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央企牵头 建设创新联合体
7月1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指导,中交集团等10家行业领军的海洋工程中央企业为核心,联合清华大学等24家具有海洋学科优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1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及民营龙头企业,集中优势力量组建而成的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在京成立。
据介绍,该创新联合体主要瞄准海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海洋风电光伏工程施工、海岸带海湾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岛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深海铺管铺缆5大领域攻关方向。
再如中国五矿日前牵头组建的深部、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并同步启动深部、深海、冶金环保三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工作。
据了解,今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开展第二批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生物制造等36个领域,支持40家中央企业布局52个原创技术策源地。进入6月,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
据悉,完成第三批布局后,共21家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将全面带动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创新联合体聚焦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高、单个主体难以攻克的战略性、基础性技术,组织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将形成群体突破态势。
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王晓亮近日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头号工程,推动中央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和可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认为,通过建立创新联合体、原创技术策源地等多元化创新平台,中央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生态,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构建了一个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为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深化创新合作 强化协同攻关
2019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组织60余家中央企业,在核心电子元器件、碳纤维、关键零部件、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已分两批组建了7个创新联合体,带动3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深化创新合作、强化协同攻关。
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进入深水区。尤其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国资央企科技创新相关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
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此后举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提出,中央企业、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机遇,主动开放应用场景,积极合作打造可以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行业大模型,力争“以应用带技术”加快实现技术迭代升级、增长动能转换。
进一步发挥 联合体功能作用
公开数据显示,中央企业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超过1万亿元。为引导更多企业投入各地创新行动中,国务院国资委持续优化考核指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未来中央企业如何在创新联合体中发挥好作用,更好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技术研究,推动中央企业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源泉。”周丽莎说。
周丽莎认为,创新联合体是多个主体联合攻关的一种组织模式,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保障,通过整合资源、协同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这种组织模式有助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王晓亮建议,创新联合体中牵头的企业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带动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系统谋划,争取承担更多任务。
同时,王晓亮建议,更优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联合体的指挥部建设,建立完善符合市场规律、充分考虑各方贡献、有利于技术交流的运行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此外还要更深加强协同创新。进一步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与国家实验室、科学院所的长期稳定合作,实现大兵团作战,有序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打造联合体升级版。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下一步将突出“体系化、任务型”定位,进一步发挥联合体功能作用、强化任务凝练、完善机制建设,引导联合体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吸纳创新优势力量,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市场化机制,提升建设运行效能。
国资央企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如何自觉彰显“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近期,多家中央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在海洋工程技术、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等方面续建或者新建多个创新联合体。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建立创新联合体、原创技术策源地等多元化创新平台,中央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有助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记者 沈寅飞)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