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届中华环境奖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评选主题,这一强调“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十三载风雨兼程 讲好绿色发展中国故事 中华环境奖设立于2000年,并成立了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生态环境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11家部委和单位组成的中华环境奖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从2000年至2023年,中华环境奖已走过二十三年,共评选表彰了237个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为推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以美丽中国建设为责任使命,致力于展现中国经验和中国成就,讲好绿色发展实践中一个个感人的中国故事,充分诠释新时代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实践内涵,续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篇章。
环境管理类中华环境奖
企业环保类中华环境奖
城镇环境类中华环境奖
生态保护类中华环境奖
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共评选出4个中华环境奖获奖单位(个人)和18个中华环境优秀奖获奖单位(个人)。其中,淳安县人民政府、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自然生态遥感部分别荣获城镇环境类、环境管理类、企业环保类和生态保护类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荣成市人民政府、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原党支部书记吴惠生、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孙秀艳等单位和个人荣获第十一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城镇环境类中华环境优秀奖
民生·科技·心灵 奏响生态环境保护磅礴乐章 中华环境奖组委会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重点聚焦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单位和个人,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也因此呈现三大特征。
环境管理类中华环境优秀奖
第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需求痛点。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本质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淳安县人民政府建成全国首个“两山银行”数字驾驶舱,打赢千岛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攻坚战;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围绕水土保持措施试验与推广、快速营造沙棘林等课题开展30多项研究,在黄土高原唱响一曲嘹亮的生态治理战歌;海关总署企业管理和稽查司稽查处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入境,阻断洋垃圾走私产业链;荣成市人民政府建设“海绵城市”,河段清淤,污水溯源,同时严控土壤污染,修复岸线100多公里;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资源环保审计处查处违规与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726亿元,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148件;江山市人民政府摘下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县域治理标杆地等“金名片”;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人民政府通过擘画生态大农业和旅游业,打造宜居宜业空间载体……这些获奖者“顺天时,量地利”,谱写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画卷,奏响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磅礴乐章。
企业环保类中华环境优秀奖
第二,科技创新赋能,推动科技力量融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推动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把科技力量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自然生态遥感部创建天地一体化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方法和业务运行体系,推动建立生态状况定期调查评估制度,从天空为地球把脉,绘制中国环保事业的心电图;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完善数字化病虫监测预警指挥平台,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每年治虫挽回粮食损失2000亿斤;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破解煤炭业由黑转绿难题,建成世界最大储煤筒仓群;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节能减排“江中441工作法”,将清洁生产方法融入管理,实现绿色制造;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首创全过程、全覆盖的绿色建设管理模式;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立长江流域第一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孵化全国第一支涉疫环境防控冲锋队。这些单位不断探索新技术、新装备、新概念、新模式,用科技消除“成长的生态环境烦恼”,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生态保护类中华环境优秀奖
第三,引发绿色共鸣,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种子洒进人们心灵。
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也需要在所有人心中厚植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基础逻辑。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引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理论、战略与技术研究,参与打赢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蓝天保卫战等历次硬仗;新华社重庆分社副总编韩振长期宣传长江保护,艰难卧底创作多篇体验式报道,掀起长江航运杂废清理、整治非法捕鱼、整顿非法采砂等一场场环保风暴;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孙秀艳采写松花江水污染、环评风暴等前瞻性新闻报道,有力推动我国环境政策完善与问题解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综合频道制片人王采芹通过《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秘境之眼》等节目,构筑展示中国、沟通中外的生态圈……在这份名单上,还有扎根海珠湿地、将青春年华献给环保宣教事业的90后冯宝莹,长年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和自然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普负责人尹峰,将贫困村建成全国唯一一家以村级单位建设、社区参与湿地共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吴惠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沿线投入40多万元种植1900多亩梭梭林的马献民等。他们用行动引发共鸣,用文字和影像唤醒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架起绿色低碳的心灵之桥,带领更多人理解、支持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环保宣教类中华环境优秀奖
记录声音树立榜 样用奋斗书写生态环境保护梦想 颁奖典礼上,播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视频,致敬城镇建设的奉献者、环境治理的探路者、绿色转型的践行者和生态文明的讲述者。浑厚的解说声中,一幅幅中国环保人风雨兼程、实干创新的画面徐徐展开,百行千业踔厉奋发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步伐也一一呈现,更有中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对世界许下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与担当,引发与会嘉宾的热烈掌声。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本届颁奖典礼遵循“低碳办会”原则,采用手工布艺花束,开展饮用水节约管理,身体力行传递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时期,中华环境奖致力于挖掘和树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典型,以此为榜样激励和带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而在未来,中华环境奖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社会行动体系,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附: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获奖单位(个人)名单
一、中华环境奖: 城镇环境类:淳安县人民政府
环境管理类:郝吉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企业环保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生态保护类: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自然生态遥感部
二、中华环境优秀奖(排名不分先后): 城镇环境类: 荣成市人民政府
江山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人民政府
环境管理类: 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
海关总署企业管理和稽查司稽查处
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资源环保审计处
企业环保类: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生态保护类: 吴惠生(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原党支部书记)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马献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一分场十四队<现三连>原队长)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
环保宣教类: 孙秀艳(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尹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普负责人)
冯宝莹(广州市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副校长)
韩振(新华社重庆分社副总编)
王采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综合频道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