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荣桂,字青云,号晴云轩主人。1938年生于历史文化名城——山东莒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创新研究院顾问,是中国书坛功力深厚、秉持传统、各体皆工的当代艺术名家。
盛荣桂自幼秉承家学,自欧体入手,专攻汉隶,以楷、隶、行、草四体为佳,尤擅楷、隶、行。先生及至弱冠,便投身教育事业,平时躬耕教坛,闲暇精研书道。呕心沥血半世纪,赢得李满天下、书法扬四海之美誉。随后,便激流勇退、归隐乡野,一门心思遍临历代名家书帖,满怀豪情汲取书法精髓。在古拙与现代之间寻找契合,将含蓄、雅致、高贵、厚重的书卷气息和饱学之士的文人气韵交叉渗透、相映成趣,渐渐形成书风洒脱、结体俊美、苍劲老辣的盛氏风格。在“2007年中法艺术家沿海城市书画巡回展”上,先生的作品一鸣惊人,获得好评如潮。特别是先后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书展上,更是斩获颇丰,作品才气霸露、峥嵘尽显,为首都各界推出了一系列充满诱惑的文化盛宴。为此,《央视网》、《人民网》等官方主流媒体还作过专题报道。其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钓鱼台国宾馆等国家机关及相关部门所收藏。中共中央党校刊物也以“四十年书路墨飘香”作过专题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书画报》、《农民日报》、《曦之书画报》等多家媒体也竞相刊载。另外,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还将先生的作品作过讲解和赏析。
目前,先生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却精神矍铄,佳作频出,且更具功力,尤其是即将付梓的《草书千字文》和《隶书千字文》新专辑,堪称是中国书坛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重磅力作。看一眼,就会让人肃然起敬,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随时都可以捕捉到众多古代书坛大家的运笔气韵和灵动手法,字形饱满,笔力雄健,大气磅礴,有一种力透纸背、铁画银钩之感。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瞧,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可谓字字珠玑,点点琅玕,处处彰显晋韵魏风,字字流露颜筋柳骨。与当下流行的充满匪气和霸气的所谓江湖书体相比,高下立判。通篇作品,虽偶见个别字形率真随性,但均遵从法度,既无矫揉造作,更无粗俗吊诡,实乃书中之上品。显然,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能达到此等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不但与先生几十年教书育人的职业情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与他深厚精湛的文学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在他看来,书法是泱泱大国俯瞰世界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雄视天下的艺术奇葩。为此,他常常告诫自己:学习书法就要抱着敬畏之心去顶礼膜拜、虔诚揣度。要想掌握书法的要旨,就必须从古代先贤大家的书帖和碑帖中打捞精髓认真临摹,但不是照猫画虎,更不提倡刻板式的机械复制,毕竟笔墨当随时代,务必要添加一些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现代元素,这就要求学书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人素养和甄别能力,要从古代先贤那里提纯淬炼、延承精华。所以,先生笔下的字,有的是平行移植拿来我用,有的则是古代多位大家点撇横竖的淬炼组合。因而先生的作品,便形成了他特有的风骨,字字见功夫、个个有嚼头,犹烈酒、似浓茶,品读之后,让人顿生陶醉敬畏之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血脉喷张的超级享受,甚至让“书法小白”也自此和书法结不解之缘。所以,无论是业内专才,还是圈外素人,都对先生的作品爱不释手、宠幸有加。想我巍巍华夏、悠悠震旦,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但有如此娴熟高超的书法造诣者,绝对是凤毛麟角。这也难怪,即便先生远离庙堂、隐遁乡野,但依然还是被业内人士膜拜尊崇,再加上民间力量的自发推动,使先生温度不减、持续走火,成为远近闻名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巨擘,这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事实上,先生也真正迎来了他个人艺术创作的巅峰时代。
面对日渐盛隆的众星捧月般的人脉生态,先生依然保持浓郁怒的乡土情怀和本原的生活格调,淡泊名利、不慕虚华,远离庙堂,沉隐至道。他认为书画乃学养、人品的自然表露,两者不可偏废。因而,面对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生依然保持足够的定力,仍旧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几十年如一日,热衷公益,乐善好施,为厂矿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挥毫泼墨、刻牌治匾,享受着其乐融融的晚年生活。当然,人们更多的期盼先生老当益壮,艺术青春永驻,为大家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获得到更高艺术颜值的荡涤洗礼和更强灵魂激荡的享受体验。
作品展示:
(原标题:古拙老辣淋漓酣畅——品读盛荣桂《草书千字文》和《隶书千字文》新专辑有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