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
□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坚守科创板定位,突出“硬科技”特色,评估完善注册制试点安排,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监管的全面性、一致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监管不到位的金融改革举措不能贸然推出。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确保金融改革行稳致远。
□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对触及退市标准的坚决予以退市,对恶意规避退市标准的予以严厉打击。
中国资本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在持续增大。仅2021年1月,北上资金净流入就达992.15亿元。就在资本市场逐步绽放光彩之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发布,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把资本市场发展放在整个大市场体系中加以谋划和部署,以完善资本市场“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
用金融的眼光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之一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在传统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是“钱跟物走”;但在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经济下,配置方式变为“物跟钱走”。这就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的含义。血脉通,增长才顺畅。而资金流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资本市场。按照新发展理念,我国资源配置方式要向更加有效、更具创新性、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这需要通过资本市场中的投资交易活动来甄别发展方向。因此,资本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是否及时高效,形成“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机制,对于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
此次《方案》重点强调了资本市场入口关——股票发行注册制,出口关——常态化退市机制,理性定价者——机构投资者,并且强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确保金融改革行稳致远。这些都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亟需完善的“补短板”之处。
基础制度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底座。当前,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初步确立,新证券法正式实施,科创板推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改革、退市机制正在健全等一批标志性的基础制度改革落地实施……一批一揽子基础制度改革次第落地,基础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建制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和发达市场比,我国资本市场还有不完善之处,尤其是在市场机制领域,一些和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注册制改革不配套、不协调、不连续或者缺乏操作性、不简化的制度还亟需完善。
根据《方案》要求,2021年,资本市场“建制度”将要向更深更广处发力,更强调制度的完备性以及公平竞争;更强调发挥市场内生机制作用,完善“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机制,统筹推进投资端和融资端改革,以改革稳定市场预期。
在市场建设方面:在融资端,将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在投资端,大力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并将夯实市场内生稳定机制,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增强发展韧性。
在监管方面:以新证券法的落地为引领,加大了相关制度供给,下一步重点是抓落实。监管一方面要“退一步”,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性门槛”,减少管制,还权于市场;另一方面又要“进一步”,落实监管“零容忍”,立体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消除监管真空,提升资本市场治理能力。
当然,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产权保护机制、公平竞争体系、信用制度、整体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匹配。因此,需要各有关方面密切沟通,加强协同,形成合力。也正因如此,《方案》强调了“大监管”理念,规划了“大监管”格局。相信围绕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随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夯实,市场发展将迎来春色满园。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