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会展业全面恢复焕新出发 整体水平仍待提高

2024-03-07 13: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次阅读
 
会展业全面恢复焕新出发 整体水平仍待提高

人气“爆棚”、档期“爆满”、展位“爆单”……去年以来,这样的火热场景频频出现在国内各大展会上。

  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我国经贸类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相比2022年实现大幅度增长,且已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展览业呈现全面恢复态势。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会展业举办数量、展览面积以及场馆可供展览面积等主要指标,于2018年首次跃居世界首位。此后受疫情冲击,我国会展业遭遇断崖式下跌。不过,随着经济平稳恢复以及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我国会展业正呈现出诸多变化。

  “当前,会展服务管理、展商观众结构、展览项目题材等加快重构,新的具有生命力的业态模式及技术应用正快速渗透并融合到会展产业中。”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说,推动会展业从规模化向质量型转变,实现从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转变,将是会展业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全面复苏向好

  “会展业在加速复苏的同时,线上线下融合、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国际化、新题材展会等,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彭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923场,办展总面积1.41亿平方米,办展数量和面积基本达到或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展览馆实际运营数量和利用率大幅提升,室内展览总面积蝉联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参与国外展览等经贸活动的次数与规模快速增长。据统计,2023年经中国贸促会审批并实际执行的出国展览项目有900个,涉及55个国家或地区,参展企业3.96万家。米奥兰特、东浩兰生、华墨展览等国内会展企业也纷纷走出去,境外办展渐成趋势。

  会展业加快复苏,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去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或转发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等文件,要求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点展会,推动国内线下展会恢复,支持企业出境参展。

  在地方层面,各地也密集出台了会展业支持政策,特别是北京、上海、厦门、长沙、苏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地,将会展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出台了一系列会展政策与服务规范,推动会展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会展业自身数字化转型也在加快。深圳市招华国际会展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桥认为,会展业具备深度融合应用数字技术的天然土壤,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催生了虚实融合的一站式会展平台、元宇宙技术场景等新业态,推动了会展业上下游流程重塑,未来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目前,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功研制了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智慧会展统一开放平台,实现了超大型会展中心实时动态的数字孪生。

  整体水平待提高

  我国会展业在加快复苏的同时,一些发展瓶颈也随之凸显。比如,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场馆利用率整体偏低、办展专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转型升级,亟需以补链强链来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虽整体向好,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唐雪表示,首先,品质化发展不足是会展业首要问题。展会规模虽在扩大,但质量提升并不显著,题材雷同,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其次,数字化实效待考量。会展业数字化转型,需谨慎思考投入与产出的均衡,最终需要发挥实效。最后,标准化实践缺乏。会展业国家标准目前已发布17项,但大多数限于宣贯阶段,尚未完成后续的实施反馈、标准修订等。此外,专业化人才不足问题也较为突出,需要更多既懂行业又熟悉技术的跨界人才。

  金桥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会展行业发展主要依赖实体展览,疫情暴露了这种单一模式的脆弱性,需要更多地探索虚拟和混合式展览模式。此外,中国会展行业创新滞后,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行业发展缺乏前瞻性、领先性的展览概念和内容,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和合作。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会展业价值属性已发生根本转变——从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至现代服务业中的战略先导产业,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平台。在新发展格局下,会展业连接着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将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经贸往来、拉动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由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转变的关键窗口期。”彭军建议,会展业需从建立健全会展法律法规、规范行业管理、培育国际化品牌会展、打造国际一流龙头企业等方面发力,持续增强组展办展能力,不断提升话语权,增强中国会展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释放乘数效应

  有测算显示,会展业对消费的拉动效应约为1∶9,即会展本身每投入1元,就会带动约9元的消费。发挥会展经济的乘数效应,关键要有“流量”,同时还要具备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的能力。如何盘活场馆资源,最大程度激活会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新课题。

  近年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兰州新区丝路绿地国际会展中心、广交会展馆四期、廊坊临空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新国展二期、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杭州大会展中心等重点展览设施在建或拟建。

  “总体来看,全国会展基础设施规模还在增长,但许多场馆利用状况不尽如人意,一些地方利用率甚至不足10%。”唐雪表示,空间是场馆的最优势资源,对场馆空间潜能的挖掘旨在最大程度创造价值,丰富场馆盈利结构,核心在于构建产业空间,场馆在建设上需要理性,在经营上需要多元思维。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一些知名会展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北京以服贸会、中关村论坛等品牌展会为依托,让“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杭州通过深度参与亚运会赛事运营,进一步拓展“会展+”生态圈,会展中心实现了从“会展场馆”到“会展综合体”再到“会展功能区”的跃升;厦门通过举办海峡种博会,带动当地种业小镇发展,形成乡村振兴产业品牌;长沙充分利用场馆专业设备和服务保障优势,在会展淡季引入音乐节、动漫秀等活动,推动会展与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扩大会展业综合带动效应。

  品牌化是发挥会展经济乘数效应的重要着力点。资深会展专家、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海莹表示,以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高交会等为代表的品牌展会,已成为汇聚国际高端要素、服务对外交往、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展示窗口,而新质生产力也将有助于会展业重塑发展优势,在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点赞()
上一条:5%左右,GDP增长预期目标怎么看?2024-03-06
下一条:会展业全面恢复焕新出发 整体水平仍待提高2024-03-07

相关稿件

广东省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 2022-03-04
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盛大启幕 为珠港澳会展业增添新引擎 2023-11-10
习近平视察南部战区海军 2023-04-13
证监会:鼓励现金分红,提高分红水平 2023-10-22
提高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是我们党必须履行好的重大政治责任 2021-06-23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