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AI医疗服务大模型迎来风口

2023-06-08 14: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次阅读
 
AI医疗服务大模型迎来风口

6月7日,润达医疗一字涨停。公司当日官微发布消息称,6月6日,公司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华为云平台打造面向医疗领域的AI大模型,实现智慧医疗服务。

  除润达医疗外,此前已有卫宁健康等国内多个头部企业布局AI医疗服务大模型。业内人士认为,AI大模型的应用有望显著缓解医疗行业痛点,随着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深化,医疗行业智能化时代有望正式开启,行业长期机遇巨大。

  ● 本报记者 傅苏颖

  积极布局

  AI赋能医疗提升服务效率,涉及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AI+医疗”是指在协助人或解放人的状态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干预技术手段介入传统的院内外医疗环节,以提升院内外医疗服务效率效果为目的,从而产生相应软硬件产品的新型医疗应用技术。涉及院前的预检分诊、预约就诊、药物研发,院中的导诊排队、临床诊断、病例录入、医保支付,院后的患者随访、健康管理等一系列过程。

  国内多家企业积极布局AI医疗服务大模型。润达医疗介绍,根据协议,润达医疗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将基于润达医疗在智慧检验和智慧医疗服务领域深厚的行业经验及服务资源优势,结合华为云在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领先技术、资源和自身数字化转型实践,在智慧医疗、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

  除润达医疗外,卫宁健康、科大讯飞、创业慧康、朗玛信息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卫宁健康5月在官微发布消息称,公司从2017年就开始了医疗AI的布局,并已于2023年1月开展了医疗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WiNGPT(卫宁健康医疗语言大模型)的研发和训练工作。

  5月25日,医联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国内首款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与通用型的大语言模型产品不同,MedGPT主要致力于在真实医疗场景中发挥实际诊疗价值,实现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智能化诊疗能力。

  浙商证券认为,当前医疗IT企业已经研发试运行了一些互联网问诊的AI产品,如果未来可以将这部分产品接入AI大模型,将是最快可能被推广的医疗AI类产品,成为AI通用大模型和医疗AI厂商合作的突破口。

  政策助力

  AI或成为解决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有效方案。长城证券认为,当前医疗行业面临我国医生资源整体紧缺,同时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高等级医院和基层之间存在巨大的资源不平衡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AI技术释放医疗资源产能的手段进行缓解。

  长城证券表示,当前已有相对确定的落地场景和匹配的应用案例,按照关键程度由低至高进行简单划分。相对简单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基于大模型理解归纳的能力,实现对医学文档的整理,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对话决策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基于大模型的文字生成能力,通过对话实现简单的人力替代;最为复杂、也是落地节奏最晚的应用场景是基于大模型的决策能力,实现对复杂问题的处理,主要应用点在辅助疾病诊断、诊疗推荐、风险预测、用药推荐等方面。

  在技术层面进展迅速、应用层面场景明晰的同时,政策也加大力度支持“AI+医疗”。

  2020年7月由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称《指南》)提到,在2023年率先在医疗等领域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对智能医疗领域,《指南》提出,围绕医疗数据、医疗诊断、医疗服务、医疗监管等,重点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在数据获取、数据隐身管理等方面内容,包括医疗数据特征表示、人工智能医疗质量评估等标准。

  5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场景应用。探索在医疗领域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研究型医疗机构提炼智能导诊、辅助诊断、智能治疗等场景需求,充分挖掘医学文献、医学知识图谱、医学影像、生物学指标等多模态医疗数据,会同人工智能创新主体开发智能应用,实现对症状、体征和专病的精准识别与预测,提升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全病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前景广阔

  海外“AI+医疗”发展相对成熟,已推出AI影像、诊断、制药、管理、机器人等产品。欧美等海外的“AI+医疗”产品研发相对领先,通过AI赋能,一方面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从目前海外产品成果来看,AI已经在辅助诊断、药物开发、数据管理、临床决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兴业证券研报显示,根据Statista的报告预测,全球医疗AI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10.6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1879.5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7%。根据艾瑞咨询测算结果,2020年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为29亿元,2025年将达179亿元,2020年-2025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3.9%,增速领跑全球市场。

  长城证券认为,当前AI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医疗影像、临床决策系统等方向,但在智慧病案、新药研发、辅助诊疗等方面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后续在大模型的助力下有望实现进一步拓展。

  长江证券认为,多维度共同驱动之下,“AI+医疗”有望成为医疗IT行业下一个核心增长点。随着海内外各类医疗IT公司不断利用先进的AI技术赋能行业并解决核心痛点,国内相关企业或进一步加大AI领域的研发进度,未来存在商业化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兴业证券认为,2023年以来,国内医院IT整体步入高等级建设阶段,AI逐渐成为必要底层技术,全力支持医院进行电子病历、中高等级医疗决策支持(CDSS)升级,为中长期智慧医院建设提供底层支撑;此外,互联网医院作为智能诊疗的重要创新场景,是“AI+医疗”商业化的极佳场景。

点赞()
上一条:益生菌市场“套路”多 消费者难辨别2023-06-08
下一条:提升药品供应保障水平 我国多措并举呵护儿童健康2023-06-09

相关稿件

大厂竞逐AI大模型 虚火过旺还是星辰大海? 2023-04-14
多家企业发布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产品 2023-05-26
华为发布大模型时代AI存储新品 2023-07-15
大模型,冷静! 2023-07-25
东软推出添翼医疗领域大模型及多款AI+医疗行业应用 2023-06-2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