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庄煤矿“1331”人才工程探索与实践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坚持党管人才是实现国家赋予的企业使命,是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统筹抓好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大力推进管理人才“精英领航”计划、技术人才“群鹰集聚”计划、技能人才“工匠建设”三大计划,健全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任用、容错纠错“三大举措”,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即“1331”人才工程)。近年来,先后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全煤系统有影响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一个原则”,下好人才工作先手棋
人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朱仙庄煤矿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充分调动各单位、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汇聚起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是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落实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企业上下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才工作机制,一以贯之的落实好管全局、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确保人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1次人才工作例会,每年召开1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每两年召开1次人才科技大会,推动人才工作纵深开展。
二是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牢牢扛起党管人才的政治责任,建立了党委联系服务专家、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党群部长联系服务毕业生机制;明确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每季度不少1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优秀人才每季度不少1次、党群部长联系服务毕业生每月不少于1次,通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对一”保姆式的服务,为各类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是坚持结果导向,严格考核。始终坚持“一把手”须抓“第一资源”的理念,“一把手”要亲力亲为做好人才工作,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同时,把人才工作作为各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事项,采取定期通报、述职评议、综合考核等方式,全面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发用人单位工作主动性,着力打造人才“强磁场”;把人才工作作为企业人才科技大会评比的重要依据,对于人才工作先进的单位,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
(二)推进“三大计划”,按下人才工作快捷键
一是大力推进管理人才“精英领航”计划。坚持党委把关定向,重点选拔培养20名左右具有政治素质过硬、创新精神强烈、专业素养精湛、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人才,能够在企业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等各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企业迈入质量时代。
抓培训。坚持不懈的推进素质提升工程建设,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2020年以来,先后举办党性教育培训班20期、党支部书记轮训班8期,举办领导干部大讲堂19期。2020年11月份,邀请3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到企业授课。2021年8月份,选送10名优秀的管理人才到浙江大学进行短期培训。
搭舞台。坚持不懈的推进务实实干之风,让每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都有机会有舞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用好选人用人第一“风向标”,真正把组织放心、干部服气、职工满意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仅2019年7月份以来,公推公选副总师7人,提任处级领导干部13人,为淮北矿业集团机关等部门输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0人。
建梯队。坚持不懈的推进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明确优秀人才的资格条件,并依此遴选符合条件的人选,作为选拔企业处级和科级后备人才的重要基础。每年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动态刷新后备人才库,重点把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质优良的成熟型人才选拔出来,成熟一批,启用一批。目前,领导班子成员中80后占40%,二级单位负责人中80后占70%。
二是大力推进技术人才“群鹰集聚”计划。坚持组织部门遴选考核,重点培养30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10名核心型专业技术人员,5名领军型专业技术人员。
定方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路径图,重点是关键岗位和重点岗位人才培养方案和路径图。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培养效果评价;路径图包括岗位选择和岗位历练线路等。通过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路径图,进一步提高各类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精培养。按照专业类别,实行精准掌握、精准培养、精准管理、精准配置。实施专业技术人员雏鹰、飞鹰、雄鹰“三大计划”,明确人才培养阶段目标举措;特别是对于新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培养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式,改为现在的精准滴灌式,一人一策,一岗一策,形成从新入企毕业生到成熟专业技术人才的全过程、递进式培养链条,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
重实践。一是注重岗位历练。岗位锻炼是培养干部、促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朱仙庄煤矿党委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和深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管技人员轮岗交流实施办法》《加强主管技术员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各类人才成长交流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注重项目培养。推进“人才+项目+工程”培养模式,实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支持人才领衔开展重大项目攻关,促进科研骨干快速成长。朱仙庄煤矿唯幕截流疏干开采“五含”治理工程,作为国家发改委的重大立项工程,无论从投资额度,还是技术难度,还是跨专业维度,在全煤行业前所未有。截止目前,唯幕截流疏干开采“五含”治理工程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果,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治理过程中受益匪浅,锻炼和培养一支专业技术人才,先后培养出1名总工程师、1副总工程师。三是注重业绩导向。以业绩、凭实绩论英雄,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让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香饽饽”。
三是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工匠建设”计划。坚持工会部门牵头引领,重点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150名,高级工和中级工700名,淮北矿业集团能工巧匠10名、工匠5名。
选明星。从职工队伍中挖掘一批技能水平高、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人员,形成技能人才明星库,作为能工巧匠人才库。
树标杆。建立地面、井下主要技术工种技术比武方案和实操比赛设施,常态化开展技术比武工作。近年来,朱仙庄煤矿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每季度开展1次技术比武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班组建设成果发布会,每年开展1次“名师高徒”大赛,通过赛场选马,遴选出能力更加突出的优秀技能人才。同时,推荐优秀选手参加集团公司“名师高徒”大赛和技术比武运动会,先后有7名优秀技能人才荣获“淮北矿业集团工匠”称号。
重激励。积极组织优秀技能人才参加淮北矿业集团及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凡是参加集团公司及市级以上技术比武获奖的,除了集团组织部门给予奖励外,企业一律给予对等奖励。同时,严格落实淮北矿业集团《关于印发2017-2020年工匠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被评为淮北矿业“工匠大师”、 “淮北矿业工匠”的,分别重奖25万元、20万元;对于评为淮北矿业“工匠大师”的,技能等级直接认定为高级技师。
(三)强化“三大举措”,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
一是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牢固树立“出效益是政绩,出人才更是政绩”的人才理念,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打破专业、岗位、部门限制,推动人才在不同专业之间、不同岗位、不同单位之间有序流动。注重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墩苗”历练、摔打锻炼,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二是持续优化选拔任用机制。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的理念,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资历,只唯品德、只唯素质、只唯实绩,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拔使用起来,真正做到人岗相适、各展其才。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程序,严格落实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让人才选拔置于阳光之下,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是持续优化容错纠错机制。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干事创业风气,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坚持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
(四)培育“一流人才”,奏好人才工作最强音
近年来,朱仙庄煤矿坚持人才优先战略,人才事业蓬勃发展,加快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2020年度、2021年度,企业选人用人和人才工作满意度分别位于淮北矿业集团第2名、第1名,2021年度荣获淮北矿业集团“人才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另外,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职工闫伟在2018年安徽省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在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职工周甜甜、王分在2021年全煤系统技术比武中,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王树鑫为全煤系统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
三、经验启示
坚持党管人才,政治引领。必须坚持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把控,确保人才工作方向明确,路线正确。坚持将人才工作紧紧嵌入企业改革发展大局, 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举措有机衔接融合,推动形成企业依靠人才发展、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坚持在政治上关爱,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照,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人才工作氛围。
坚持企业发展、人才先行。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以“求贤若渴”“惜才如金”的紧迫感、责任感去抓好抓实人才工作。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超前谋划、超前部署,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必须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打造领军型管理人才,大力培养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培养一批优秀技能人才,推动三支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布局,提升人才质量。
坚持完善机制、激发活力。必须建立督导、考核、奖惩评价制度,用制度保障人才工作平稳推进。近年来,朱仙庄煤矿党委在人才选拔使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政策,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以高质量人才工作赋能高质量发展。
案例研究组成员:刘文生、刘伟、杨家德、牛传生、刘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