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邹平经开区”)始建于1992年,2003年6月被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是山东省第一个设在县级的国家级开发区。
建区以来,累计引进项目500余个,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40亿美元,现已发展成为以高端铝业、智能纺织、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仓储、物流、研发、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现有规上企业205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上市公司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4家。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特种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目前,按照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思路,邹平经开区先后建成百万吨级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国内唯一的中国“铝谷”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内最大的全流程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基地。2020年,魏桥轻量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全国11家之一、山东唯一一家,也是唯一以铝业为主导的基地。
培育产业集群 锻造区域长板新优势
近年来,邹平经开区充分发挥了国家级经开区产业集群、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和营商环境优势,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聚力打造四大优势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邹平道路”。
在铝业集群方面,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思路,先后建成了百万吨级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国内唯一的中国“铝谷”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内最大的全流程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基地。2020年,魏桥轻量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全国11家之一、山东唯一一家,也是唯一以铝业为主导的基地。
在棉纺织产业集群方面,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棉纱、棉布、服装、家用纺织品为主,并已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被誉为“中国纺织名城”;同时,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绿色智能纺织一体化工厂,车间配备以5C应用支撑的大数据平台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了棉纺织领域的首次“生产全程智能化”“控制系统智慧化”“在线监测信息化”“制造过程绿色化”。
在医药产业集群方面,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了邹平市首个医药产业园,与苏州、上海等高端医药基地合作,形成“外地研发、邹平生产”的医药研制模式,该项目是山东省第二届儒商大会37个重点签约项目之一、山东省补短板重点工程,也是邹平市首个以医药产业为主导,集研发、生产、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目前一期美诺项目已经入驻投产,五年内将形成200亿级产业集群,可谓是后劲十足。
在数字产业集群方面,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通过“官助民办,区域联动,全面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实现了创业园区的社会效益与商业运营的有效结合。并按照“产业先导,资本运作,综合运营”的理念,以企业集群为目标,重点推动小型微型企业集聚发展,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提升。目前,基地已获得“滨州市小型微型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并于2022年底被省商务厅认定为“山东省电商直播基地”。
优化营商环境 探索运营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邹平经开区积极探索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公司”模式,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运营、多元投入,由管委会具体行使综合管理、行政审批等职能,由国有公司具体行使招商引资服务、资本运作、公共服务等职能,逐步构建了“小政府+大服务+大市场”新格局。
据悉,为了激发发展动能,邹平经开区根据区位因素、产业优势及政策导向,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不断创新求变,新的招商体制应运而生。
一方面,邹平经开区根据实际需要选优配强专职招商人员,不断培肓专业招商人才队伍,建立起管委会专职招商引资机构和其他内设机构共同参与的大招商体系,并采用市场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将招商引资数量及质量类指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同绩效工资挂钩。
另一方面,邹平经开区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模式,将“招商引资”职能逐步剥离,成立了专业招商团队,制定系列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放大器”效应,大力开展市场化招商,助力产业集群成链。
同时,邹平经开区还借助专业机构、商会、协会等信息渠道,不断拓宽项目来源方式,聚焦区内主导产业方向和产业链条延伸需求,力求在更广范围内引进优质项目和创新资源,不断提高精准化招商水平。
强化载体建设 提升产业发展新能级
邹平经开区负责人介绍,着眼长远发展,经开区精心谋划了标准厂房、园区道路、绿化亮化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不断提升园区经济规模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为积极破解土地制约瓶颈,邹平经开区树立了“有解思维”,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后盘活闲置土地1700余亩。其中,盘活广源节能300余亩土地建成医药产业园项目;盘活工业邻里中心东、西两个片区1000余亩土地,打造三产服务业新高地;盘活圣诚实业350余亩土地,布局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进一步实现了资产整合、空间腾出、项目落地和产业升级。近期,邹平经开区又结合产能退出、提升改造、低效用地盘活、产业迭代升级等多种模式引进新项目,成功实现了3000余亩低效用地的“腾笼换鸟”。
以医药产业园为例,在建设过程中,邹平经开区坚持向“存量”要“增量”,摸排辖区内闲置土地、闲置厂房,“腾笼换鸟”拓展发展空间,并按照入区企业设计要求,采取“先建设、后租赁、再回购”的方式,建成3000平方米甲类厂房5栋,15000平方米丙类厂房1栋,12000平方米研发中心1栋,配备污水处理池、管廊管架、蒸汽管道等设施,实现了企业“拎包入住”、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目前,按照“一体两翼一平台”城市空间新格局的发展思路,邹平经开区高标准规划了工业邻里中心东、西两个城市配套服务片区,全力打造集居住、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目前已完成西片区118家268户房屋,总计约65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同时,邹平经开区还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对全区道路、广场、便民市场、公益广告等进行提档升级,建成了全市最大规模的智慧停车场。
“以产业集聚、结构优化为目标,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推进调区扩区步伐,力争将合规园区由原来的8.2平方公里调扩至15平方公里,形成东部新产业聚集区,提升全区乃至全市的工业项目承载能力。”上述负责人称。
释放发展潜力 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据了解,针对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要求,邹平经开区按照“(管委会)+公司”模式,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率先在滨州市完成了工作机构优化调整、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等各项改革任务,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热情。
目前,邹平经开区管委会已调整优化为“一室一部十局一委”13个正科级单位的管理架构,下属国有企业邹平市国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调整优化为“七部六公司”13个部门和公司的管理架构。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为推动人员能力和岗位相适宜,邹平经开区从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开始,强化借力外脑,构建人才智库,广泛对接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贸大宸辉(山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专业咨询机构,并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以“公开聘用、人岗相适、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以事定岗、以岗择人、按岗定薪”的薪酬管理制度。目前,全区已顺利完成全员竞聘竞岗。
此外,为实现“岗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邹平经开区还深入开展了干部思维训练,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的教授及专家学者开展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工作规范、工作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重点突出提升招商引资、为企服务、对外宣传、营商环境建设等急需紧缺内容,全面加强机关干部驾驭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同时,围绕学习内容,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全员大讲堂”“全员话发展”等系列活动,推动全员实现精神面貌、境界担当、专业素养、发展质效、服务效能的有效提升。
通过一系列举措,邹平经开区极大地释放了经济发展活力,激发了干事创业动力,引发的巨大红利已经开始慢慢释放。近三年来,在国家级开发区考核中,邹平经开区排名分别为216位、155位、108位,连续上升108个位次;在省开发区考核排名中,邹平经开区分别为160位、124位、74位,连续上升86个位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