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2025 CSCO:深耕肿瘤防治 正大天晴展示多瘤种创新成果

2025-09-18 16:45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2025 CSCO:深耕肿瘤防治 正大天晴展示多瘤种创新成果

  近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盛大召开,正大天晴除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1类创新药安罗替尼与艾贝格司亭α的6项研究成果外。还有20余项研究以壁报及摘要的形式公开最新成果,涵盖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消化道肿瘤、软组织肉瘤、甲状腺癌、中性粒细胞减少预防等治疗领域,持续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创新思路。

  非小细胞肺癌

  1、评价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在新辅助免疫后non-pCR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讯作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姜战胜

  第一作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徐杰

  内容概要: 本研究基于MRD动态监测,首次探索了安罗替尼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non-pCR患者中进行辅助强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完成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后R0切除、病理证实non-pCR的NSCLC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辅助治疗1年。2023年10月至2025年2月,19例non-pCR患者中有14例入组接受术后安罗替尼+ICIs治疗。截至2025年5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6.9个月,中位DFS未达到,尚未观察到复发事件。安全性可控,任意级别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为高血压、皮疹、皮肤瘙痒、口腔粘膜炎、腹泻等。探索性分析显示,ctDNA动态变化可能与疗效相关。结果表明该方案安全性可控,并展现出延缓疾病复发的潜力,有望为新辅助免疫治疗后non-pCR的NSCLC患者带来一种有前景的辅助治疗新策略。

  2、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NSCLC患者:一项前瞻性,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闫小龙

  第一作者: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段鸿涛

  内容概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TD-NeoFOUR 2 是一项用于比较替雷利珠单抗及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手术切除NSCLC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患者将按病理类型(鳞癌vs.腺癌)、疾病分期(II期或III期)分层,按照1:1随机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加化疗(治疗组)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照组),末次治疗后4-6周内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至多1年辅助治疗。2024年8月31日至2025年5月31日,共入组53例IIA-IIIB 期患者,截止本次报道,共计31例患者完成手术,其中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有8例患者达到pCR;治疗组的MPR率为81.3%,对照组为66.7%;术后两组的病理降期率分别为93.8%和93.3%;T分期前后治疗后分析,治疗组T分期降期率达100%,对照组为93.3%。研究表明新辅助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可能是可切除IIA-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有望实现病理缓解和肿瘤降期。

  3、安罗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作为PD-L1阳性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一项开放标签的 II 期研究

  通讯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胡毅

  第一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杜志娟

  内容概要: 本研究为一项开放标签、单臂、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在PD-L1阳性晚期NSCLC老年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本研究共纳入21例老年患者(≥65 岁),所有患者PD-L1表达阳性(TPS≥1%) 且未接受过既往全身治疗,均接受口服安罗替尼(8mg,每日一次,第1-14天给药,每3周为一周期)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mg,每3周静脉输注一次)治疗。在入组的21例患者中,中位PFS为8.2个月 (95%CI: 4.1–21.0),中位OS为20.4个月(95%CI: 8.7–NE)。常见≥3级TRAEs包括蛋白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高血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皮疹、间质性肺炎和血小板计数降低。

  4、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及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肺肉瘤样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通讯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苗立云

  第一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王永生

  内容概要: 本研究探索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化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一线治疗罕见且侵袭性强的肺肉瘤样癌(PSC)的疗效。治疗方案为:派安普利单抗200mg(每三周一次),安罗替尼12mg (1-14 天,使用两周停一周);白蛋白紫杉醇(100mg/m², d1, d8, d15/q3w or 260mg/m², d1/q3w),卡铂(AUC=5, d1/q3w);使用 4 个周期后,派安普利单抗及安罗替尼维持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的毒性。初步入组5例患者,ORR为80%,DCR为100%。任何级别的AE为 100%,常见AE包括白细胞减少、高血压、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皮肤反应等。研究表明,该联合方案初步显示出一线治疗PS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5、安罗替尼联合PD-1/PD-L1抑制剂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或二线治疗的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

  通讯作者: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河南省肿瘤医院 王启鸣

  第一作者: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河南省肿瘤医院 陈海洋

  内容概要: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臂、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旨在评估安罗替尼联合PD-1/PD-L1抑制剂作为一线或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入组患者包括未接受过系统治疗或一线治疗后进展者,接受安罗替尼(每日口服,每周期第1-14天给药)联合PD-1/PD-L1抑制剂(每3周第1天给药一次)治疗。17个中心共入组242例患者。结果显示,整体患者的中位PFS为7.8个月(95%CI:6.7-8.8) ,中位OS为17.0个月(95%CI:14.4-19.6),ORR为36.0%,DCR达97.9%。一线治疗患者的中位PFS为9.8个月,二线为6.9个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8%,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研究表明,该联合方案作为不含化疗的选择,在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6、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PD-1或PD-L1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

  通讯作者: 吉林省肿瘤医院 马丽霞

  第一作者: 吉林省肿瘤医院 孙小桐

  内容概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晚期NSCLC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PD-1/PD-L1单抗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临床实践中接受安罗替尼联合PD-1或PD-L1单抗治疗的52例晚期NSCLC患者。ORR为23.1%(95%CI:12.5%-36.8%),DCR为84.6%(95%CI:71.9%-93.1%),中位PFS为6.3个月(95%CI:2.64-9.96),中位OS为16.6个月(95%CI:8.08-25.12)。既往免疫相关方案不耐受的患者(10例)接受该方案治疗时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中位OS 23.4vs.11.5个月,P=0.034)。安全性分析结果提示在接受安罗替尼联合PD-1/PD-L1 单抗的总体不良反应安全可控。研究表明,该方案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具有潜在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7、安罗替尼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再挑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回顾性分析

  通讯作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翟林柱

  第一作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新荣

  内容概要: 本研究评估了在无靶向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既往免疫治疗进展后采用ICIs联合安罗替尼进行再挑战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回顾性分析了14例无驱动基因突变且既往免疫治疗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再次使用ICIs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到ORR为28.6%,DCR为92.9%,中位PFS为11.7个月,且PD-L1阳性患者PFS更长(13.0vs.10.3个月,P=0.048)。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至中度,仅报告1例(7.1%)3级不良事件。研究表明,ICIs联合安罗替尼再治疗策略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为免疫治疗进展后的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选择。

  小细胞肺癌

  1、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铂类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线诱导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单臂、II期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凌云

  第一作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凌云

  内容概要: 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单臂 II 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脂质体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卡铂或顺铂)及替雷利珠单抗一线诱导治疗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计划纳入31例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ES-SCLC患者。治疗方案:包括治疗期(4个周期,每3周一次)给予脂质体伊立替康(50mg/m², d1)、铂类(卡铂 AUC 4-5;或顺铂 60mg/m², d1)、替雷利珠单抗(200mg, iv, d1)。治疗4个周期后给予替雷利珠单抗( 200mg,iv,d1)联合安罗替尼(8mg,QD,po, d1-14, 休7),Q3W,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包括ORR、DCR、OS和安全性。探索性研究终点为分析血细胞因子、PD1、T细胞亚群等与疗效的关系。研究报道了的生存数据和安全性结果,旨在为ES-SCLC一线治疗提供新证据。

  2、广泛期SCLC二线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安罗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汪进良

  第一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翟今朝

  内容概要: 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开放标签、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及安罗替尼在该人群的疗效与安全性。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19日,入组16例EC/EP+免疫治疗进展的ES-SCLC患者。治疗方案:斯鲁利单抗300mg d1+白蛋白紫杉醇260mg/m² d1+安罗替尼8mg d1-14,q21d。4周期后予以斯鲁利单抗300mg d1+安罗替尼8mg d1-14,q21d维持治疗。在16例免疫经治ES-SCLC患者中,中位PFS为5.5个月,中位OS为9.2个月,ORR高达73.33%,DCR为93.33%。≥3级TRAEs发生率为6.25%,常见1-2级事件为贫血、周围神经病变及骨髓抑制、免疫性肺炎。研究表明,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及安罗替尼三联方案,显著突破免疫经治ES-SCLC二线治疗瓶颈,显示出深度缓解和低毒性特征。

  3、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照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通讯作者: 吉林省肿瘤医院 马丽霞

  第一作者: 吉林省肿瘤医院 辛影

  内容概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应用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照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患者38例,其中联合治疗组18例,单药治疗组20例。安罗替尼胶囊服用12mg,早晨空腹口服,每日一次,连续服用14天,停用7天,21天为一个周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斯鲁利单抗12例,替雷利珠单抗5例,卡瑞利珠单抗1例;使用 方法为每个周期的第一天静脉滴注,其使用剂量替雷利珠单抗及卡瑞利珠单抗为200mg/次,3周一次,静脉输注,斯鲁利单抗4.5mg/kg,静脉输注,3周一次。短期疗效评估显示: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的中位PFS为6.5个月,安罗替尼单药组的中位PFS为4.0个月,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的中位PFS显著优于安罗替尼单药组(HR=0.484,95%CI:0.274-0.857,P=0.013);两组的ORR分别为22.2%和10.0%,DCR分别为77.8%和65.7%;在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组和安罗替尼单药组中,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3%、5.0%。研究表明,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可显著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作为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参考方案。

  4、安罗替尼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通讯作者: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杨润祥

  第一作者: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杨润祥

  内容概要: 本研究旨在研究安罗替尼治疗ES-SCLC患者的疗效及探讨预后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总结肺腺癌转化为SCLC的临床特征。2019年9月1日至2023年10月12日纳入患者共118例。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 ES-SCLC 的中位PFS为4.5个月(95%CI:3.46-5.54),中位OS为10.2个月(95%CI:7.52-12.88)。96例安罗替尼单药三线及以上治疗 ES-SCLC 患者的中位PFS为4.4个月(95%CI:3.11-5.69),中位OS为9.9个月(95%CI:7.55-12.25)。16例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或化疗治疗ES-SCLC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95%CI:2.15-5.85),中位OS为11.6个月(95%CI:4.70-18.50)。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 PS评分、肝转移、治疗期间联合放疗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ECOG PS评分和肝转移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表明,安罗替尼在真实世界中治疗ES-SCLC疗效明确,患者生存获益可观。

  消化道肿瘤

  1、ALTAS:安罗替尼联合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AS-102)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II期研究

  通讯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刘天舒

  第一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刘青

  内容概要: 本研究为一项开放标签、单臂、II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安罗替尼联合TAS-102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mCRC)三线治疗方案的潜力。患者接受安罗替尼(12mg, po, QD, days 1-14, q3w)联合TAS-102(35mg/m², PO, BID, days 1-5, q2w)治疗。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共入组21例mCRC患者。在20例可评估患者中,ORR为10%,DCR高达95.0%,中位PFS为5.6个月。常见≥3级TRAEs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5%)和血小板计数降低(5%)。研究表明,安罗替尼联合TAS-102方案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和可管理的安全性,未来可能成为mCRC后线治疗的优选方案。

  2、安罗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淋巴结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前瞻性Ⅱ期研究

  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黄婧

  第一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黄婧

  内容概要: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安罗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CRT)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术后单纯淋巴结复发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所有患者接受调强放疗(IMRT),总剂量60Gy/30次(2Gy/次),同步联合化疗。化疗方案根据体能状态和合并症选择紫杉醇+顺铂(TP方案)或S-1单药。口服安罗替尼(8mg/日)于放疗首日开始给药,采用用药2周/停药1周方案,持续两个周期。截至数据截点,共入组47例患者,中位PFS为20.2个月 (95%CI:16.6–25.2),中位OS为30.7个月 (95%CI:27.6–32.8),ORR为91.5%,DCR为100%。治疗耐受性良好,最常见≥3级AEs为白细胞减少(17.0%)和胃肠道毒性(14.9%)。转录组分析提示安罗替尼可能克服获得性放射抵抗。研究表明,安罗替尼联合放化疗在ESCC术后淋巴结复发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软组织肉瘤

  1、安罗替尼联合卡度尼利单抗治疗一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软组织肉瘤II期研究:疗效和安全性初步分析

  通讯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董颖

  第一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李少利

  内容概要: 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单臂、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软组织肉瘤(STS)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一线治疗进展的晚期STS患者,接受卡度尼利单抗(10mg/kg,IV Q3W)联合安罗替尼(12mg,po,days 1–14,Q3W)治疗。 截至2025年6月1日,共入组12例患者,其中11例完成至少一次肿瘤评估。在11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10.0个月(范围:3.6-14.6个月)。3个月无进展生存率(3m-PFR)为72.7%,ORR为18.2%,DCR为72.7%。初步中位PFS为6.9个月(95%CI:2.3-11.5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为63.6%,常见TRAEs包括高血压和手足皮肤反应。研究表明,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在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STS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2、艾立布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进展期脂肪肉瘤和平滑肌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通讯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陈静

  第一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袁玉林

  内容概要: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艾立布林联合安罗替尼在蒽环类药物治疗后进展的脂肪肉瘤(LPS)或平滑肌肉瘤(LMS)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纳入至少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后进展,且接受艾立布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的LPS或LMS患者,给药方案为艾立布林(1.4mg/m²,d1,8),安罗替尼(12mg/d,d1-14),每3周为一个周期。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共纳入22例患者,19例患者疗效可评估,DCR为89.5%(17/19)。中位随访时间为16.8个月(范围:3.4-53.7个月),中位PFS为7.3个月(95%CI:0.6-14),4m-PFSR为50%;中位OS为25.8个月(95%CI:7.1-44.5),1y-OSR 为 45.5%。LPS患者的中位PFS(17.3个月)优于LMS(3.4个月)。安全性方面,1-2级AEs为主,3-4级AEs包括白细胞减少(42.1%)、中性粒细胞减少(47.4%)、贫血(5.3%)、转氨酶升高(5.3%)及高甘油三酯血症(5.3%),未观察到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研究表明,艾立布林联合安罗替尼方案后线治疗LPS和LMS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可控。

  3、病例报告:安罗替尼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TFE3相关腹膜后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s)

  通讯作者: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张红梅

  第一作者: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张琼

  内容概要: 本病例报告了一例30岁女性TFE3相关晚期恶性腹膜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s)患者。晚期一线口服 mTOR 抑制剂依维莫司(10mg,qd)治疗 1 月后腹盆腔包块较前增多增大,病情进展。二线接受安罗替尼(10mg,qd,d1-14,q3w)联合替雷利珠单抗 200mg(q3w)治疗,疾病稳定达14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提示对于一线mTOR抑制剂进展的TFE3相关恶性PEComas,抗血管生成联合PD-1抑制剂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选择,尤其对于PD-L1阳性患者。

  甲状腺癌

  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不适合局部治疗的BRAF野生型间变性甲状腺癌的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石远凯、桂琳

  第一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朱豪华

  内容概要: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BRAF野生型间变性甲状腺癌(ATC)的疗效和安全性。2022年12月27日至2025年6月11日,21例患者入组后接受安罗替尼(12mg,po ,qd,第1-14d,停7d)和信迪利单抗(200mg,静脉注射,每21d为一周期)联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在全部入组患者中,ORR 47.6%,DCR 85.7%。中位PFS为9.63个月(95%CI:4.03-NA),中位OS尚未达到(95%CI:13.9-NA)。任何级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3级AE的发生率为19.0%,包括AST升高、ALT升高、高血压等 。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在BRAF V600E阴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ATC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其他癌种

  1、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SMARCA4缺陷型胸部肿瘤的临床分析

  通讯作者: 安徽省胸科医院 赵红飞

  第一作者: 安徽省胸科医院 赵红飞

  内容概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SMARCA4缺陷型胸部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10月利用信迪利单抗(200mg ivgtt qd,第1d,21d为一个周期)联合安罗替尼(10mg,po qd,第1-14d,停7d,21d为一个周期)治疗的 50 例晚期 SMARCA4 缺陷型胸部肿瘤患者。总体ORR为51%,DCR为77%。一线治疗患者疗效(ORR 63%, mPFS 18.5个月)显著优于二线及以上(ORR 39%, mPFS 2.7个月)。年龄≥65岁和治疗线数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3级TRAEs为6%,分别为肝损害、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研究表明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SMARCA4缺陷型胸部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患者可耐受。

  2、真实世界中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对安罗替尼治疗实体瘤疗效的影响

  通讯作者: 上海市肺科医院 任胜祥

  第一作者: 上海市肺科医院 王家乐

  内容概要: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整体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评估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对后线安罗替尼疗效是否有影响,第二阶段评估安罗替尼在贝伐珠单抗经治实体瘤患者中的疗效。 2018年1月至2024 年5月从6个中心纳入第一阶段患者366例,经匹配后: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组(95 例)和既往其他治疗组(190例)的中位PFS无统计学差异(5.4 vs 7.1 个月;HR=1.17, 95%CI:0.84-1.64;P=0.353),提示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对后线安罗替尼疗效没有影响。第二阶段共纳入 936 例患者,经匹配后:安罗替尼单药组(93例)和其他治疗组(186例)的中位PFS相似(5.1 vs 4.8 个月;HR=0.89, 95%CI:0.65-1.21;P=0.458),而安罗替尼联合组(384 例)的中位PFS显著优于其他治疗组(192 例)(5.6 vs 4.5 个月;HR=0.77, 95%CI:0.62-0.97;P=0.023)。研究表明,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影响后线安罗替尼疗效,且安罗替尼联合治疗可能为贝伐珠单抗经治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基础研究

  1、安罗替尼逆转PD-1抑制剂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的探索:基于单细胞测序的机制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药科大学 郑禄枫

  第一作者: 中国药科大学 施皖津

  内容概要: 本研究基于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探讨安罗替尼逆转PD-1抑制剂(派安普利单抗)耐药的机制。通过建立派安普利单抗耐药(PD-R)小鼠模型,研究发现耐药性肿瘤微环境(TME)具有免疫抑制特征,表现为效应T细胞减少和M2样巨噬细胞增多。安罗替尼治疗通过多途径双向调节TME,有效逆转耐药:①重编程巨噬细胞,使其从免疫抑制性的Apoe+ M2表型向促炎性的Srgn+ M1表型极化;②逆转T细胞耗竭,促进具有细胞毒潜能的Cxcl2+ T细胞活化;③调控肿瘤-免疫细胞互作,增强NF-κB、MAPK和TNF-α等共刺激通路。联合治疗组进一步抑制了耐药肿瘤生长,并形成M1样巨噬细胞与T细胞间的正反馈循环,协同增强抗肿瘤免疫。本研究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关键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依据。

  2、安罗替尼通过下调BRCA1/2表达与奥拉帕利协同抑制SCLC细胞增殖

  通讯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吴明

  第一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梁利军

  内容概要: 本研究探讨安罗替尼与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协同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奥拉帕利与安罗替尼两药联用可协同抑制SCLC细胞增殖,单用奥拉帕利(25μM)或安罗替尼(5μM)仅诱导轻度凋亡(分别为5%和10%),而两药联合使凋亡率显著提高至约20%,并完全抑制集落形成。机制上,安罗替尼通过抑制PDGFR/PP2A磷酸化下调BRCA1/2表达,增强SCLC细胞对奥拉帕利的敏感性;奥拉帕利则通过干扰PARP1与HIF-1α结合、抑制HIF-1α PAR化及VEGFA转录,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进一步增强安罗替尼疗效。体内实验证实联合方案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未增加毒性。本研究为SCLC提供了一种新的联合治疗策略。

  中性粒细胞减少预防

  Guard 04: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预防结直肠癌/胰腺癌患者接受双周化疗方案后嗜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少:一项多队列、开放标签、多中心探索性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袁瑛

  第一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董彩霞

  内容概要: Guard-04研究为多队列、开放标签、多中心探索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艾贝格司亭α预防结直肠癌(CRC)和胰腺癌(PC)患者接受双周方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2023年12月至2025年6月期间,入组72例患者接受至少两个周期双周化疗,队列1为接受FOLFOXIRI或mFOLFIRINOX方案(联合或不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CRC/PC患者,队列2为接受FOLFIRI方案(联合或不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CRC患者。队列1和队列2第一周期≥3级ANC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2.9%和14.6%,第一周期FN发生率分别为3.2%和7.3%。ANC中位谷值良好,TRAEs均为1-2级。研究表明,艾贝格司亭α可降低CRC和PC患者化疗相关FN发生率,可能是预防双周化疗后ANC下降的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方案。

  *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非广告用途;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


点赞()
上一条:重大突破!广药白云山1.1类抗肿瘤新药BYS10片进入关键注册临床试验2025-09-16
下一条: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医学专家委员会换届工作圆满完成!2025-09-18

相关稿件

2025CSCO:正大天晴安罗替尼、艾贝格司亭α 6项口头报告亮相 2025-09-18
《中国制造2025》引领企业从“大”到“强” 2018-01-20
“2024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毅行暨第7届寿仙谷关爱肿瘤学子公益行动启动 2024-04-16
《中国制造2025》出台规划十大新领域 2016-02-02
吾聚共博文 笃力启新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MBM2025级开学典礼 2025-09-03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