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0-31日,“2008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宁夏银川悦海宾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转型中的大企业:新挑战,新发展》。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会议。图为全国政协原常务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2008年8月30-31日,“2008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宁夏银川悦海宾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转型中的大企业:新挑战,新发展》。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全国政协原常务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的演讲实录。
王忠禹(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刚刚闭幕,中国企联就在这里召开大企业高峰会,同时发布“2008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及其分析报告”,这是对我国大企业发展状况的一次新的检阅。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从2002年以来,中国企联每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目的就在于分析研究我国大企业发展的进程和问题,提出努力方向和对策建议,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大企业的工作做一简要回顾,并就企业如何做强做大做久,谈几点看法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发展大企业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大企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在企业横向联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不规范到规范、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人们对大企业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先后两次发布有关政策规定,鼓励企业与企业之间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形成新型的联合组织。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开始酝酿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1991年12月,国务院批转原国家计委、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选择55家企业集团进行试点,标志着我国发展大企业的工作开始起步。1997年4月,国务院批转原国家计委、经贸委、体改委《关于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发展大企业的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要求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所有试点企业集团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或改建,建立出资人制度,理顺内部产权关系,形成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此后,我国大企业开始逐步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在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家再次对发展大企业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200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国家经贸委等8 部委《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要求大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符合国际通行规则,提高国际竞争力;政府要按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为大型企业集团与国外跨国公司开展竞争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从此,我国发展大企业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体上看,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一直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30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大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模和实力迅速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我国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均在5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共有2300多家,营业收入为2.8万亿元;2006年共有2800多家,营业收入为18.9万亿元。9年间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在21%以上。根据中国企联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2008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为21.9万亿元,是2002中国企业500强的3.6倍,6年间年均增长近24%。二是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明显缩小。从2002年到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相对于世界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所占的比例由5.3%上升到12.7%、劳动生产率的比例由12.9%上升到27.5%。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首次推出综合排名的世界企业500强,当时我国内地仅有银行、贸易2个行业的3家企业入围,最好名次仅排在第207位。在最新公布的2008世界企业500强中,我国内地入围企业已达26家,覆盖银行、炼油、贸易、电信、金属、汽车等12个行业,最好名次上升到第16位。与此同时,我国民营大企业迅速成长,在2008中国企业500强中占据了大约1/4的份额,联想集团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三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在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500强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近两年都超过了35%,反映出我国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我国大企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一项显著标志。
二、加快推进大企业发展仍是我国经济发展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国家竞争力。一个国家没有一批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就无法参与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谈不上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积极影响。因此,我国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把加快推进大企业发展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英国和法国,与德国非常接近,居世界第四位,许多重要产业的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但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所占的份额,我国与这三个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这种状况说明,我国经济的产业集中度不够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战略性重组,走出一条以大企业支撑支柱产业、以支柱产业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大企业本身来说,不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大都是一些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综合实力很强的巨型跨国公司,缩小与这些企业的差距,还需要我们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大企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都要大。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科技、金融、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已经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大企业成长构成重大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长期失衡的矛盾爆发,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在全球蔓延,以石油为代表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迅速飙升,通胀压力加大,对我国企业发展形成很大的冲击。在国内,劳动力、土地、能源、外汇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我国企业长期赖以保持快速发展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迅速衰退,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各种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接踵而来,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估计和充分的准备,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化挑战为机遇,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把发展大企业的事业推向前进。
三、扎扎实实推进企业做强做大做久,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党的十七大对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和要求,并强调“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大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同时也指明今后我国发展大企业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加快推动我国大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不断完善有利于大企业成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但归根到底还要靠企业自身的工作。我国大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成长过程的经验教训,在继续做大的同时,加快做强、努力做久,切实提高内在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功夫、扎实工作:
(一)树立世界眼光,提高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大国中对外开放和全球融合度最高的国家。即使在本土市场,我国企业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新的竞争格局下,我国企业要成为世界级公司,要在主流产业上掌控话语权,就必须将发展眼界扩展到全球。我国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尽管已经涌现出了宝钢、中国远洋、联想、华为、海尔、TCL、中国建筑、上海汽车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但与世界领先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规模和全球布局上、在产业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上、在科技开发、创新能力上、在整体的管理水平上等等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大企业从市场覆盖上看还主要以本土市场为主、从资源获取上还不能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从品牌影响力上还难以形成全球影响,今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60%多的企业还没有涉足海外市场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国大企业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首要的就是要具备全球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否则,就会进一步拉大与世界领先企业的差距。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目前国际分工体系正加速朝着产业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在全球范围内吸纳整合资源,打造全球型的产业链和产业网络,通过掌握技术、品牌、投资、关键装备、关键零部件等手段掌控着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核心企业。我国大企业特别是已经初步具备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大企业,要着眼于整合全球资源,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增强对所在行业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逐步建立全球化的采购体系、全球化的生产体系和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努力成为所在行业的“系统集成者”,形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能够对行业进步做出贡献的国际化企业。
(二)立足自主创新,增强企业发展的技术驱动力
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企业依托引进技术装备、凭借低成本优势,虽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但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在基础研发等能够引导行业走向的核心环节上投入不足,导致对国外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收益和规模不匹配。因此,立足自主创新,巩固提升发展的科技基础,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做强做大的关键所在。大而不强的企业从长远来看是没有生命力的。近年来,中国企联在开展各项活动中一再倡导,我国企业要勇于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努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发展由规模成本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今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有433家企业填报了研发投入数据,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2%,比上年的水平有所下降。这其中有企业的产业分布变化、营业收入受价格因素影响过快增长等原因,但也反映出部分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尚未真正到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大企业一定要致力于积累深厚的技术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形成对所在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专有技术和主导产品,切实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走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前列,真正成为研发主体、新技术应用主体和创新投入的主体。
(三)加强组织管理,提高一体化运营能力
国际上的优秀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制度化、组织化的管理获得持续成长的。目前,我国大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即使是民营企业也面临迈上新台阶的重大挑战。企业要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企业发展对个别人特别是第一把手的过度依赖。要注重优化组织结构,理顺各项业务流程,做到岗位职责清晰、办事程序公开透明;要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规则,认真贯彻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国际标准体系,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加以应用和发展。大企业总部要着力提高战略、资源、业务、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整合能力,通过资本、战略、信息、文化、品牌、技术、财务等纽带把成员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中粮集团、中国中钢、上海实业等企业,围绕系统集成商的战略定位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形成比较完整的产品链、产业链、贸易链和服务链,把生产经营、资本经营、知识经营、跨国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企业一体化运营的能力,他们的探索和实践是值得总结和推广的。
(四)注重防范经营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相当多的企业失败教训表明,对经营风险疏于防范或缺乏有力的应对措施,是企业迅速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大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战略管理,强化系统思考,对发展中的经营风险保持应有的警惕;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和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预防风险发生,降低风险发生时的影响程度。要着力苦练内功、降本减耗,抓好当期经营;高度重视投资管理,杜绝各种非理性、超能力和非主业的投资,使投资规模与自身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对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外部扩张要十分慎重,认真把好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关口,同时要加强并购重组后的整合管理;要始终高度重视资金管理,通过加强预算控制、现金流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规范对外担保等手段,谋求长期动态资金平衡,严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我国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中石油、广东核电、中海油等企业健全工作网络、搭建内控体系框架、构筑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着力打造企业的“健康工程”,其经验值得学习。
(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声誉
树立“企业公民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经营的道德水准,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我国,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维护市场秩序,需要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特别是大企业要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劳动关系、依法诚信经营、服务社会公益等方面继续发挥领头、表率和示范作用。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我国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到2007年底已经有60多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把社会责任的理念和要求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全过程,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在今年的抗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我国广大企业全力投入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展现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实践表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协调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有利于赢得客户信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我国许多大企业坚持“以德治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要善于总结经验,尽快摆脱在社会责任方面单纯追随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全球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制订,争取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志们,中央一再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8年时间就要过去了,今后十几年是发展大企业十分关键、十分要紧的时期。广大企业特别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大企业,应当以振兴国家为己任,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