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小靳庄随笔

作者:信真 2023-05-19 09:37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小靳庄随笔
  小靳庄,天津宝坻一个普通的村庄。曾经“红”遍全国的小村庄。

  说起来,我和小靳庄还有一段因缘。50年前,我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当上民兵副连长。当时天津军分区(现廊坊军分区)举办民兵新闻报道学习班,我和小靳庄民兵连长王杜一起被推荐参加了学习班,朝夕相处一个月,我俩成了朋友。学习班结束后,我参军入伍到了天津;王杜回到村里,当了小靳庄党支部副书记。

  1974年秋天,部队送我到天津人民出版社参加工农兵文学创作学习班。当时出版社接到一个重要政治任务:编选《小靳庄诗歌选第二集》。我和几位工农兵学员,跟着出版社诗歌组组长张雪杉一起赶赴小靳庄,见到了小靳庄党支部书记王作山和副书记王杜。

  当时,小靳庄在全国正红的发紫。如今五十年过去了,今日小靳庄是何模样?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一定还记得天津宝坻的小靳庄,20世纪70年代它曾“红”遍全国,在那一代人的记忆中,小靳庄是一个难以磨灭的时代样本。

  近半个世纪以来,小靳庄经历了怎样的变迁?那些曾经烙印在历史深处的痕迹,会给小靳庄留下些什么?

  怀着好奇与探究之心,初夏时节我来到小靳庄,置身历史与现代的奇妙融合之中,体会中国农村最深沉的历史变迁。

  百度百科这样介绍小靳庄:小靳庄,在那个年代,这个小村庄因为唱样板戏、搞赛诗会而闻名,是农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革命”的所谓典型,在全国广为宣传……

  寥寥数语,掀开的却是横跨两个时代的中国农村轰轰烈烈的历史变革和中国农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从我的老家宝坻郝各庄镇出发,沿宝林公路到小靳庄,只需短短的二十多分钟。下公路后穿过一片热闹的农村大集,沿着一条林荫茂密的乡道行驶一会儿,转弯就上了一座小巧别致的“小靳庄桥”。桥下一条晶莹透亮的小河蜿蜒着环绕着整座村庄,颇有几分北方村庄少见的秀美之意。河边一排民房的墙壁上,白底红字的一行大标语非常醒目“小靳庄向全国人民学习!”

  一条贯穿整个村庄的大道,路的另一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毛主席雕像,街道宽敞整洁,两边还种满了各色花草,路灯也是设计成喜庆的民俗样式。街道两旁的民居整整齐齐,一排一排的延伸过去,非常规整。而墙上绘制着的那些具有那个时代特色的标语和宣传画,“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海航行靠舵手”等宣传画,又令人觉得历史的脚步仿佛并未走远。

  现任小靳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宽,在村民委员会门前迎接了我们的到来。村民委员会里建有一座“小靳庄展馆”,展馆门也是进入村委会的正门。因修路被隔断后,一行人,只能从村委会临街的大门进入,从后面进入了展馆,令我们颇为意外的是,已85岁高龄的老支书王作山也来到展馆门口等着我们。

  岁月让这位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逐渐佝偻了脊背,但那矍铄的精神、健谈的话语、仍能让人感到当年的王作山的精明强干。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同样也作为土生土长的小靳庄人,从儿童团开始就投身革命工作,土改、大跃进、农业学大寨、动乱年代、办夜校写诗唱样板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各个历史阶段,他一直是小靳庄的带头人,一度还出任过宝坻县的县委书记。直到前几年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才从支书位置上退了下来,他在村里享有崇高的威望。年迈的老支书很高兴人们现在能络绎不绝地来到小靳庄,也乐意为大家说道说道小靳庄的过去与现在,更多的是愿意与来客们分享未来小靳庄的发展愿景。

  “古韵厚千年天地造化水陆生态改革历十载风云印象乡旅名村”,小靳庄展馆大门口的对联,生动的描述了小靳庄的过去和现在。

  小靳庄展馆是近几年才建立起来的,小靳庄人通过建立自己的村史馆,典藏着也开放着自己的印记,用自己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近60年来最真实的历程。展馆的资料介绍,小靳庄隶属于林亭口镇,紧邻箭干河,占地面积1500亩,有耕地1127亩,居民234户,709人。现在的小靳庄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重新规划建设的,新村沿河而建,水绕村郭,原有南北主街一条,两侧各有平房19排,整齐划一,均为砖木结构。近年又增宽敞主街一条,村内大街沥青铺路,花木林荫;辅街水泥筑路,曲径通幽;小巷全部铺砖,具有北方地区典型的田园风貌。

  展馆资料记载,小靳庄历史颇为悠久。最早能追溯到宋辽时期,早年曾是当地有名的佃户村,因紧邻萧太后运粮河,后世与漕运、商贾等有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宋辽“澶渊之盟”息兵之前,正是两国频繁交战时期,小靳庄所在地,正处于燕云十六州,为辽国管辖地。为了战事需要,萧太后多次亲征,下令沟通了京东一系列水系,命名为“运粮河”,在沿河各地建立行宫驿站,小靳庄旁边也修了驻跸之所。相传,一次萧太后沿河巡视时来到了尚未有命名的小靳庄,见菜花正黄、麦浪流金,赞不绝口,当即称之为“小金庄”。后到了明代有靳氏兄弟随燕王朱棣移民,兄长落脚处为大靳庄,弟弟落脚处取名小靳庄,一直沿用至今。

  在展馆里,王宽书记请我们观看了5分钟的纪录片《印象小靳庄》。影片拍摄于2016年,里面的一些珍贵的历史影片片段,是原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的资料片,很有年代感。“馆里的许多老照片都很难得,都是四处淘来的。”支书王宽说,“包括影片我们曾经想全部买来,但是版权费太贵了。”

  跟随王宽和老支书边看边听,大致可以了解小靳庄悠久的历史痕迹。实际上,抛开那段曾经走过的弯路,小靳庄在新中国成立后,真正厉害的事迹是,当时年轻的村支书王作山,向上级立下军令状,“三年内要让小靳庄人吃饱饭”。

  解放前,小靳庄一带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大水吞门白汪汪,土地不收颗粒粮,锅盖长在锅台上,妻离子散奔他乡”,记录了小靳庄水灾频发、民不聊生的佃户村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王作山带领小靳庄人喊出了“河挖三尺,地长一寸”的口号,生生把箭杆河河床挖深了1米多,让村里的土地也“长出了”一层厚厚的河泥。同时,他们还养猪积肥、科学种田,向天要“粮”,向地要“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曾经“旱收蚂蚱、涝收蛤蟆”的盐碱地,变成了米粮仓,让当时的小靳庄人再不饿肚子。正是靠着大家的苦干,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已经亩产量超过800斤,跨过了“长江”,一年上交公粮20万斤,成为当时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而这才是后来小靳庄能够走上了历史舞台中央的真正原因。

  墙上展出了老百姓当年写的一些诗作。有的曾刊载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等报上,副书记、民兵连长王杜的诗作《十里堤上》,还入选了《天津市百年诗歌》。“王杜当年是我的副手。”王作山望着展板感慨道,“当时的班子,支部委员7个人,现在活着的就剩两个了。”

  王作山有着浓重的宝坻腔,他说:“那时候,我还当了几天的县委书记。为了搞‘黄改道’,我跑到市里面去争取,在潮白河上建立一个大闸,把河道变成了河道水库,把黄庄洼的粮食产量一下子就提上去了,整个宝坻都翻了身。”潮白河的节制闸拦蓄的河水水质优良,黄庄洼因此成为优质大米的产区。这项造福于民的工程,是王作山担任宝坻县县委书记三个半月期间决定建设并大力促成的,回忆起来,老支书津津乐道,颇有成就感。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小靳庄找准定位挖特色。紧紧抓住全市全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契机,着手启动生态文明村与旅游特色村建设,提出“水陆大生态,印象小靳庄”的休闲旅游村创建目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等,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提升,村民收入逐年提高。为了提升村庄环境水平,村里硬化了主干道路和里巷,安装路灯,还修建地下排水管道,新建污水处理站,治理坑塘,植树等,还对村西的运粮河进行了清淤整治,让整个小靳庄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环境整治好之后,小靳庄开始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在箭杆河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小靳庄桥,把过去的“小靳庄向阳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并行了修缮。然后把村里的老街和新街分别以样板戏和知青记忆为主题进行打造,不仅新建了小靳庄展馆,还在主街北侧采用仿古建筑的形式新建了一座戏台,为民俗展示提供舞台。小靳庄还在运粮河旧址上修建了康娘娘望乡亭,充分展示村庄悠久的历史痕迹。

  更为重要的是,小靳庄着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小靳庄地处华北平原,气候温和,整治后水土肥沃,适应生产五谷杂粮,甚至可以种植水稻。“宝坻三辣”是远近闻名的当地特色农产品,指的是大葱、大蒜和辣椒三种农产品。大葱是“五叶齐”的大葱,叶分五股,状如手指,葱白粗长,嫩脆肥大。大蒜则是最为知名的紫皮蒜“六瓣红”,历史上久负盛名,明清时期就是御膳贡品,辛辣醇香,味道纯正。其汁液粘稠,胶质多,用来制作绢花和裱糊工艺品不受虫蛀,是上等粘着剂。“六瓣红”蒜素含量高,营养成分足,蒜苗、蒜薹均为蔬菜,蒜素还可药用,是大蒜中最为出色的品种之一。辣椒则是指宝坻的天鹰椒,有名“朝天椒”,状如鹰嘴,色如火炬,辣度极高,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有益元素,生吃熟吃俱佳,腌制或做成辣酱均可,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是天津地区外贸出口创汇主要产品之一。天府之国、嗜辣成性的四川人,还不远千里的从天津购买辣椒回去的故事,也让当地人津津乐道。

  为了打造出小靳庄的独有特色产业,小靳庄推行基地化、合作化、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建设了占地400亩的绿色大蒜种植示范基地,提升绿色种植、绿色储存、绿色运输的水平,还注册了“小靳庄”大蒜商标,并延伸发展大蒜保鲜和深加工产业。村里每年举办“蒜香节”,将产业和文化结合,走品牌农业的发展道路。

  小靳庄还曾连续举办了两届“舌尖上的林亭口”美食文化大赛。镇政府还投资8万元,在小靳庄村南林地内建成了专业自行车野外赛道,举办自行车赛,丰富游客活动。在村头建成历史文化公园,设置两组雕像,展示小靳庄大蒜文化及“治碱改土”的历史场景。

  进入新时代,小靳庄在跨越时空、展现新容和蓄养生态、产业兴农中,形成了一道“湿地景观、乡野风情、农耕人家、故事幻境”相交织的农业休闲观光风景线。两年多时间,完成了十项重点工程,还被小靳庄人总结成了小靳庄“新十件新事”——民俗文化广场、运河故道开挖工程、向阳桥保护与箭杆河新桥修建、低压改造工程、特色产业基地、旅游兴村工程、坑塘治理工程、绿化美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文史展厅工程。与当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的小靳庄“农民写诗”“农民唱样板戏”等“十件新事”对照而看,也令人十分感叹。

  离村不远处,小靳庄还在箭杆河五七干校、工农兵疗养院的原址上,部分恢复原来的建筑样式,供人们旅游参观。同时,又利用独有的自然环境,修建了别致的民居、漂亮的村屋,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里面还建有农家书屋,供村民们学习读书使用。建设的大食堂,虽保留了曾经的时代特色,但更为吸引人的则是每年在这里举办的美食大赛,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过往,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自2016年开始搞乡村旅游开始,接待人数屡创新高,特别吸引天津、北京、河北这几个地方的游客,周六日游人尤其多。”村支书王宽说,这是大好事,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村庄建设,同时也增加了村里人的收入。他说,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也给小靳庄村民带来了新的喜人变化,村内相继涌现出一批歌颂改革开放、描述新生活的新兴诗歌作品,这也展现出了小靳庄文化建设方面的成绩。

  如今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体会到水网、绿地、农耕、历史和民俗融为一体的风味。再看那民居墙上“历史风云成往事”的大标语,成为了这座几经风雨又焕然一新的小村庄的最佳注脚。

  老支书王作山82岁时做了一首诗,可谓是时代与历史、过去与现在交织的最佳见证:“曾经风雨来时路,分田分地挖穷根;改革开放春风起,三十多年振精神;苦干换来家乡美,丰衣足食乐新村。”

  (2023年5月6日于天津宝坻)
点赞()
上一条:李彦宏:AI取代不了人2023-05-18
下一条:第八届全球文化艺术家交流大会将于10月在上海与新昌举行2023-05-19

相关稿件

亦庄党建“护航”联盟成立,推出35项服务清单 2021-12-24
惠民县:创新打造“红网李庄·五彩园区”党建品牌 2023-05-04
郑州诗词“两会”举办侯蔚彬庄久昌杜慧英孙福松诗词研讨会 2022-09-22
6月份小微企业运行指数重回景气线上 解读 2022-07-18
无锡市新吴区旺庄科技创业发展中心:党建引领打造新型电商集聚高地 2022-02-1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