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华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磁山镇,成立于2004年10月,现有员工3000余人,是一家集炼焦、发电、洗煤、煤化工综合利用、新能源技术研发、商贸物流、文旅酒店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服务型企业,现有年焦碳产能340万吨,甲醇等各类化工产品超过4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每年上缴国家的税收在5亿元左右。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职工书屋”“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河北省百强民营企业”“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一、案例背景
河北华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委立足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实”字上下功夫,着力探索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引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员工,以“打造一流企业,创建幸福华丰”为企业愿景,通过党员干部的“登高计划”释放红色生产力,通过专利研发促进红色竞争力,通过“华丰阿米巴机制”彰显红色向心力,通过科学管理提升红色战斗力,通过幸福暖心增强红色凝聚力。通过这“五力”齐发,有效构建党建强、发展强“双强”格局,激情奏响党建强、发展强“双强”之音。
二、主任做法
(一)登高计划释放“红色生产力”
公司自成立至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核心,开展双向任职,将党委会和董事会融为一体,其他公司高管层主要领导与党内职务“交叉任职”,从而使公司党委可以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工作。公司党委以开展党员干部“登高计划”为着力点,每年的1月20日之前,要求每一位党员和非党的中层及以上干部都要围绕思想觉悟、安全生产、专业技能、岗位业绩四个方面从现状分析、登高目标和登高措施这三个维度详细撰写自己本年度的登高计划,将登高目标和措施细化、量化。“登高计划”旨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全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潜力、活力和能力,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出色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任务。每位党员干部在每个月的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上,主动把自己的登高计划执行情况“晒一晒、谈一谈、查一查”,党支部书记至少每季度一次,与所在支部的每位党员和干部围绕登高目标和登高措施开展谈心谈话、交流督导,并将谈心谈话、交流督导的情况进行书面记录反馈给本人和公司党委,通过及时对登高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和检查,有效健全了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到了党员干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很好地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的良好形象,充分释放企业发展“红色生产力”,汇聚成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公司现任检修工程公司经理兼机关后勤第一党支部书记许晓波,2006入职公司,从一名维修工开始,先后担任检修班长、检修副主任、副厂长等职务,先后三次被评为公司劳模,两次被评为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被授予“武安市磁山好人提名奖”荣誉称号。他以登高计划为导向,自2019年3月担任检修工程公司经理以来,带领团队通过技术革新、小改小革,为公司创造效益达1000多万元。许晓波的“适用于加工内螺纹的车床”是公司首个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极大的带动了员工立足岗位创新的积极性。
(二)专利研发促进“红色竞争力”
华丰公司党委秉持“党建强,发展才有持续力;发展强,党建才有说服力”理念,进一步实现“党建强、发展强”双赢目标。通过开展专利研发、技能竞赛和劳动竞赛等,淬炼队伍,提升素质。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甲醇分厂春季检修、焦化三分厂春季检修、洗备煤分厂“突破洗煤量”、华增达铁路物流园项目建设等劳动竞赛,仅这四次劳动竞赛就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公司每年有计划开展10大工种技能比武,通过赛马选出各大工种的状元、标兵、能手。2019年公司先后创建了6个以党员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分别为张利杰、胡向军、许晓波、韩军英、张丽杰、暴晓宇创新工作室。创新的基础是学习和思考,而学习和思考都离不开实践,创新始于实践,终于实践,实践贯穿于创新的始终,实践是创新的根本,也是检验创新的主要标准。创新工作室围绕解决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难题开展专利研发和科研攻关,形成了“一个问题点就是一个改进点,一个改进点就是一个创新点,一个创新点就是一个专利点,一个专利点就是一个效益点,一个效益点就是一个价值点”的良性循环。截至2022年4月底,已累计产生专利318项,其中发明专利93项。通过开展“安全生产”、“精益运营”“经营会计”“6西格玛”“TPM”“日清日结”“工匠精神”“争当智慧型员工”等活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效率和职工积极性明显提高,人均劳动效率提升了20%,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的“红色竞争力”。公司现任动力分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张利杰创新工作室被河北省总工会授予2021年度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荣获专项奖励资金8万元,其成员王永增为河北省劳动模范。张利杰本人拥有发明专利11项,被评为“邯郸市技术能手”“邯郸市级张利杰创新工作室”。胡向军、许晓波、韩军英、张丽杰和暴晓宇创新工作室也都被授予邯郸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韩军英荣获2021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三)“阿米巴”机制彰显“红色向心力”
2019年华丰公司引入“华丰阿米巴”经营管理机制,围绕“盈利和发展”这个企业的原点,打破“零和思维”,建立“共赢思维”模式,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以设定创效“应该值”为基点,超出应该值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当然没有完成应该值,则按照“奖二罚一”的原则进行处罚。公司党委提出在“工作提质量、公司增效益、员工得实惠”工作目标上下功夫,狠抓落实。通过“华丰阿米巴”机制,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员工逐步掌握了“分、算、奖”的真谛,熟知了“自己的工作自己做,自己的账自己算,自己的钱自己赚”的内涵。同时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等基础管理,进一步优化“应该值”,使得“应该值”更接近于“真值”。通过进一步优化价值评估标准和价值分配比例,完善“日清日结”绩效评价机制,进一步激发全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全员“老板心态”,点燃员工心中之火,激发全员无限潜能,把“赚钱”的主动权交给员工,使全员都能把自己的“领导力”运用到本职工作中。通过“华丰阿米巴”经营机制正向的牵引“拉力”,全方位激励,深入挖掘了全员的潜力、活力和能力,通过建立这种“让人心动”薪酬激励体系,通过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有效地撬动了“价值创造”,比较好的实现了主体归位、责任下沉、利益内嵌、目标共同、管理自循环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彰显了企业发展的“红色向心力”。
自2019年实施华丰阿米巴经营模式以来,员工收入普遍得到上涨,其中公司原料采购部创造了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40%的最高涨幅。
(四)科学管理提升“红色战斗力”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就是激发人们内心的善意和潜能。华丰公司党委紧紧依托激情、机制、人才、文化四维一体的管理理念,通过党员干部带头,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力量。
激情是一种意识、一种情绪,是一种对工作一往无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有了激情可以把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公司党委委员、纪委委员通过每月定期参加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与党员和员工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党员和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相关情况,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弘善公堂,规过私舍”的这种非现金激励的做法,让党员和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培养员工的工作兴趣,让工作更有挑战,让员工在工作中体现成就感。
机制狭义的理解就是一种“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好机制要胜过好管理。华丰公司实行三大序列、四个层级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华丰,根据员工从事的岗位工作的性质,把岗位分成操作维护系列、技术业务系列和经营管理系列三个序列;在操作维护系列里又分为“一般操作维护、主要操作维护、高级操作维护、首席操作维护”四个层级;在技术业务系列里又分为“技术业务协理、区域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首席工程师”四个层级;在经营管理系列里又分为“车间副职、车间正职、厂部副职、厂部正职”四个层级。同时在每一个层级里还设置了宽幅的薪级和晋升条件,运用积分累,只要积分满6分,就可以晋升一个薪级,打破了千军万马只能挤“领导职务晋升”这一条独木桥,打通了人才培养晋升通道。现在在华丰公司,一个在生产一线现场干具体工作的员工,只要你有专业的岗位技能,在岗位上做出一定的成绩,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就可能成为首席操作维护岗位的员工,一名首席操作维护岗位员工的薪酬水平完全可以超过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甚至可以超过公司总经理的薪酬水平。通过这种薪酬机制的设置,极大地激发的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激情。
华丰公司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导向,进一步拓宽为人才服务的领域,提升为人才服务的能力,通过相马和赛马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理念,为各类人才提供没有天花板的发展舞台,实现人才与企业同成长、共幸福。在具体的做法上,公司编制了“2020—2022三年500人才培养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培养200名核心人才和300名骨干人才。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做到科学谋划,因才制宜,让各类人才在生产、经营、管理等第一线磨炼意志,提升境界,增长才干。公司既注重引进、培养高精尖缺的“顶天”人才,又多措并举培育“土专家”等实用型的“立地”人才。比如在2021年12月份公司开展的邀请社会上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公开竞聘小组对40名主动报名的基层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最后有6名员工脱颖而出,走上了更重要的岗位。公司坚持分类培养,有所侧重,充分利用“华丰讲坛”等培训阵地,定期开展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和公司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授课和现场实地讲解,到对标企业观摩学习,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造就了一批精通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华丰公司发展的人才队伍。
通过上述激情、机制、人才、文化四个方面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提升了促进企业发展的“红色战斗力”。
(五)幸福暖心增强“红色凝聚力”
华丰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开展“幸福华丰”即员工幸福、用户幸福、合作伙伴幸福、社会幸福和企业幸福五个幸福的创建活动,使员工收获成长与价值,使用户收获满意与感动,使伙伴收获信任与认同,使社会收获关怀与温暖,使企业收获发展与信心。一是员工幸福是幸福华丰的主体。公司党委始终把保障员工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关注员工的情绪、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员工建言献策、引导员工积极创造价值。通过设立“心语小屋”“情绪疏导室”“工会主席工作室”“员工图书馆”“退役军人服务站”“青年之家”等打开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让员工快乐工作。做到“工作舒心”“实事暖心”“餐饮放心”“生活爱心”“文化开心”,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企业给员工以幸福感,员工回报企业以敬业和奉献。二是用户幸福是幸福华丰的源泉。最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底层逻辑,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终极思维。每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都以“利他”心态开展每一项工作,使得华丰公司在行业和市场的美誉度不断提升。三是合作伙伴幸福是幸福华丰的保障。没有合作伙伴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幸福华丰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公司党委要求各部门和每一名华丰人,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理念,摒弃零和思维,与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四是社会幸福是幸福华丰的升华。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华丰担当,力促地方发展,造福一方人民是华丰公司创业的初衷。公司党委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社会是企业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的要求,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开展捐资助学,帮扶农村建设;优先为退伍军人、企业属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发生疫情、自然灾害等情况下积极开展捐款捐物,彰显企业担当。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公司在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积极向医疗机构和周边村街捐款捐物达3000多万元,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向社会累计捐赠款物超过1亿元。五是企业幸福是幸福华丰的结果,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通过实现超越预期的经营绩效,为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华丰公司党委通过创建员工幸福、用户幸福、合作伙伴幸福、社会幸福和企业幸福,增强了促进企业发展的“红色凝聚力”。
三、成效
公司围绕“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的党建工作指导思想,坚持“党建强,发展才有持续力;发展强,党建才有说服力”的党建工作理念,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年一个新台阶,在公司规模、产业链延伸、产品产量、产品质量、实现利税、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尤其在职工创新方面,公司以“一个问题点就是一个改进点,一个改进点就是一个创新点,一个创新点就是一个专利点,一个专利点就是一个效益点,一个效益点就是一个价值点”的创新工作主旨,截至2022年4月底,共有专利318项,其中发明专利93项。同时,公司开展的“三大序列四个层级”的岗位设置,“2020—2022三年500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华丰阿米巴”经营模式,推进以日清日结绩效评价和岗位成长累积为主要载体的“优绩优酬”机制等等,全面打通全员晋升通道,鼓励全体党员干部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公司始终秉承“尊法、诚信、宽容、济世”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超过1亿元,纳税额连年位列邯郸市前十名。
通过近20年的努力,华丰公司从一家年产8万吨焦炭的小企业发展到如今拥有年产焦炭340万吨、年发电近12亿度、年产各类化工产品40多万吨的冀南地区单园区最大的焦化企业,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党委通过政治引领和核心作用的发挥,深入探索“一二三四五”党建工作做法和模式,真正使党组织成为增强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五力齐发,促进企业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案例研究组成员:徐虎明 张海恩 赵静 马建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