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京蓝科技与清华苏州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以硬核科技深化多源固危废资源化与低碳新赛道

2025-10-27 17:11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京蓝科技与清华苏州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近日,京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蓝科技”)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苏州院”)正式签署共建“多源固危废资源化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并为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此次合作是2019年鑫联科技与清华苏州院共建的危废处理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的深化和拓展,标志着京蓝科技在固危废资源化领域的产学研布局进入深化阶段。

  强强联合,产学研协同再升级

  本次合作旨在整合京蓝科技的产业应用能力与清华苏州院的技术研发优势,突破多项全球首创或领先技术,推动多源固危废资源化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复制。清华苏州院副院长董立户、有机固废热处理团队首席科学家赵明,京蓝科技董事长马黎阳、总工程师张武等共同出席揭牌仪式。

  双方代表在仪式上表示,当前“无废城市”与“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固危废资源化处理向“精细化、低碳化、高值化”转型已成行业共识。此次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破解行业技术瓶颈,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的关键举措。

  聚焦三大方向,打造资源化核心技术体系

  联合研究中心将围绕“镀锌废钢资源化利用暨减碳”“垃圾焚烧飞灰协同含锌固危废资源化利用”和“减污降碳协同技术”三大方向,聚焦共性技术难题与产业痛点,系统开展前沿研究与工艺创新,探索固危废“同系统协同处理、同装备多功能利用”的新路径,以大幅度提升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性与投资回报率。

  1、镀锌废钢资源化利用暨减碳:突破全球技术空白

  我国每年产生数千万吨镀锌废钢,针对其残留镀锌层的工业化分离提取技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属空白。行业内普遍采用回炉重炼的简易处理方式,而锌的市场价格约为普通废钢的10倍,其大量流失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在炼钢环节成为有害杂质,最终产生大量含锌危险废物。

  联合研究中心将依托京蓝科技现有的处理设施,探索以金属选择性脱除、靶向分离为核心的创新技术路径。该路径旨在实现镀锌层的高效分离与协同回收,同步产出洁净废钢与碳汇,进而填补该领域的全球技术空白。

  借助现有设施共享模式,项目可通过较低投资实现镀锌废钢的高值化利用,打造技术层面无直接竞争的全新资源化利用大型市场。据测算,基于我国每年数千万吨的镀锌废钢产量,该市场规模将接近千亿元,利润空间有望达到百亿级别,而海外市场规模预计更为可观。

  2、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协同含锌固危废资源化利用:政策驱动下的新突破口

  我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约1200万吨,几乎全部采用填埋处置,占用宝贵土地资源,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生态环境部202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控制在10%以内,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零填埋,支持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预处理后综合利用。然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成分复杂,除含有重金属、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外,还富含氯元素,这使得其几乎无法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处置;同时,当前处于研发阶段的飞灰资源化利用工艺,普遍面临处理成本高、初期投资大、项目建设周期长等现实痛点。

  联合研究中心将重点攻克飞灰氯盐无害化处理、重金属分离提取、二噁英高温消除及深度降解等核心技术环节,构建“减量化 — 资源化 — 无害化”一体化技术体系,并探索飞灰与含锌物料协同利用的工艺模式。

  此举旨在依托现有系统、缩短项目建设周期的同时,实现飞灰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与污染物零排放。以每吨飞灰处置费用1000至2000元测算,预计到2030年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领域将逐步新增上百亿元市场空间。

  3、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探索循环经济的“绿氢”通路

  依托楚雄州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联合研究中心将推动生物质耦合绿氢制备、氢基燃料利用等前沿课题研究,探索高能耗产业与清洁能源融合的创新路径,打造“碳中和无废园区”示范项目,助力构建可复制的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

  共筑无废未来,释放科技与产业双重效应

  此次合作不仅是京蓝科技布局循环经济与固危废资源化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行动。未来,随着联合研究中心各项研发任务的推进,双方将在技术标准、装备研发、系统集成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为“无废城市”与“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京蓝科技方面表示,联合研究中心将成为公司在固危废资源化领域的重要创新平台,未来相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有望形成新的增长动能,进一步增强企业在环保科技与绿色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绿色发展与资本市场“双轮驱动”的背景下,京蓝科技正向资源循环与低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以科技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为行业与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点赞()
上一条:“六大南药”之一肾茶发布!昆药集团亮相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盛会2025-10-27
下一条:“硬”汉也能有光滑肌肤:Ulike如何解决男性粗硬毛发烦恼?2025-10-28

相关稿件

签约揭牌!清华合肥院与施罗德集团共建联合研究院 2023-12-20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与中企数研究院实现全面合作 2024-09-02
中国核电与清华大学首个校级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2024-01-31
正式揭牌|清华大学-科蓝软件先进智能数据库联合研究院成立 2023-12-26
南财(西安)区域研究中心举办“蓄力与转型 资本如何练就耐心”主题沙龙 2024-07-29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