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还是展望新一年的工作重点,报告中与“稳外贸、稳外资”相关的内容都多次提及了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
可见,我国对外贸易正从“中国制造”逐步升级为中高端制造和跨境服务并举的格局。
众所周知,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最大的逆差体现在服务贸易上。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国家也逐渐将政策重点向服务贸易倾斜。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1年中国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分别是天津、上海、海南、重庆,这是继2020年北京试点后,第二批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同时,报告还明确指出要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去年7月,中国颁布了首个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即《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以下简称“海南版服贸负面清单”),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方面,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取消了一些市场壁垒,在清单之外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商务部宣布2022年将制定适用于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从海南版服贸负面清单公布到制定全国自贸区跨境服贸负面清单,间隔仅短短一年。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在去年签订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中国承诺用6年时间把入世承诺的“正面清单”转为“负面清单”;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在三四年前就推出了服务业开放的地方政策,再加上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区域效应,制定全国性清单的时机已经成熟。
“从以往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可以看出,这种由多个试点出台规章和措施,经过总结完善后辐射全国,逐步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路径。”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跨境业务委员会主任陈鹏表示。
全国自贸区跨境服务负面清单在制定过程中,陈鹏认为可以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与自贸区现行有效的负面清单的关系,以海南版跨境服贸负面清单为例,实现多个新突破,比如放宽外国个人申请开立证券账户或期货账户的限制、境外的报关企业无需在海南注册法人实体就可以直接开展报关业务。
二是已经在全域设立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的,具体政策制定与下辖自贸区跨境服贸负面清单要协调,形成一个双层开放机制。
三是海南版服贸负面清单不能完全照搬,海南全岛属于自贸港且作为港口地区,与其他自贸区有着显著不同,因此全国自贸区版清单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区域的地方特点、行业发展水平,取得一定平衡。
此外,放宽服务业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和完善监管要并举,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风险防控,防止因敏感领域跨境服务开放导致的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和产业冲击等隐患。海南省发布的、与负面清单配套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境外服务提供者不得以跨境方式提供负面清单中禁止的服务。海南版跨境服贸负面清单在金融、信息传输、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文化产业等敏感领域划出了若干红线,如仅在中国境内依照中国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可以经营保险业务,境外服务者不得从事互联网公众发布信息服务、境外服务者不得提供邮政服务等。
同时,企业内部要落实合规管理。境外服务提供者或者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聘用负面清单内有从业资格要求的境外自然人)不能抱有绕开负面清单的侥幸心态。政府部门通过大数据联网、跨部门联动,有能力通过梳理人员、信息、资金三个要素风险点,对人员流动、物资流动和资金流动对企业实施精准监管。
陈鹏表示,长远看来,通过开放服务业吸引优质外资将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商务部数据,过去十年,国际跨境服贸增长速度是货物贸易增长速度的两倍。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严重影响,中国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了6617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二。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服贸将有望刷新“中国服务”给国际社会带来的认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