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计算所“担当有为作贡献 一个支部一对策”创新案例
航空工业计算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机载弹载计算机和航空软件研制的专业研究所。多年来,承担着多个型号飞机的机载、弹载计算机研制和批量生产任务,研究所目前共有职工3400余人,下设40个党(总)支部,党员1270余名。随着国企三年改革和转型升级战略的不断推进,新形势下计算所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产生1+1>2的强大推力,成为航空工业计算所党委在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案例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在建党百年之际,航空工业计算所党委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入点,坚持守正创新,开展了“担当有为作贡献 一个支部一对策”活动。
该活动聚焦党支部思想引领和保障作用发挥,始终践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聚力党建与业务工作双向融入,推动研究所在软硬件设计、科研管理、生产交付、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以及职工幸福感等发展中的难点、焦点、痛点、堵点问题的解决,致力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将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优势。
二、具体做法
(一)顶层谋划、统一思想,引领作用强起来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高站位、认清形势。新时代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认清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深刻理解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内在紧密联系,充分认识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双向融合的重要意义。双向融入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应该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
思想引领、凝聚力量。计算所党委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工业的重要批示精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精神、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组织修订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2021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读书班4次、专题学习研讨14次,确保学习会议精神入脑入心、落实落地,坚持细学深耕,在融入上下功夫、在结合上求实效。同时要求各党(总)支部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担当有为作贡献 一个支部一对策”往实处做。
立足实际、精心策划。计算所党委通过民主生活会、专题调研、走访交流、谈心谈话等形式,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于一季度启动年度“担当有为作贡献 一支部一对策”项目策划工作,科学制定活动方案。党支部聚焦组织生活会检视问题清单,结合所在部门科研、生产、管理、党建等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抓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认真研讨、细化梳理,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立项。
图1:十三室党支部--党建引领保障精细化改进全景图
(二)专家评审、精细管理,党建质量提起来
航空工业计算所党委下设40个党支部,为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指导和管理,促进各党支部之间的交流,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计算所先后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督导组和党建工作指导交流组,对各党支部党建工作的计划、指导、检查、考核等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以问题为导向,一对一指导找准发力点。以业务域划分小组,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各党支部逐一汇报一支部一对策的项目名称、概要描述、事项类型、事项来源、解决对策、成果标志等。通过专家点评、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对各党支部申报的项目从项目名称、选题来源、党建与业务关系、思路对策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批准符合条件的40个申报项目立项。2021年各党支部立项的项目中,质量提升类占比22.5%、管理能力提升类占比22.5% 、党建/党带群团类占比22.5%、科研攻关类占比20%、服务群众类占比12.5%。
以计划为指引,统筹推进瞄准出发点。双向融入的关键在于面对单位生产经营要进行全流程、全要素融入,进而形成根据生产经营不同领域不同要求的具体工作方案。因此,一支部一对策项目的实施就是通过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完成所在部门的痛点难点问题。在项目立项时,各党支部召开支委会研究确定“担当有为作贡献 一个支部一对策”的具体行动计划,并将其列入支部年度工作,行动计划明确了各实施阶段的时间节点和目标成果,为党支部在完成项目时守住节点、直奔目标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以数据为标准,组对组检查跟踪新进展。各党支部将“一支部一对策”解决事项作为支部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公示晾晒,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所党委结合季度党支部检查、专题组织生活会,有重点地对党支部“一支部一对策”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持续按计划组织开展中期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经营业绩考核相挂钩,切实将“担当有为作贡献 一支部一对策”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持续推动计算所党建与业务“双向融入”工作彰显成效。
以业绩为目标,面对面交流拓宽新思路。通过党建季度例会、党务工作者培训会等形式,组织各党支部书记开展经验交流。2021年,各研究室、车间、机关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开展了《计划引领,流程优化、考核助力、凝心聚力促生产保交付》《基于精益生产的创新实践》《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改进》等主题交流9次。所党委利用就近红色资源,邀请陕西省委党校、陕西各高校教授讲授专题党课5次,对国企党建业务工作融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的交流探索,开拓双向融入工作的新思路,激发新活力。
三、主要成效
(一)取得成效、促进融合,业务发展快起来
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双向融入是一项系统工程,计算所党委聚焦目标要求,要求各党支部各单位“党政共种一块责任田”,贴近实际,将一支部一对策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实现同频共振、双促共赢。
激发党支部活动形式载体创新。所党委层面,组建了15支跨部门的党员联合攻关突击队,组织在职在岗党员以“一支部一对策”为导向开展“党员一诺”;各支部搭建平台、集思广益,创新成立突击队破解生产难题,建立先锋岗、评选“明星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引领带头作用。党支部结合在研的技术课题、思政课题同步开展调研、交流等;制定青年培养方案,开展日常“谈心谈话”,帮助青年解决问题,引领青年成长;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深入挖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关心关爱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同志等。
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各党支部聚焦“一支部一对策”,支部层面列出办实事清单155项,完成率100%;党员层面列出办实事清单1064余项,完成率100%,主要完成了职工培养教育、阵地建设、职工关怀、解决工作难题等方面的事项,着力为广大职工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获广大职工群众好评。
助推年度科研生产任务完成迈上新台阶。各党支部以“产品质量年”为契机,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客户需求,三室引入一套产品开发、服务问题追踪工具平台,大幅提升技术服务支持效率;十九室EPG成员依据新版标准GJB5000B,全面修订软件体系,持续改进软件研制过程,保障我所软件质量的稳步提升;针对夏季严峻的防汛形势,物资部党支部在三天之内完成17项、13吨防汛物资的采购及到货工作,保证防汛物资及时到位。2021年,计算所积极落实改革创新,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营业总收入迈上50亿元新台阶,整机、模块完成数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图2:十八室党支部--热心助成长,引路担大任培训班
(二)总结经验、党建赋能,组织力量显出来
两年来,在计算所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在党建文宣部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党务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担当有为做贡献 一个支部一对策”已成为计算所创新党建工作、紧抓双向融入的关键一招。
制度化。2021年5月,所党委发布“担当有为做贡献 一个支部一对策”工作指引,提升党建促规范、强管理的作用,重点引导党支部在发挥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上下功夫(详见附件1)。同时,针对科研生产管理中的不规范的地方,党支部、所在部门建立、健全、修订、完善相关二级制度,提高了工作实效性,更好地服务单位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
品牌化。“担当有为做贡献 一个支部一对策”紧密围绕科研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搭建党支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点带面,打通了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最后一公里,使党支部工作有载体、有抓手。该项目的开展,呈现出“一支一特、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生动局面,不断推进计算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活动方式创新,扩大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示范力和辐射力。
常态化。开展“担当有为做贡献 一个支部一对策”,以解决单位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流程不顺、渠道不畅、体验不佳等实际问题为落脚点。从策划、申报、指导、立项、检查、考核、交流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体系,计算所党委将不断从中总结经验,改进做法,将其作为推动双向融入的有力抓手。
案例研究组成员:赵华宁、邓文盛、张宇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