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华塑·家文化”品牌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塑股份”)成立于2009年3月,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是长三角地区大型氯碱化工企业,2021年11月主板上市,成功迈入资本市场。近年来,在淮北矿业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华塑人励精图治、排除万难,上下同心、勇往直前,形成了一体化绿色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现已成为华东地区一颗璀璨的新星。
一、实施背景
2009年以来,一代代华塑人扎根热土建家创业,在皖江大地建成一个资产过百亿的大型循环经济产业化工园区,来自五湖四海的华塑人积淀了“华塑·家文化”,用文化力量助推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让一代代华塑人奋斗不息,追梦不止。华塑股份距离淮北矿业集团“大本营”200公里,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33岁,思想活跃,诉求多元,公司远离市区,职工远离亲人,需要家庭般温暖,需要家人般关怀。因此,华塑股份着力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家文化”成为稳定职工队伍、推动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具体原因如下:
(一)创业艰辛的需要。2005年4月,淮北矿业集团盐化项目筹备处成立,办公地点租住在淮北矿业老环保楼,后搬迁淮北市工商银行三楼4间办公室内,初步有了“家”的雏形。2009年3月,华塑股份正式在滁州创立,拉开了盐化项目大规模筹建序幕。2010年华塑人从漂泊不定,转移到定远省级盐化工业园区,在一片4平方公里荒芜土地上安了“新家”。
(二)“家长”烦恼的需要。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一系列管理难题接踵而来。新设备磨合不到位,市场低迷,连年亏损等。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新家”是“一穷二白”,面对一群80、90年代新生代,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失效。2500多名职工住在3栋职工宿舍楼,远离家庭和亲人,一些员工渐渐在心理上产生负面情绪,公司QQ群成了员工吐槽、发牢骚平台。2014年下半年有200多员工离职,导致用工成本增加。华塑人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向何处去?
(三)文化引领的需要。在淮北矿业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员工对温暖“家”的诉求和期盼,华塑股份党委认真思考和探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家国情怀,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代圣贤智慧,以时不待我的责任担当,正作风、强党建、聚合力,提出了构建“华塑·家文化”,以“华塑·家文化”引领公司爬坡过坎、提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共同愿景
华塑共同愿景起初是员工们内心渴望完成的一项任务、达成的一个心愿或使命。最后发展成感召一群人的支持,个人愿景被公司员工分享,凝聚了能量,产生了共鸣。
(二)培育优良家风
通过培育优良家风,培养职工成为华塑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想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中的合格员,在发展企业过程中形成了优良家风。
(三)讲好华塑人的故事
“华塑·家文化”开始集中地体现在少数职工身上,通过领导者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感召和渗透在华塑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每件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及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对华塑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的筛选、提炼和编辑,形成“华塑·家文化”的文化史和励志书,激励着华塑儿女去感知和感悟。
公司春晚
(四)搭建“华塑·家文化”传播七大载体
1.全体党员e家。建立华塑党员QQ群和微信群,搭建党员学习教育平台。利用新的传播和教育方式,设置党员视频网页,开展网上党务工作、组织生活、民主评议,改变和解决使用传统模式,解决工学矛盾与困惑,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建立党员学习管理长效机制。通过网上之家,形成反映问题、交流沟通、讨论家事的重要平台。
2.华塑亲人探家。华塑大部分亲人远在淮北,定期组织党员家人来公司参观宿舍食堂岗位,利用寒暑假期发挥公司“阳光家园”的作用,过年过节期间,邀请职工家属到公司,一方面体验公司对职工的关爱,另一方面与职工团聚,稳定职工思想,促使家人支持职工,理解公司改革发展。让职工家属成为华塑股份大家庭一员,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
3.党员青年安家。华塑公司平均年龄33岁,是淮北矿业最年轻的单位,女职工513人,团员533人,单身青年较多,成立“红娘协会”,在分公司和车间挑选热心职工当“红娘”,建立华塑单身青年信息库,联系周边单位单身青年信息,定期开展青年联谊活动等,为公司单身青年牵线搭桥,适时举办集体婚礼等,真正给职工安家。
4.党员活动进家。建立“两级夜校”,开设理论自习室,思想政治工作室,华塑“读吧”,组织党员过“政治生日”,定期开展党员形式多样的电化教育,培养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兴趣,引导党员学知识、练业务,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成立14个专业技术学习攻关小组开展“攻关英雄榜”学习攻关,解决生产难题,发挥阵地作用。
5.民情日记访家。制作民情日记,组织管理人员深入一线和宿舍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定期组织民主接待活动,反馈实际解决的问题,年度评选谈心谈话先进个人。基层支部为职工过生日,开展家庭文化微视频展示,评选年度10户和谐家庭等。
6.慰问温暖到家。建立困难党员和职工联系卡,组织各级管理人员N对一结对子帮扶,定期开展困难党员关心慰问活动,对于重大疾病和低保户,采取多帮一方式,公司帮助解决生活上实际困难,让每名困难党员和职工都不掉队,体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
7.推行党支部书记“3456”工作法。公司党委创新推行党支部书记“三走进、四清楚、五必访、六必谈”为主体内容的民生工程,每月党建工作会上,随机抽两名党支部书记汇报“3456”工作落实情况,党群人事部对相关工作严格监督考核,定期检查评比通报。具体内容如下:“三走进”,进班组、进宿舍、进心里;“四清楚”,清楚职工家庭成员、经济收入情况,清楚职工平时表现、工作业绩情况,清楚职工个人爱好、兴趣特点情况,清楚职工精神诉求、职业规划情况;“五必访”,职工及家庭成员大病住院必访,职工家庭成员去世必访,职工家庭出现矛盾必访,职工家庭遇到困难必访,职工重大节日当班必访;“六必谈”,职工执行重要工作时必谈、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出现不同意见时必谈、职工家庭出现实际问题时必谈、职工间出现隔阂时必谈、职工工作岗位有较大变动时必谈、职工受到较大奖惩或情绪有较大波动时必谈。2022年以来,公司12个党支部共走访职工452人次,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45件,发放慰问金、困难救助7万余元。
集体婚礼
三、取得成效
(一)红心建家,同心筑梦的共同愿景基本形成。建立一个和谐温暖的华塑大家庭,用家来维系每名党员和职工群众,通过“家”文化党建品牌建设,突出“以人为本、以情为缘、以聚为荣、以合为力”理念,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习技术,开展困难帮扶,解决职工难题,做好一人一事工作,形成红心建家,同心筑梦,让职工心紧紧拢在一起,维护公司安全生产稳定和谐大局。大家把华塑看成一个家,从公司日常职工之家QQ群里,天天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即使出现生产小问题,各分公司和班组都是互相理解帮助和支持,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同频共振,同心创业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公司党委坚持“13361”工作思路,经历支部建设基础年和支部建设提升年,公司党委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支部标准化建设得到深化,建立车间党建专员制度,公开选拔14名党建专员,推进党建工作向车间班组延伸。通过职工思想教育,组织新时代传习走基层主题活动,邀请传习志愿者、劳动模范、工匠大师、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道德大讲堂等。引导职工创新创效,组织“金点子”征集活动;确定10项技术难题,设立“攻关英雄榜”,年底兑现奖励。总结提炼“板房精神”“创新精神”“上市精神”等,以“华塑家·文化”为纽带,大家有事一起想,一起干,提升党支部组织力、领导力、凝聚力、学习力,形成同频共振,同心创业良好氛围。
(三)用心用情,职工归属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公司党委把职工对美好生活需求作为奋斗目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找准切入点,通过带领各级管理人员践行一线工作法,白天集中精力抓安全生产,晚上进分公司、进车间、进班组调研,做到脚下有泥,心中有底。把职工的“关注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职工的“难事”当成干部的“要事”,千方百计降本增效,保证职工收入稳增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把职工作为第一牵挂,职工幸福指数提高了,归属感增强了,近年来公司辞职率逐年下降,有一次新员工招聘200人,报名就突破到400多人,反映华塑“家”的吸引力。
(四)攻坚克难,经济效益连创新高,美誉度不断提升。公司从2015年盈利117万到2021年净利7.85亿,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先后荣获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试点企业;中国煤炭工业文明单位;中国石油与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十大创新企业;滁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淮北市先进集体;淮北矿业集团优秀党委、人才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和年度先进单位等。
“华塑·家文化”建设,是创建党建品牌,构建公司特色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家是起点,是基点,是生命港湾。文化是企业血脉,是推动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华塑家·文化”就是公司血脉的主动脉,弘扬“以华塑为家庭,视职工为亲人”的家·文化理念,用文化力量凝聚华塑人的力量,为华塑股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保障。
案例研究组成员:赵世通、赵凯、张朗、任建忠、李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