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中德合资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时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我们愿意同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欢迎更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发展。”在长沙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实现中部崛起,必须把发展的目光看向世界,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回顾40余年开放历程,我国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起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渐由沿海延伸至沿边、沿江和内陆地区,区域布局不断优化。近年来,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2022年中西部地区出口占全国比重升至20.9%,比五年前提高4.7个百分点;2023年,中部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36176.2亿元,出口额23832.7亿元,进口额12343.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相比2012年分别提高3.7个、4.1个和2.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日渐完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推进中部地区的开放,是挺起中部“脊梁”的迫切要求。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大环境来看,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重要年份,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我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谆谆告诫,将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作为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的应有之义,从方法论层面指明了中部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现实路径。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推进这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需要改革再发力,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促高水平对外开放。
从战略定位来看,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六省经济总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以一域之为助力全局发展的带动作用。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对外公布,将结合中部地区禀赋特点,优先试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围绕未来材料、未来信息、未来制造,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部地区的深层次对外开放,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打造的是国民经济的战略纵深。
从发展规律来看,过去着重的是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现在,我们致力于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目前,这一趋势已经显现,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数据看,出口比较优势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2016年—2021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从1409亿元提升到346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9.7%。中部地区先后设立河南、湖北、湖南、安徽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5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就目前而言,高质量对外开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可谓正当其时。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必须以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重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为中部崛起赋能。
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一个“更”字,体现党中央的期盼和中部地区开放发展的责任。思路一变天地宽,思路落地靠实干。内陆可以是开放高地,关键在于如何激发潜能,重点在于如何狠抓落实。中部地区必须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发展开放型经济新模式,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融合,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中部地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加强内外联动,积极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中承接新兴产业转移,蓄势积力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大力拓展我国产业发展的腹地空间,开辟中部地区发展的广阔新天地。
作者:张颖(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