——以党建融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广重集团是具有74年历史的老国企,如何发挥党组织“三个作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将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推动新时代国企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期做好国企党建工作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广重集团积极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通过夯实党员干部理论基础,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党建与生产经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广重集团党委概况
广重集团党委成立于1959年3月,现有党组织8个,其中党委1个,党支部7个,党员共195人。党委被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扶贫开发优秀单位”、被广州市委授予“2009-2012年广州市扶贫开发优秀单位”、“广州市城乡党组织互助活动先进单位”、“广州市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先进单位”,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属下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广州市先进党支部”、“广州市星级党支部”等。
广重历届党委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把关并参与重大决策,管理干部和教育党员。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促进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将支部建在生产一线,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以“围绕运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抓手,为企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全体党员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各个岗位上带头实干苦干,攻坚克难,冲锋在前,为创新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案例介绍
(一)案例1:支部建在生产一线,力促重大项目建设
广重集团第四党支部于2016年2月成立,目前在册党员49名,支部85%的党员都是生产一线的员工,他们从中起到了较好的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得支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2019年广重集团接到中科炼化设备制造项目,共有9台塔器、33台容器。创下广重有史以来的三大之最:一是单台直径最大,达8.6米;二是单台长度最长,达102米;三是单台重量最重,达500吨。
中科炼化项目大会战中参与员工共172人,其中,中共党员22人,占12.79%,其中90%的党员都安排在关键的重要的生产岗位。参战党员带头加班保生产,在急难险重工作党员冲在前,做在前,主动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任务,已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据统计,党员加班生产时间平均高于一般职工至少3小时。
如此超大超长超重塔器的制造在国内外均由拥有专业设备和工装的专业塔器制造商完成,广重钟村基地在这方面的硬件条件还不完善,为克服困难,完成生产任务,广重集团党委书记参与谋划部署,党支部书记亲自领班、亲自推进,切实履行项目第一责任人职责,凭借敢啃硬骨头、敢打胜仗的精神,带领容器分厂全体党员骨干组成突击队,攻坚克难、众志成城,提前对制造场地、热处理方案、工装设计、整体水压试验等详细规划,通过全盘考虑整个广重集团的资源条件后,决定先在广重钟村基地和南沙大岗基地先后完成各个分段塔器和容器的开料、卷制、焊接等工作,然后在大岗基地完成对接、热处理、无损检测和水压试验、整体船运发货等工作。
支部建在生产一线,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和清楚现场工作实际,有利于党员积极发挥所长,建言献策。钟村基地和南沙大岗基地两地联动制造的开创性思路,最大化利用了现有资源,圆满解决了制造条件不具备的难题,确保中科炼化项目能如期交货,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变成了可能。
成果体会:支部建在生产一线,是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将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是关键一环。结合生产经营重大项目让企业党建阵地前移、让党员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前,敢打必胜,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发扬“斗争精神”是克敌制胜、排除万难、完成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的重要法宝。
(二)案例2:党员签订“承诺书”,打造过硬“党员先锋示范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重集团克服困难,掀起生产大会战,属下汽轮机分厂第三党支部组织40多名党员纷纷签下党员承诺书,将党旗飘扬在车间,与时间赛跑,剑指全年生产目标。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第三党支部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首责,不断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工作中注重讲政治、讲规矩、讲纪律、讲团结,切实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的作用,有效激发了全厂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第三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理论引领,狠抓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会议记录及各项台帐等,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三小”是指“小主题、小建议、小故事”。党小组每月开展小组会,把生产上遇到的“卡脖子”、“拦路虎”,一一摆上台面,鼓励大家提出“小建议”,做到“帮、谈、通”。党员们还会现身说法,以故事的形式分享工作经验,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第三党支部还充分利用车间有限空间,在过道布设党建文化展板,在横梁悬挂党建工作标语;改造党员活动室,增加党建刊物……在这浓厚的党建学习氛围影响下,党员干部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在休息时、搭乘班车时,打开学习强国、工控党建、“廉洁广州”公众号,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目前全体党员“廉洁广州”等线上课程学时完成率100%。
第三党支部发挥支部堡垒作用,成立党员先锋岗,进车间“会诊把脉”,找出病症,收集每个职工的意见及建议,结合生产情况,最终制定了6SK整顿活动工作方案:工作区域每天上班前必须打扫一次;生产垃圾及时清理,不能堆积;工具用完归回原位……6SK制度施行后,汽轮机分厂不再发生设备发货后缺、漏件问题;工作效率得到稳步提升,汽轮机组完成量也从2015年的年产20台,上升到现在的年产54台(冲刺60台),职工的绩效工资也随之上涨,工作更有干劲。
戴党徽,亮身份,困难面前党员先上,在汽轮机分厂,党员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人们只能呆在家里。然而,第三党支部的党员坐不住了,主动请缨,逆行回厂。
“人可以停,机器不能停。”李佳伟、陈泽军等党员担心生产受影响,大年初二回厂,一面赶生产进度,一面积极协助公司筑牢防疫墙,保证了215、217、226a、226b工号按时交货,他们说,“作为一名国企党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冲锋在前。”
党建强,则生产强,第三党支部积极推进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按照工段划分出“党员责任田”,制定激励考核方案,通过党员带领种好“责任田”,在各自工作区域互相鼓劲,每年评出党员先锋岗。通过这种形式,第三党支部将党旗高高飘扬在车间里。
加工中心就是党员先锋岗之一,党员汤灯露兢兢业业,善于创新,他改变车削参数,对刀粒进行涂层,使精加工周期由21天缩短至14天左右,优化效果明显后推广到普通车床,加快了整体生产进度,解决了加工难点,有效缩短了转子的生产加工周期;计划调度组党员曾伟坚,看到生产任务重,每天主动推迟半个小时下班,每周末回公司加班一天……
疫情防控不减压,复工复产保运作。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存在,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在广重集团竖起一面面旗帜,相互配合,拧成一股绳,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和影响着身边更多的职工,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奋斗旋律,以奋斗为楫,奏响新时代劳动最强音。
成果体会:面对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如何确保生产经营稳步发展,广重党委做到的是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从基础着手打造“硬核党建”,抓“六稳”促“六保”,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实现良性发展,同时也以具体工作实践谱写了“抓党建、保生产”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乐章。
三、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问题一:在具体落实“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个别基层党支部对“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思想认识不深刻、工作落实不到位。
问题二:在从事具体党建业务的岗位人员能力水平不高,落实“四同步、四对接”要求不彻底,支部党建工作业务人员兼职多,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在具体工作推进中疲于应付,难以取得实效。
四、成果体会及对策建议
一是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实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牢固树立一种“大融合”的理念,在思想上、企业重大决策上、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上、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及经费保障上真正的真正实现大融合,以大融合促进企业大发展。
二是要扎实有效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党建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从而使得“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实践表明,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十三五”期间广重集团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期间,广重集团持续深入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同比“十二五”期末,广重集团营业收入增长76.39%、利润总额增长215.71%、工业产值增长62.57%。特别是汽轮发电机组业绩逐年攀升,产能和营收较“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86%和156.46%;盾构机在常压换刀刀盘制造等方面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广重集团的发展不仅承载着华南地区重型装备制造的使命,还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广重集团党委抓党建从工作出发、抓工作从党建入手,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以工作成效检验党建成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案例研究组成员:黄开佳、梁春华、陈恨水、张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