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学校
宋彪是一名职教教师,同时也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尔奖获得者,被江苏省政府授予个人一等功和“江苏大工匠”称号。走上职教讲台两年后,他来到江苏理工学院进修,攻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师范)专业。
为什么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选择到这样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深造?宋彪说:“江苏理工学院是培养职教教师的摇篮。学校提出的‘新职师’教育倡议能切实帮助职教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什么是“新职师”教育倡议?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崔景贵解释说,学校针对职教师资培养的瓶颈问题,率先提出发展新时代职教教师教育的倡议,并构建了“双能并重、三性融合、四元协同”培养模式,旨在为国家培养具备情怀、了解产业、擅长教学且实践能力强的“良匠之师”。
为了充分发挥“新职师”教育倡议的积极作用,学校做了一系列有益尝试。
•铸底色,培养德技兼修的新时代职教教师
培养“走上讲台是老师,走进车间是师傅”的“双师型”教师,是江苏理工学院的办学初心。在建校之初,学校就聚焦职教教师的培养,在全国首创毕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三证书”制度,积淀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三性”统一的人才培养特色。而“培养德技兼修新时代职教教师”是学校新时代对这份初心的传承和发扬。
“培养德技兼修新时代职教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优良’的人格。”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说。学校始终秉承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师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炎培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成立了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中心,并通过举办“炎培沙龙”、创办黄炎培研究学术论坛等活动,为职教师范生注入“匠心之魂”。同时,学校邀请全国劳模、“大国工匠”、职教名师进校园分享经验,引导职教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热爱职教事业、争做“四有”好老师。
李阳是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模具专业2018级学生,如今已是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教师。这位国际焊接大赛一等奖得主在职业教育领域走出了精彩的人生之路。成为职教教师后,李阳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学生,“我的初心就是培养能走上世界舞台的学生,为祖国争光”。
除了传承“匠心之魂”,学校也注重培养“工匠之技”。
“全国技能大赛车身涂装项目冠军”“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基本技能项目一等奖”“世界技能大赛江苏预选赛汽车技术项目冠军”……在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有一个被称为“冠军班”的师范班,班里每个学生都曾在技能大赛中获得过冠军。鞠海鹏就是“冠军班”的一名毕业生。2023年毕业后,他来到安徽芜湖奇瑞技工学校成为一名职教教师。他说:“我以自己是冠军而骄傲,同样希望我的学生也能拥有这份骄傲。”他的同班同学周祥旺、甘立祥、赵耀也和他一样,投身职教教师行列,将青春奉献给了职教事业,也将“冠军精神”传递下去。
作为长三角地区最早独立设立的技术师范院校之一,江苏理工学院已有近40年职教师资培养经验。学校培养的职教师范生绝大部分进入了职业教育系统,目前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30%的中层以上干部、40%的专业骨干教师均毕业于这所学校。
2022年学校又成立了“炎培学院”,专门开展硕士层次职教教师培养,重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技术教育+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学、做、研”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构建师资培养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四元协同”的“新职师”培养机制,着力破解“双师型”教师培养难题,有效提升职教师范生双师素质与专业素养。如今,“炎培学院”已成为学校职教师范生读研的首选,首届招收的60名教育硕士研究生中,有15人来自本校,他们在本科毕业后都选择留校进修,立志在职教教师领域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强特色,打造“新职师”教育培训的“江苏样本”
参与式讲座、案例学习、实地考察、技能训练、问题研讨……每年暑假,江苏理工学院的职教师资培训都开展得“热火朝天”。一批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职教教师来此接受培训。来自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参训学员张方方说:“培训质量非常高,让我收获满满。”
自1999年成为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以来,学校的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着眼于职教师资专业成长需求,构筑了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立体化的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并与高水平职校、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度合作,组建“双师型”培训协作共同体,为江苏乃至全国职教师资培训提质赋能。
学校注重培育新时代职教教师教育培训品牌,“十四五”期间已分批建成19个职教教师培训品牌项目,分类开发职教教师培训包,建设“互联网+”在线培训平台,构建“高校+企业+职校”多场所、模块化有机衔接的培训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已为全国20多个省份的职教教师举办了各类培训300多期,累计培训骨干教师5万余人,被业界誉为职教师资培训的“江苏样本”。
•增亮色,贡献“新职师”教育的“江苏智慧”
“职教教师教育既是历史传承,更是时代所需。”崔景贵表示,学校一直践行“炎培精神”,以职教特色为育人底色,秉持“做精做优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目标,从培养实践、培训协作、研究发展三个维度系统打造新时代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
学校主动融入“常州职教名城”建设,依托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举办长三角职教教师教育高峰论坛、建设新职业教育研究院和长三角职教教师教育研究院,与常州的职业院校共建“如境”职教研究所、“行知”新职教研究所、“新职师”培养研究中心,构建新职业教育研究共同体,扎实服务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积极为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献计献策,发挥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江苏省职业教育决策咨询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研究所等高端智库集成优势,开展协同攻关研究,牵头起草的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并参与起草了《教育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试行)》等政策法规。学校的《模块化课程 行动式参与 体验中成长——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的江苏实践》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江苏理工学院聚焦“三维度”,精心打造“新职师”教育共同体》案例被江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编纂的《教育工作动态》专题推介。学校还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推广交流“新职师”办学经验。
学校参与完成的成果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两项,主持完成的成果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两部,成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牵头单位。此外,江苏省唯一的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导中心也落户学校。学校还与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德国手工业行会共建中德“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近年来,学校深化新时代职教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聚力为中国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江苏范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未来,学校将做实做优‘新职师’教育行动计划,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研究的先行区、模式建构的创新区、产教融合的示范区;持续坚持服务职教、研究职教、引领职教,不断擦亮‘新职师’教育共同体品牌,赋能中国式职教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戴国洪如是说。
(作者单位均系江苏理工学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