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中国经济的底色与底气

2022-08-01 09: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次阅读
 
中国经济的底色与底气

对于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该怎么看?下半年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工作该怎么干?不仅要从认识论上,而且要从方法论上,特别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清楚、讲明白。

  分区间考察上半年经济运行

  上半年经济运行,根据预期情形不同,可以将其分作三个区间加以考察:

  1月至3月上中旬,各方面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出恢复向好态势,为实现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的平稳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恢复整体上好于预期。

  3月下旬至5月中旬,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走低,生产经营活动明显受阻,供应链和产业链循环不畅,居民消费疲弱,经济下行压力骤然加大。

  5月下旬以来,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止住下滑态势,开始触底反弹、边际改善,推动二季度实现GDP增长0.4%,步入企稳回升轨道。

  在经济运行呈现一定波动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克服多重压力和挑战,上半年同比增长2.5%。

  深层底色在于长期稳定向好

  从整体上好于预期到下行压力骤然加大,再到触底反弹、步入企稳回升轨道,前后三个区间的三种超预期情形,究竟哪一种最能代表中国经济深层底色?换言之,如果要给中国经济画像,哪一区间的超预期情形最像中国经济?

  答案无疑是第一种。这是因为,1月至3月上中旬的经济运行态势,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延续,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真实样态,折射的是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

  与之有所不同,3月下旬至5月中旬经济下行压力骤然加大,显然与复杂演变的国际局势和跌宕反复的疫情冲击直接相关。随着5月下旬以来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主要经济指标便开始转向,边际改善、修复向好。即便在这两个区间,中国经济依然显示出强大韧性。

  两相比较,前者是常态,后者则系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和国际局势复杂演变所带来的临时性波动。前者的基因深藏于国民经济肌体之中,系内生于国民经济系统诸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后者则源自外在影响,系各种游离于国民经济系统之外因素冲击的结果。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大趋势在于长期稳定向好。

  长期稳定向好的独特源泉

  一个绕不开、躲不过,必须清晰回答的问题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源自哪里?

  这不仅要从经济层面,而且要跃出经济层面,从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的广阔视野中去深入挖掘,从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源头活水。

  如下便是一份可能的清单:

  中国人民特别吃苦耐劳、特别坚韧不拔。在谋生存、求发展的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勇毅前行、衰而能兴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基因,也铸就了中国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超强的创造能力,系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所在。

  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具有不竭的动力和源泉。这种不竭动力和源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系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独有特质、独有禀赋和独特价值体系,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我国拥有1.6亿多户市场主体,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囊括了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所有经济体,覆盖了参与GDP创造的所有经济单元以及国民经济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经过40多年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洗礼,这些市场主体深谙市场规律、熟悉市场规则、擅长市场运作,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已经跃上新台阶,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积累了坚实基础。

  我国发展潜力仍然十分巨大,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所产生的需求,是持久的、全面的。我国不仅拥有全球少有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在持续迅速扩张。城镇化和经济地理再布局潜力巨大,拥有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较大空间。

  我国仍然拥有深化改革的巨大红利。全面深化改革多点突破,科技创新亮点频出,若干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这些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升级提供了良好条件,使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得以充分激发和释放。

  我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既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立足国情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沿着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下去,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行稳致远。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凝聚民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无可比拟的显著优势。在推动发展上,能够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很好结合起来,使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都得到有效发挥;在应对挑战上,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都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形成战胜一切风险困难的强大合力。

  正是在这一系列独特的中国因素交互作用下,成就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底色。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底色在于长期稳定向好,对于我们从较长周期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增强稳住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底气和信心,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压力,稳增长难度增大,稳就业形势严峻,稳物价压力上升。面对这些困难挑战,我们既要看到短期、临时的超预期因素影响,从而爬坡过坎、从容应对,又要看到长期趋势和基本面,从而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尽管下半年经济运行依然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随着疫情冲击减退,防疫举措更加精准,一揽子稳经济措施逐步落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不断巩固。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压力是预期转弱。稳住经济大盘,首先要从稳住预期做起。稳住预期的根本之举,在于深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和大趋势的认识。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面对超预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更为严峻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必须付出更大更艰苦的努力。当务之急,是抓住时间窗口和关键节点,通过奋力挖掘潜能,不断拉近潜在经济增长和现实经济增长之间的距离,将中国经济发展的底色、底气全面转化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能力。

  底色决定底气,底气源于底色,底色、底气又意味着潜力。将上述的讨论概括为一点,那就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不仅没有变,而且变不了。对此,我们应当抱有充分的信心。

  (作者 高培勇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经济日报)

点赞()
上一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2022-07-29
下一条: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08-02

相关稿件

重磅“指数”接连出炉 彰显中国经济底气活力 2021-04-06
世界解读中国经济五大魅力之谜 2021-10-29
中国经济数据“健康、出色”,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2021-06-11
看好中国经济今年表现成普遍共识 2021-04-08
中国经济如何锚定“数字经济”新赛道? 2022-05-22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