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低碳将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必选项

2023-06-12 11:18 来源:科技日报 次阅读
 
低碳将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必选项

某个春日,云南一位农民播下一粒咖啡种子。多年以后,由这粒种子长出的咖啡豆最终来到上海,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待客人品尝。不同于普通咖啡,它有个特殊的身份——碳中和咖啡。

  在6月11日开幕的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简称“碳博会”)上,由一杯碳中和咖啡出发,记者发现,各行各业都与“碳达峰碳中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碳博会上,你能看到申能这样的能源企业、欧莱雅这样的消费品企业、特斯拉这样的汽车企业、宝武这样的钢铁企业、浦发银行这样的金融企业……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关碳的话题似乎有些遥远。但是只要在碳博会上看一看、听一听就会发现,“碳”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不管是积极地还是消极地,它很快将影响每家企业的经营、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清晰的是,低碳不是喊给消费者听的,也不是做给上级部门看的。正如碳博会上一家参展企业的负责人所说,低碳将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必选项。

  还是让我们从那杯碳中和咖啡出发,看看企业为什么要降碳,整个经济又如何和碳关联在一起。

  碳中和咖啡出自碳博会上的申能集团展台。碳中和咖啡的口味和普通咖啡一样,区别在于咖啡的生产流程实现了碳中和。也就是说,在这杯咖啡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碳等于吸收的碳。申能集团旗下申能碳科技的总经理助理须文曦解释说:“我们通过两个渠道做到碳中和。一是尽量使用清洁技术,减少咖啡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二是购买碳减排量或是使用碳配额,注销后,就可以中和掉生产咖啡实际产生的碳排放。这样到您手中的咖啡就实现碳中和了。”

  一家能源集团做碳中和咖啡,目的不是咖啡本身,而是展示企业的碳中和之路。企业为什么有意愿减碳?最直接的答案是:碳也是一种可交易的商品。2020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2225家发电企业被列入名单。这些企业均有碳排放配额,用不完的配额可以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售,不够用的则需要购买配额。

  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22年出售碳排放配额交易收入约4.78亿元,购买碳排放配额支出约1.04亿元,净收益达3.74亿元,成为当年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获益最高的电力上市企业。

  碳排放配额不仅可以用来交易,还可以作为资产抵质押融资。这样,金融行业也和碳产生了联系。2021年5月,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向申能碳科技发放了一笔500万元贷款,作抵押的正是这家公司的碳资产。除了碳资产抵质押融资,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还实践落地了包括绿色债券、可持续关联贷款、可持续关联债券、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碳中和科技贷等绿色金融产品,逐步探索出一条商业银行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国内纳入碳配额、碳交易的只有发电一个行业。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其他七个高排放行业已开展碳排放数据前期准备工作,下一步将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

  对于那些没有碳排放硬性指标的绝大多数行业、企业来说,减碳的动力来自哪里?毕竟减碳是新增的一项约束性条件,短期内可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

  当然,动力之一是社会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市场逻辑。

  “从整个业务的可持续角度来讲,我们没有太多选择。”汽车零部件企业佛吉亚的亚洲战略和发展副总裁李京诚说,“产业链下游的主机厂越来越关注碳减排,我们作为上游企业,必须按照主机厂的要求去做。如果我们达不成这些基本指标的话,可能以后连报价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例如沃尔沃已向佛吉亚等供货商提出,2025年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为了达到减碳目标,佛吉亚所属集团制定了碳中和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截至2025年,实现企业内部排放碳中和;截至2030年降低产业链上下游各项活动45%的碳排放;自2045年起,实现所有范围的碳中和。

  李京诚说,减碳对企业来说是新的约束,也可能带来新的机会。例如,佛吉亚研发的一种天然麻纤维内饰材料,不仅比传统材料轻10%—25%,而且减少碳排放最高达80%。自2013年量产以来,这种材料已经用于上千万辆汽车。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说:“减碳是全球发展趋势,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也是根据这个趋势制定的发展目标。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企业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减碳,都是对未来趋势的一种反应。我认为,生态发展目标确定之后,企业腾挪的余地已经越来越小,如果不提前行动的话,可能未来损失会更大。”

  在碳博会特斯拉展台,涌入了大批看车的观展者。尽管在室内展出,特斯拉还是搭建了一个仿照野外环境的露营沙龙,在这里,车主们分享着关于低碳的故事。他们说,特斯拉电动汽车已累计行驶28亿公里,减少65万吨碳排放,相当于为地球种下了130万公顷森林……

  现代人对绿色的追求,是企业走向低碳的动力源泉。碳博会里的那杯碳中和咖啡,今天还是新鲜事物,未来也许会成为每家咖啡店菜单上的主打产品。


点赞()
上一条:低碳将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必选项2023-06-12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稿件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未来可期 2023-04-14
下任务、摊指标 “一刀切”做法切痛北方重碳大省 2021-05-26
科技助力“双碳” 企业低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 2022-09-05
浪潮推出碳管云碳管理平台 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2021-11-26
向低碳转型,企业需以绿色、智能为翼 2022-07-18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