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中国眼科“飞行医院”要来了

2025-09-20 14:32 来源:经济观察报 次阅读
 
中国眼科“飞行医院”要来了

1.jpg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锐

58岁的陈自勇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庄乡,他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下称“中山眼科中心”)求医时,双眼已经因糖尿病眼底病变几乎失明。

“这是我们的最后一站。”9月18日,陈自勇的妻子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找回一些光感都可以,那和看不见(完全失明)不一样,那一点光是他觉得自己没有被生活打败的信心和希望。”

陈自勇这样的求医背景,在中山眼科中心很常见。他们把中山眼科中心作为“最后一站”的原因是,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的眼科排名,中山眼科中心位居全国第一。

陈自勇这样的求医群体,也是中山眼科中心启动眼科“飞行医院”建设的重要动力之一。

9月1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的“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首个基于国产大飞机的眼科航空医疗项目正式启动,未来C919等国产大飞机将被改装为专业眼科飞行医院,搭载国产设备与智能远程系统,实现“飞机到、光明到”。

当天,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今年底,计划在新疆塔县实现“中国眼科飞行医院”首飞。

医疗资源的稀缺与错位

“全国眼科医生只有6万多名,能做精细眼科手术的医生就更少了。”9月10日,中山眼科中心博士徐安迪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根据中山眼科中心的统计数据,白内障是全国第一大致盲眼病,60岁以上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高达80%。而同时,大部分眼病患者并不在眼科医院集中的大城市,而是在眼科医疗极度缺乏的偏远地区。

陈自勇就是一路从偏远地区“医”到中山眼科中心的患者之一。9月18日,陈自勇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他大约十年前确诊糖尿病,至2019年左右,开始感觉自己视力下降,起初以为是老花眼程度加深。“我不断地去换老花镜,还是越来越看不清,不知道怎么回事。”他说。

2023年5月左右,陈自勇在经历一夜高烧后,早上睁开眼突然发现自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陈自勇第一次为“看不见”感到恐惧,与以往生病的感受不同,他觉得自己一瞬间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当时就害怕了,马上去了市医院(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陈自勇说,当时医生的诊断认为,由于前期糖尿病不重视血糖控制、缺乏定期检查相关重要指标,他已经出现糖尿病比较严重的眼底病变,并且伴有白内障的情况。“其实以为是老花眼的时候,就错了。”陈自勇说。

当天,医生安排了陈自勇紧急入院,准备第二天进行手术。“当时,医生说可能做了手术希望也不大(恢复视力)。”陈自勇的妻子说,她对当地的医疗水平并不信任,但考虑到手术的迫切性,决定先做右眼的手术,留下左眼再寻找第二套方案。

陈自勇说,他当时所在的医院也没有医生能做眼科手术,院方特意邀请了昆明的专家来完成手术。陈自勇也因此支付了一笔该名手术医生的往返路费。经过这场手术,陈自勇恢复了部分视力,但仍然被医生告知视力可能会“不可逆”地继续下降。最后,在病友的推荐下,陈自勇与家人决定到广州看病。

2023年9月,因为不熟悉广州的医院,陈自勇和妻子先去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关于糖尿病方面的一系列检查和治疗。随后,医生建议他们前往中山眼科中心进一步治疗眼睛。

直到2023年12月底,陈自勇夫妻终于“找到”中山眼科中心。此时,距离陈自勇第一次“看不见”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他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了“放弃”的想法。

2024年1月和7月,陈自勇在中山眼科中心先后进行了两次视网膜相关的修复手术。“第一次手术,我就感觉到他们(中山眼科中心)的技术水平非常高,我能看到手术仪器在眼球上动,太精细了。”陈自勇感叹着说,中山眼科中心的医生告诉他,他“已经不抱希望”的左眼还可以再做手术修复。

“全家人都想去给医生送锦旗,但又担心违反医院相关规定,太佩服了。”陈自勇说。陈自勇的妻子也说:“那段时间,看他走路越来越大胆、速度越来越快、拿东西越来越准,就知道他的视力在进步。”

目前,陈自勇和家人还在等待第二只眼的修复手术安排。

眼科手术机器人的突破

在中山眼科中心的医生、研究人员们看来,他们并不希望患者像陈自勇一样,走到最后一步,怀着几乎绝望的心情来求医。

但是,要改变现状很不容易。9月10日,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凯在接受经济观察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优质眼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基层和偏远地区缺乏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同时,培养一名能够独立完成高难度眼科手术的医生也很不容易,往往需要多年的系统训练。这就导致很多眼病患者即使有手术需求,也难以及时获得高质量的治疗。

“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黄凯说。

9月1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在中山眼科中心生物岛院区见到两款眼科手术机器人,其中一款正在模拟给小鼠做手术。徐安迪介绍称,两款眼科手术机器人由中山眼科中心与黄凯团队共同研发,一款用于临床手术,一款用于科研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一款手术机器人操作台上放置着一只老鼠模型,它的眼睛上方,有一根极细的“针头”。当徐安迪启动眼科手术机器人模拟手术状态后,记者并没有看到“针头”有所震动。

“人的肉眼是看不见针头的震动的,小鼠的眼球直径只有人类的八分之一,也即大约3毫米,它(针头)在眼球内的游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徐安迪说。

黄凯亦表示,区别于其他腹腔或骨科类手术,眼底手术的特性是微米级操作精度。“具体来说,眼底手术需要在400—600微米直径的套管约束内,进行精度在几十微米的手术动作。这样的精度要求是目前腹腔或骨科类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所不能达到的。”他说。

黄凯认为,眼科手术机器人的成功研发,能帮助解决眼科手术难度和精度问题。例如,机器人操作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并能过滤医生的手部颤抖和震动,辅助完成如视网膜下注射、黄斑前膜剥离等极其精细的操作,从而显著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与成功率。与此同时,眼科手术机器人拓宽了优质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例如,借助5G等通信技术,专家可以跨区域操控机器人完成手术,使得基层或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获得与大城市相当的治疗。

除此之外,眼科手术机器人还可以加速医生的培训周期。例如,机器人系统能够作为高保真培训平台,年轻医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反复练习,快速积累经验,从而缩短成长周期,进而提升基层医院整体诊疗水平。

根据中山眼科中心方面的介绍,2023年6月,眼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在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省眼科医院完成了全球第一例5G远程动物视网膜下注射实验。这项手术主要分为医生远程控制端、本地机器人眼科手术端以及5G专线远程通讯。目前,这项技术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广州市微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微眸医疗”)是参与上述眼科手术机器人研发的公司之一。微眸医疗的研发人员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上述手术实现了眼科手术机器人远程“跨海”手术的可操作性,难点则是对“通讯延时”的控制,因此5G技术的配合至关重要。“如果一端的信号,过了好几秒才传输到另一端,那医生就会误操作。”这位研发人员表示,该台眼科手术机器人是100%国产。

根据林浩添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目前,眼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完成61例手术实验。随着“飞行医院”计划的启动,中山眼科中心同步在筹备广州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开展首例远程视网膜手术。而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这一远程手术是中山眼科中心眼科手术机器人首例人体临床试验。

此前的9月3日,中山大学国际眼科医学中心新疆分中心正式成立。据中山眼科中心方面介绍,该中心将致力于推动眼科人工智能、5G远程诊疗等新质生产力在边疆和中亚友好医院的落地应用与转化。

“飞行医院”的中国梦

“1982年9月,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首航中国到访广州,飞机上最先进的眼科设备和手术方式,让当年的前辈们羡慕不已。”9月10日,林浩添在前述“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新闻发布会上说。

“43年,当初眼科前辈们仰望的那架眼科飞机,现在我们中国可以自己造了!”林浩添说。他同时介绍称,中山眼科中心已与中国商飞、中国飞龙通航、中国南航、国际奥比斯、图湃医疗科技等机构,共同倡议发起了“眼科飞行医院志愿医院联盟”和“眼科飞行医院技术设备研发应用联盟”,并邀请全国有志于公益医疗的医院和优秀医疗设备器械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眼科飞行医院。

林浩添同时表示,眼健康服务不止在空中,他还有一个“魔镜梦”:你是否想过,有一天早上,你在洗漱的时候抬头看看镜子,就可以获得你当下的眼睛健康状况的信息?林浩添把这样的镜子称为“魔镜”。

这面“魔镜”承载着中山眼科中心的一个研究愿景:5年后,当我们抬头看到“魔镜”,它会通过一个采集设备来判断眼睛的状态,然后在镜面给出类似下面的显示内容:你昨晚熬夜了,眼睛的干眼症状加重,今天需要补充更多人工泪液,是否需要寄送(药物)?

此外,这面“魔镜”还可以专门配套定制眼部检查功能,能更细致地拍到前段眼表、视网膜等。比如,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果检测到眼部有恶化的情况,也可以即时提醒患者控制血糖或者尽快就医。

这些想象,目前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中山眼科中心与华为推出的眼科大模型ChatZOC实现。据林浩添介绍,ChatZOC眼科大模型驱动的数字医生,几分钟就能采集患者体征、视力,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效率远超传统模式。中山眼科中心自主研发的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甚至可以在30秒内完成白内障初诊,准确率超过97%。

9月19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向陈自勇谈及中山眼科中心的“魔镜”愿景,他听到后非常高兴:“那就太好了,我们可以少跑很多路,少费很多神,不用总是熬到‘最后一站’了。”

点赞()
上一条:9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措施,药易购医药民生服务与养老概念利好2025-09-19
下一条:独家|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完成专家评审 5款“天价”CAR-T过评2025-09-21

相关稿件

国资重组敲定 中国盐湖集团要来了 2024-09-09
萌鹰眼科荣获2024中国企业品牌大会“中国十大公信力品牌” 2024-05-23
爱尔眼科又陷风波 公司股价大幅回调超20% 市值蒸发超500亿元 2021-03-03
眼科义诊进社区,光明行动暖人心 2023-06-28
小鹏广汽吉利等争相入局 飞行汽车真的要来了? 2024-06-0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