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空间融合与育人生态重构: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5-09-10 19:52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空间融合与育人生态重构: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在“大思政”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背景下,学生社区作为学生在校生活、学习、交往的核心场域,其育人价值被重新定义。传统学生社区多以“住宿管理”为核心功能,存在物理空间分散、功能边界清晰、育人主体孤立等问题,导致育人链条断裂。而“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打破空间壁垒、整合育人资源、重构互动关系,实现了“空间融合”与“育人生态重构”的双重突破,成为破解高校育人碎片化难题的关键载体。

  一、传统学生社区的育人短板:空间割裂下的育人困境

  传统学生社区的设计逻辑以“功能分区”为核心,将学生的“住宿、学习、服务、活动”分散在不同空间,这种空间布局直接导致育人生态的碎片化,具体表现为三大短板。其一,物理空间割裂导致育人场景“断层”。传统模式下,学生在宿舍仅完成“休息”功能,若需寻求学业辅导需前往教学楼、咨询生活服务需前往行政楼、参与思政活动需前往礼堂,空间的分散性使得育人场景难以衔接。其二,功能空间单一限制育人维度“拓展”。多数传统学生社区仅具备“住宿+基础服务”功能,缺乏“学习研讨、实践体验、思政浸润”等育人功能载体。宿舍楼道沦为“通行空间”,社区公共区域仅用于“临时活动”,无法承载“课程延伸、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复合育人需求。其三,关系空间孤立造成育人主体“失联”。传统社区的育人主体以“辅导员+后勤人员”为主,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后勤人员、校外资源极少参与社区育人,形成“辅导员单打独斗、其他主体缺位”的局面。

  二、空间融合的三重维度:一站式学生社区重构育人生态的核心逻辑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空间融合”打破传统壁垒,将“物理空间、功能空间、关系空间”融为一体,重构“处处可育人、时时能育人、人人皆育人”的育人生态,其重构逻辑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物理空间融合。一站式学生社区以“学生为中心”重构物理空间,将“住宿单元、服务窗口、学习空间、活动场地”整合为“社区综合体”。例如,部分高校在宿舍楼下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集成“学业辅导、心理咨询、事务办理、生活服务”等功能;在社区内打造“共享研讨室、实践工坊、红色文化角、休闲阅读区”,实现“住宿-学习-服务-活动”的空间无缝衔接。这种布局让学生在“10分钟”的范围内即可获得多元资源,育人场景从“课堂”延伸至“社区日常”。其二,功能空间融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突破“住宿”的单一功能定位,构建“生活服务+学业支持+思政浸润+实践锻炼”的复合功能体系,实现“功能叠加即育人延伸”。其三,关系空间融合。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空间聚集”打破育人主体的身份壁垒,构建“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后勤人员+校外导师+学生骨干”的多元互动网络。一方面,推动“校内主体下沉社区”:辅导员入驻社区办公,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以“驻点、预约”形式参与社区育人。另一方面,链接“校外资源进社区”:邀请校友、企业导师、社区工作者、红色基地讲解员走进社区,通过“分享会、实践指导、线上连线”等形式,搭建“校园-社会”的育人桥梁。这种关系融合让育人主体从“单一角色”变为“多元伙伴”,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路径

  空间融合为育人生态重构提供了基础,而要实现“协同育人”的长效性,需从“组织、资源、流程”三个层面构建系统化机制。

  其一,建立“校级统筹+社区落地”的管理体系。避免“多头管理、责任分散”,需构建“校级领导小组-社区管理中心-楼栋育人小组-楼层网格员”的四级组织架构。校级层面由学工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后勤管理处、二级学院联合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资源分配、政策制定、考核评价;社区层面设立“管理中心”,由学工部牵头,整合辅导员、行政人员、教师代表组成,负责社区日常运营与需求对接;楼栋层面组建“育人小组”,由辅导员、驻楼教师、宿管、学生骨干构成,负责具体育人活动的组织实施。同时,明确各主体职责:教务处负责协调教师驻社区的教学工作量认定,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思政资源的社区融入,后勤处负责社区空间维护与服务保障,二级学院负责专业资源与学生需求的对接,通过“责任清单”确保协同落地。

  其二,构建“校内整合+校外链接”的资源库。资源协同是协同育人的核心支撑,需建立“动态更新、供需匹配”的社区育人资源库。在校内资源整合方面,梳理“思政资源”如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材、理论学习资料、“专业资源”如专业课教师、实验设备、科研项目、“服务资源”如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后勤服务团队,通过“线上平台”实现资源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系统自动匹配数学专业驻社区教师;在外部资源链接方面,与红色基地、企业、社区、乡村建立“社区育人合作基地”,将“红色教育资源、行业实践资源、基层治理经验”转化为社区育人内容,例如与本地革命纪念馆合作开发“社区红色微党课”,与科技企业共建“社区创新实践工坊”,形成“校内资源保基础、校外资源拓维度”的资源协同格局。

  其三,形成“需求响应-活动实施-效果反馈”的闭环。协同育人的实效需通过“流程闭环”保障,避免“活动流于形式”。首先,建立“需求收集”机制:通过“社区座谈会、线上问卷、楼栋走访”等形式,定期收集学生在“学业、思想、生活、实践”方面的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其次,完善“活动实施”机制:由社区管理中心根据需求清单,协调相关育人主体设计活动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实施形式”,例如针对“学生就业焦虑”需求,联合就业指导中心、专业课教师、企业HR开展“简历指导+行业分享+模拟面试”系列活动;最后,构建“效果反馈”机制:通过“活动评价问卷、学生访谈、行为跟踪”等方式,评估育人活动的成效,例如调研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振兴实践”后,对“专业价值、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变化,并根据反馈优化后续活动设计,形成“需求-实施-反馈-优化”的闭环,确保协同育人持续适配学生需求。(董迪瑶,西安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点赞()
上一条:见证大国崛起:菜鸟无忧近千名员工集体观看,以初心筑梦时代,以担当赋能强国2025-09-10
下一条:追随陈光标脚步 霞湖世家捐赠2000万医用物资 公益反哺欠发达地区2025-09-10

相关稿件

会会平台:协会商会如何快速构建一站式私域运营生态体系 2023-04-27
北京将打造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 2022-01-04
“2023新疆网上年货节”启动 多多买菜打造一站式年货服务 2022-12-30
抚顺:打通堵点痛点“一站式”解决企业诉求 2023-04-25
福贸外贸收款数字升级一站式服务,为中小外贸企业全球收付降本增效 2023-06-27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