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详细报道
8月31日上午平行论坛4
会议时间:2013年8月31日(星期六上午)
会议地点:海埂会堂百合厅
会议主题:平行论坛4:“创新成就大企业”
会议主持人:胥和平(科技部调研室主任)
会议速记如下:
主持人(胥和平):我们按照组委会的议程,转为另外一个平行论坛,叫“创新成就大企业”,我代表组委会在这里非常高兴真诚的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平行论坛,我自己非常荣幸参加论坛,并成为这一节论坛的主持人,大家都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谈转型的问题,谈经济压力的问题,谈“十三五”的问题,整个国家到了关键时期,这个国家的未来在什么?着力点在哪儿?创新。所以我们高峰论坛自然把企业创新的问题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上。我们今天这一节论坛请来几位重量级的嘉宾,我依次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位是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陈云华先生;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先生;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由华东先生;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杨骞先生;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涛先生;中外知识产权网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总监傅耀先生。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参加论坛。
在十八大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明确要求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其实最近几年来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一批成功企业,一批领袖级的企业,在推动创新上都有自己的探索,都有自己的建树,都有自己的看法。不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一大批企业在艰苦的探索。大家都在谈中国的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高,创新动力不足,我们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走向驱动化水平的道路,但我们经验水平不高,但努力的精神是要肯定的,成绩是要肯定的。比如说现在谈中国经济的板块,经常会谈到长三角,会谈到江浙苏,已经成为全国创新的一个亮点,最近我们正在研究这假事情,整个苏南地区作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来统一安排,正在讨论这个事情,这其中盐城是非常大的亮点,有制造业、新能源、矿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等,已经探索出一条发展非常好的道路,我们是不是先请陈主席给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和探索。
陈云华:我站起来鞠一个躬,待会坐回来汇报。
江苏悦达集团第一个板块是多元化的公司,第一个现代制造业,第二个是能源业。第三是新的服务业,第四,新融资投资。第五,商业地产、房地产。第六,准金融和金融产权。我们今年的销售可以达到1000多个亿,在整个业务当中能够说得上嘴的,可能有些企业家都了解,我们的六大汽车,一个广告词借用一下,车到山前必有路,山前必有路就是悦达车。我们今年的销售规模可以达到56万辆,明年的目标是66万辆,到2016年我们是80万台的规模,并且到今年年底我们第三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到2017年争取达到销售汽车100万辆左右。在全国同行业当中,包括外资品牌,进入到全国的第五位。所以悦达能够说得上嘴的就是汽车,悦达在什么地方呢?在江苏盐城,跟我们王董事长是邻居,王董事长是悦达的老大哥,是江苏的大哥大。所以我们都是好兄弟,我离他的总部只有两百多公里,在江苏盐城,盐城可能大家不太清楚,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戏,是在80年代很多人都能耳熟能详,讲的是盐城电子器,但现在由于没有转型,这个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已经淡出江湖了。盐城是在江苏的华海边,还上海只有两百多公里,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我们去年江苏盐城的GDP,超过3000亿,今年要达到3400-3500亿。经济仍然是在全国2684个地市级中排名第24位,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有很多央企,盐城属于央企投资的有40多家,如果大家对盐城感兴趣,欢迎大家到江苏,到盐城来投资,我作为东道主愿意为你们做好服务。
刚才今天的主题是讲企业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讲,企业不创新、不转型,不重视人才,这个企业是走不远的,我们深深的感到跟有企业的高度、科技的高度、人才的高度是一样的,我们经常讲人才的高度决定在企业的高度,科技是决定在企业的命运,如果这个企业要有江苏一流的人才,那可能就成为江苏的一流企业,如果要有中国的一流人才,我们就可能成为中国一流的企业,如果拥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就可能成为世界的一流企业。我经常在想我这个企业什么时候开会的时候,皮肤有各个国家的人,能够参加总部会议,我这个企业就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了,包括白皮肤、高鼻子、红头发的,还包括黑皮肤,这些都会到我企业里来,我这个企业就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不能老是黄皮肤,黄皮肤那只能是中国人,只能是中国比较成功的企业。那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必须要重视科技进步,要重视人才,所以科技进步,包括企业的转型、产品的升级、人才的重视,我想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忘记企业要长大,长大靠什么,长大靠科技进步,长大靠人才。所以说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具体的做法主要概括这几点:一个是要创立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人才用武的平台,所以我们悦达成立了这样的资源,资源是几个方面,一个是新的研究员,还有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我们成立起来不是好楼,是把这个品牌建立起来,引进世界顶级的人才到我这个平台工作,比如说纺织研究院,因为悦达有这个板块,建立的时间还不长,是2003年,怎么能够把它做大做强,能够跟过去的品牌比拟,我觉得仅仅靠盐城、江苏的人才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成立了悦达纺织品企业,所以我们聘请世界第二大的科学家来当院长,他来了后还带来一大批研究人员,来了短短的两年时间,我们的成果就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很多企业家有从事这方面的产业,提货布,这个布的功能就不清楚了,如果布投放市场,肯定是对传统产业巅峰,比如说有很多来自东北、西北,到冬天是零40度,基本上不能户外作业,但有的就能户外作业,把自己包裹起来,到野外零下40度的地方工作,多麻烦,所以我们把这个布研发出来了后,在零下20度以下,穿一件裤子、上装就行了,保暖性很好,而且还透气,这就是我们成立纺织研究院,引进世界顶级的人才到这个平台上工作,这是我们的成果。
另外比如说我们的汽车,我很高兴地向大家介绍,我们现在是传统的石化能源的汽车,现在新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已经研发出来了地后年将批量投放市场,我欣喜地告诉大家,五年以后我们悦达生产研发的汽车不需要烧油,不需要烧气,烧水就行了。当然汽车的制造成本很高,一辆车相当于现在八辆车的成本,但是随着规模化、技术攻关,将来的成本会降下来,但即使是这样,将来会是很有市场。为什么,因为生物资源越来越少,总有走下坡路的时候,将来靠什么取代新能源呢?所以我们已经把它研发出来了。研发出来后在五年以后就要投入市场。所以在新车方面,应该说也是迈出非常扎实的一步。所以去年以来我们最新致力于研究什么的制备就研究什么样的需求,我们盐城有一个小伙子,是大学以后到英国大学读博士后,然后就在大学里留校,留下来跟大学里的教授,教授收入作为他的学生,作为他的一个课题是什么事?这些人就是我们盐城的一个小伙子,叫蒋达。教授是俄罗斯人,是学校里的教授,他说你回来,这么多年你干什么去了,他说我去读书,不适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2010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是这个课题,他就是这个课题设计的组织人,我说你愿意回来家乡工作吗?愿不愿意回到盐城工作,愿不愿意到悦达来干?他说我愿意,为什么呢?非常有爱国主义,因为他的外祖父是律师,所以对家乡的感情是非常深厚。把人才挖过来以后,我们就适合什么样的开发利用就进行。然后下面是把什么事变成新材料。我们有两个产品到今年会投放市场,是将来不得了的事情。我们在座有很多的女企业家,星期天去上街买菜,都是拎着塑料的袋子,到超市里去买菜,一个塑料袋最多六七公斤,再多的话会破的,如果说用这个材料,作为购物袋,你到街上买东西,或者能够装的重量是多重呢?一头大象放进去,你把它放进去不会破一点点。所以说悦达不仅仅是理念上重视科技创新、企业的转型、重视人才。在实际过程中更重要的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一定要把转型升级科技进步,把人才放在根本上,中国人搞汽车为什么做不过欧洲人,甚至做不过韩国人、日本人,我想不是中国人笨,中国人非常聪明,非常厉害,中国小孩到美国读书,数学没有一个国家的小孩,能够和中国的小孩比,他的成绩考下来,是把发达国家远远的甩在外面,但中国人就不能创一台让中国人非常满意的自主产品呢?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这些企业家,尤其所谓当主席、董事长的这些人,有没有人才观,有没有把人才吸引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有没有把科技作为发展企业的根本。我总结出中国的汽车为什么呢?就是由我们的研发,人才。最近在山东的烟台搞了一个研究院,叫研发中心,比绵阳研发中心还大,将来招收两万多个汽车制造的研发人才。没有这个系统、这个胆量,把研发重视到这样的程度,把人才重视到这样的程度,能不能给顶级的人才,几百万元的年薪,我们有这个系统,我说人才给他一百万美元,我自己能拿到多少钱。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必须要重视科技进步,必须重视人才,不重视人才我想这个企业是走不远的。
刚才主持人叫我先发言,在座都是非常成功的,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我这次参加会议也是到会上向大家学习的机会,昨天的会长沙龙,我听了很多大佬们讲了企业的人才观,讲到企业对科技重视的程度,对我们很有启发。所以今天向大家汇报,悦达是如何重视科技进步、重视企业转型的,又是重视如何人才的。如果讲得不对的地方,请老大哥同行指导。
主持人:我们听完陈主席的演讲,我们感到非常振奋。这么一个企业在短短的这几年时间,在推动创新上有一些重大部署,您刚才讲的故事都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基础研究条件、一平台四各院的建设,引进全球人才,励志要把自己做成全球性的企业,并且在前沿里做出前瞻性的部署,大家请注意,他的这些领域我都看过,包括新纺织的材料、电动车都勾画了我们研发的前景。你刚才说了,对棉织等行业,你不烧油的汽车,在未来中国汽车将产生影响,刚才讲的新型领域比较多一些,对中国来讲传统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仍然是我们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这里徐州集团是堪称全球行业,在这里代表中国企业讲了很多话,引发深度的讨论,是不是请王总再给我们更闪亮的东西。
王 民:非常主持人,我这个企业和悦达不能相比,悦达是六个板块了,我只有一个板块,就是公车机械和零部件,比较关注。历史有70年了,1943年到现在,是根正苗红,打小日本出身的,现在是地方国有企业,我本人在企业18岁开始做,做了41年,应该说对中国工程机械和徐工的情况还是了解一些,我感觉现在中国的工程机械,已经是世界工程机械知名的一支的茁壮成长的大树,已经有自己的品牌、名气、位置、市场,这得益于什么,首先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大发展,没有这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作学徒时十几年就啃一个产品,国家发展了,需要的产品、设备、种类多了,你就必须快速跟上。
第二,得益于这个产业的高度充分激烈的竞争。这个行当所有的老外,包括零部件企业,在中国都有自己的企业,几百家都不止。中国国有、民营、合资,林林总总也有几千家企业,我觉得充分的竞争使得中国的工程机械坚强的站立起来并走出去了。现在我感觉中国工程机械虽然今年和去年困难了一点,但是它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前途是非常好,为什么?我最近走了一些国际上的大用户,包括巴西和澳大利亚这些矿主们,他们已经受够老牌的,外国跨国公司的那种高价值、低服务的气了,他们特别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在高端的产品上,这方面与他们竞争,在更换设备当中选用中国的产品。机会来了,关键是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做好,做装备制造的大家一谈就谈到德国、美国、日本,确确实实做的漂亮,可靠性,大家坐上波音飞机恐怕没什么担忧,可靠性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虽然干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一些问题,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然后就是技术上的先进性,所以我讲可靠性和先进性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两大难题的问题,向高端、大型化、自主化来发展,因为做普通同质化竞争的产品已经没钱可赚了,而跨国公司占据的就是高端、挣的就是大气,而我们现在在这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对徐工来讲,我们是中国很多的第一台,目前,大家知道在大型的启动装备下,徐工已经超越了美国、德国总的吨位,在中国市场上只要产品一出来,老外就进不来。为什么?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比不过我。关于我们推出三高一大的理念,其中有一个叫高性价比,我就这个问题说一下。
高性价比,不是简单的成本非常低,你的价格非常低,而是在用户使用上感觉到你这是最合适的,而且你能把成本解决得很好了,而且你又挣大钱了,说明科技手段、管理手段都已经上水平了,所以给用户提供他感到非常有价值的产品,也是我们在科技创新上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的产品只要一出来,老外的就站不住,因为它的成本、费用都是很高。所以徐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恐怕对机械装备有所了解的,就是在公路上,马路上的一个就是汽车,工程器械。还有我们家里的电器。所以中国的工程机械维中国国家发展做了贡献,现在已经大幅走向全球。
我想创新也是竞争促进的,也是自己要活得更好逼出来的。所以我认为你不创新就等着死。对于徐工来讲是两大战略,一个是创新战略,一个是国际战略。不创新就等死。创新是你要活下去。国际化是发展起来,就像当年大国崛起的时候,没有全球版图的设计,一个国家你不可能强大起来,企业也是如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已经做了70年,但做工程机械是从60年代初开始做,也做了50多年,所以我们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这个路子会逐渐缩短,速度会逐渐加快。应该说在创新这个难题上,我们的努力,有90%的难题都没有解决,最关键的,像登,珠穆朗玛峰最关键的几百米,需要我们聚集更大的力量,用更多的财力、更多的智慧和更多的人才,更优秀的人才来把最后几百米和10%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不解决的话,始终被人遏制。到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但路子已经在走了。
徐工的目标就是这样,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五了,这是总的规模。大家知道卡玛索、沃尔沃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强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五年左右,要进入前三,原来我定的是“十二五”末要进入第三位,现在用五年左右,稍微调整了一下,这是要综合指标,各项指标都要达到不仅仅是销售规模的问题,然后我们想用的要登顶,真的想成为卡特彼勒世界第一的工程机械大企业,或者和它相匹配的大企业,我估计我退休时是干不到,我给我的同志们讲,要有一代人的工夫,也就是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国家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时候,徐工,包括中国的工程企业,前三强必须有一两个是中国企业,而且只有上去就不会下来,今天上去明天下去是不行的,像卡特彼勒占据老大哥已经几十年了,我想这是徐工的目标。
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董事长作为全球第五的企业,工程机械装备全球第五的企业,在这儿给我们感受到他们宏观的构想,也回顾他们最近几年推动创新取得的成效。中国企业其实面临很大的难题,经过30年的发展体量起来了,能力起来了,业绩也起来了,但面临着刚才他讲的一句话很重要,我们百分之八九十的路都走完了,最后10米成为所有企业,特别是所有好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通常讲模仿比较容易,跟个大概也比较容易,但最后做出特点,做出市场,做出世界地位来将极其困难,最近我们在北京研讨会上讲一个命题,中国企业要引领世界发展的理想,要有这种能力、梦想。我们现在称之为传统制造业,这是典型的制造业,从徐工来看,把一个企业,特别是工程机械行业50年里做到全球前五,在未来的10-15年,做到乃至全球的第一,已经勾画出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大脉络。所以我们期待徐工更大的发展。
另外,最近讨论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令人极其振奋的一个领域。这么多年来我们信息制造业成为全国的最大,信息服务业迅速攀升,体量也将迅速成为全球最大,在这方面我们一批信息产业迅速成长,有国有企业,有民营企业,还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型群体。这里边骨干的企业始终发挥着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像我们天津的中环电子科技集团,承担大量的军功任务,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大量的经验,下面我们请由董事长给我们分享他们的成功。
由华东: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的姓比较特殊,主持人说独木难支。我是来自咱们国家经济发展第三极的天津,就是黄渤海的天津,最近总书记给天津添了一个题目,与北京一起打造双城记,这对于我们的发展,与北京的融合,是一个新的题目,新的挑战。刚才主持人说了,天津中环主要是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应该说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在这儿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感觉现在创新也好,引领也好,创新增长也好,是国家的一个基本战略,更是企业界的一种共识。而且是企业持续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没有人怀疑。
那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怎么样来当好卷子,来给市场一个交代,可能还是颇费踌躇的,都在探索之中,这里面的难题很多,我感觉如果从创新点来讲,创新内容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观念的创新。固步自封守旧就谈不上创新,大家知道韩国三星,是非常增长,占韩国过敏经济的10%,成为超过苹果,我指的是移动通讯终端,第一大手机制造商,为什么有如此快的成长?是不断实现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朴会长有一张名言,妻儿不可变,其他一切都可变。他认为我们这样看,世界在变,市场在变,消费在变,整个生态都在变,我们的生活需求也在变,所以企业的创新必须是一种变化。因为三星是我们比较密集的合作伙伴,合作的规模范围都比较大。所以他这样的理念也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使我们也立足于从分析我们的分析入手,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我认为观念的变更、观念的创新,是企业不断成长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发展之本。
第二,我感觉应该是我们的管理创新。特别是我们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企业,有很多老的东西,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了。好在有很多老师来帮着我们,坐在第一排的白老师,曾经多次指点我们企业的战略,战略的管控,包括开发的思路、策略,对我们很有帮助。我感觉管理的精细化、严密化,是我们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的必由之路,是非常重要。
第三,科技创新。因为我们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在现在低碳、环保、减排、绿色基本国策的引导之下,对我们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所以说科技创新是我们整个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源泉,没有科技引领就谈不到结构调整,这点非常重要。
第四,我感觉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比如说我们最近几年,在致力于新能源市场的开发和研究,这里面第一是我们有新型太阳能材料的植被技术,在这方面我们是领先的,但是我们做出材料切割片之后,怎样真的把它变成发电的设施设备,可能非常重要。刚才在我们论坛之前的一个论坛,叫绿色创新,我取名叫国网公司的总经理张总,我讲国网怎样来支持和扶持光伏能源,因为它上网很困难,上网的价格,对电网的稳定都有影响等等,所以我请教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联合国外知名的光伏电站制造商和建设商,联合地方政府的投资公司,联合我们电网的运营商,各自做各自最优秀的那一部分,来整合其整个社会资源,这样应该说是一种新的模式创造,很高兴这样一个公司就可以落地了,首先重点是在中国的西部,内蒙古、四川、青海,来建造巨瓦级的电站。这样至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会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来改善电力能源结构。所以我感觉商业模式的创造也是非常重要。
这些年来我们天津中环控股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大体是在8%,投入的很大。也打造了一些研发的平台,比如说现在拥有三家国家级的研发中心,有16家天津市级的研发中心,我们有效的专利近500件,所以平台的建设对于我们产品的开发、技术的升级,都起着推动作用。
再有我们原先的产业板块是5个,包括移动通信、自动化仪表和汽车仪器,还有刚才说到半导体材料,还有系统集成,所以中环这些年在两个领域做文章:一个是电子信息的制造商,一个是系统集成的服务商。这是我们基本的定位,应该说这些年有些进步,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大家比较纠结的时候,今年经济的成长还算比较快,去年我们是1450个亿,今年有可能会接近1800个亿,我指的是销售收入。这些都是集团始终关注和迎接我们的有限力量,同时争取外部支持,在创新上做一些工作。
另外,我们的创新不是关起门来,如果技术路线的话,现在还没有走到领先、引领的那一步,基本上是跟随的战略。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按照技术发展的趋势,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跟随尖端技术,来形成产品产业。在人才队伍上我们也是敞开胸怀,拥抱所有的人才。现在白皮书的蓝眼睛,我们也有,到目前千人计划今天甚至有4位,还有一些是我们的客座,跟我们联手一起来开发的专家人才,但我们自己的员工有6万人,高级支撑的专业人才有1000多人,应该说算是基本适应我们这样一个集团,进驻科技研发的基本需求,但我们没有像陈董这样的胸怀,三年做到前三,我们也有我们的憧憬,希望能够成为国内比较知名、领先,在国际上也有名分的这样一个企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由董事长,这么一个老的企业,这么多年的探索形成一套创新的路子,这几年我们都在探索,大家在谈企业创新的时候,特别是谈企业净创新的时候,经常会自觉不自觉的把我们的视野或话题集中在技术领域,形成了一个习惯,一谈创新就谈到技术,其实后边的东西管理的问题、制度的问题,文化的问题,以及商业模式的问题,跟技术同等重要,有时候比技术还重要,所以这样一个老的国有企业,通过这些创新,所以一品新型的东西做出来,在很多方面做出自己的亮点,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回味和借鉴。
刚才看了几个企业基本上是发达地区,基本上是国有企业为班底,这样国家长期又支持,战略上有考虑,各方面都关注,那我们中西部地区呢?其实这些年也有一批企业在顽强拼搏,这种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有自己的亮点,有自己独特的做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在很多地方更值得我们思考,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在目前商业环境和制度框架下,民营企业怎么推动创新,更值得我们思考。下面我们请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杨骞,给我们分享他的成果。
杨 骞:我非常高兴来参加中国500强企业的思想盛宴,借这个机会首先把我的企业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宏达是一个民营企业,33年的历史,现在管理了将近3000亿的资产,有两家上市公司。有将近三万的员工,我们主要业务是工业、贸易、地产、金融,宏达由一个小工厂通过33年的努力,转变成一个大集团,有很多原因。其中我们的体会和感悟是科技创新给了我们永恒的动力,我这里结合论坛的主题我谈六个观点:第一,企业创新需要一个氛围或者说一个基础,这就是国家制度和民主文化,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就是说我们中国的企业是在中国这个国家里,在中国的文化氛围里,我们的国家就应该在制度完善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民主的文化也应该为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提供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我到世界很多发达地区去考察,比如说美国、德国、日本,他们的国家制度和民主文化,是强力的在推动创新,特别是科技技术创新,我到丰田去参观的时候,丰田的研发人员跟我讲,日本是一个没有资源的国家,市场很小的国家,我们经历了很多历史的磨难,为什么走到今天?我们就坚持了创新。他说日本如果不创新,企业会倒闭,民主会灭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到德国去的时候,德国工程师告诉我,德国制造就是靠创新来的,美国向全世界贡献了一个国家的创新制度,美国以前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不到300年的历史,科技、军事、经济的头号强国,靠什么?国家制度。所以我觉得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是一个古国。特别是在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社会的时候,希望在这方面,在行政力配置、文化力的渗透方面,能够把技术创新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形成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这是我们未来创新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二,意识。这就是企业的意识。如果企业要科技创新的话,没有强烈或者很深刻的认识,你没法做到创新。中国工业文明算起来,我们改革开放35年,我们工业文明确实是一个模仿、跟随、低水平增长的一个工业文明古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我们要走向世界,跟世界竞争,如果没有科技创新,你拿什么去竞争?所以说我们觉得这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深刻的意识充分比较来分析我们的创新意识。只要企业有强烈的愿望、深刻的意识,对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行动来源于实践。
第三,创新一定要有团队。所以说在创新过程中,把科技人员提高到非常高的高度,有三条:第一,给他世界的平台。第二,宽松的人文环境。第三,价值规律的回报。他就会在在里展示他的才华,创造他的价值。像我们集团公司,现在的工程技术人员占比超过了10%,我们有一个国家级的技术中心,两个省级技术中心,有30多个实验室,没有这个平台是实现不了的。我觉得在用人和分配机制上应该发挥到极致吸引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他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第四,一定要舍得投钱,就是加大科技的投入。科技创新不投钱是不行的,比如说基础性、前沿性、研发性的,我们在引进消化,这是联合攻关,自主、创新等等方面都是需要投入,我觉得企业应该要这个战略的眼光,不要在生产装置上投入,在投入上一定要有产出,要有分析、战略性,确保经费。
第五,一定要注重成果。宏达这十年来我们做了初步统计,各类各样的科技成果大概是400多项目,有一项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有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有两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果这些成果形成以后,转化为生产力,就会降低成本。第一,提高附加价值。第三,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从企业来讲,我觉得你有了一个大的氛围,有了一个思想的基础,有了团队,有了平台机制,你注重成果的转换,我觉得只要我们可持续走下去,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一定会赢得国际的竞争力。创新是世人对文明史永恒的主题,我相信科技创新也是推动企业永续发展,特别是加工制造类补给的动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杨主席,从企业的角度来理解创新,真正把握了当代创新的重大前沿问题。谈到了制度问题、意识问题、团队建设、创新投入、成果应用。像这么一个民营企业,仅仅34年的时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矿业史上革命性的成果,两项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这证明民间的民营企业充满了创新能力,这几年我们制定各项科技政策的时候,一直有这样的判断,特别是民营企业蕴藏巨大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力,想办法把它们发挥出来,应该是企业界、产业界,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责任,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谈到中国创新的基础和能力,还有一类企业特别中心,就是中国的国防企业,央企。在他们的领域都堪称骄子,做出巨大贡献。这些企业在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东西,立足原来的产业基础,拓宽自己的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方向,形成新的技术和产业体系,形成新的竞争力,下面我们请本地的企业,实际上是央企,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涛为我们分享他们的成果。
李 涛:大家好,我是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涛,我这个企业实际上刚才主持人也介绍了,实际上是承载着央企血统,我们的总部在北京,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在重工装备这块是老大,2012年销售收入是接近2000亿,第二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大家现在比较关注的,前几天徐总书记在辽宁号航母,还有水下7000米的深浅器,这些都是我们集团的成果。我们真正是中国海军装备主导的提供商。但作为我们整个集团来讲,除了承担完成好国家的关系国家民族的军工国防产品以外,作为集团来讲,也是非常重视,一方面我们叫民船,我们去年在整个全球造船三大企业,韩国的现代、日本的三菱,我们是排在第二。这里边有一点可以跟大家分享,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的牵引发展,应该说是迎来了非常好的十年发展机遇。实际上从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以后,对整个制造业,包括船舶这块已经构成非常大的影响,尽管有4万亿的拉动,但这里边的趋势是不可避免,所以说作为集团的战略调整,集团总部的最高领导,那时候提出叫强力打造飞船。所以我们经过五年在创新驱动下的调整,目前在飞船板块已经占到了接近50%的量。从去年大宏观的经济来看,我们是平稳的能够渡过,去年在央企是连续考核为A,去年整个增长率达到7.7,和我们同行相比,比如说像当时中国船舶工业分拆的时候,还有一块是在上海,我们叫南方公司,去年影响是非常大,下降的幅度是超过40%。这方面一个大的企业,可能更重要的是对市场长期、周期性的预判。另外能够做出比较有前瞻性的决策。
第二,现在讲创新,肯定是属于战略性,这种战略性包括全球的眼光,包括国际的视野,更重要的还是结合自身企业的条件,在这方面我们在云南地区的公司,从多年发展的情况,当然从大的方向来讲,肯定是要去研究全球技术发展的趋势、方向,应该说充分跟国家整个战略要合拍,不管怎么说,这里边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立足于自身企业实际的情况。在这几年我们从中船也好,昆船也好,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因为术业有专攻。比较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当时最早是九大板块,现在跟我们相关的是六大板块,包括新能源、环保等等,这里面包括成员单位都有从事这方面的企业,但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如果当时贸然进入一些行业,我们当时都琢磨过,比如说太阳能、风电等等,如果贸然进入到这些行业里,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刚刚发言的是真正的大老板,我们现在作为国企来讲,还要更加安全,来进行决策不能造成更大方面经济的损失。所以我们中船重工从最近几年央企的评估里,包括海外投资,等等,都非常的谨慎,但谨慎不等于说保守,这里边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创新的方法来进行保证。我是管科技的,在整个集团里有非常强的要求,怎样能够科学的进行决策,怎样进行科学的创新,在这方面我总结下来,我认为像苏联的科学家提出来的“崔子理论”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是2003年开始引进,从目前实践的情况来看,不管对技术的跟随也好,原创也好,应该说是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在这里边可以规避很多盲目的投入。同时,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企业,毕竟基础比较薄弱,下一位可能是搞专利的,我们可以有很多这方面的捷径,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上的资源。刚才有的企业家介绍,“崔子”里第五个层次完全原创,我觉得是大胆风险的尝试,作为企业来讲,更多的是在第三到第四个层次里,在这个层次里能够非常好的做到创新产业化的实现。所以我们一般在整个创新管理里,我是管技术中心,在整个技术的评级里,一般小打小闹的改造,过去叫技术革新,属于第一个层次基本上不鼓励,使用转型专利我们也有,给一两千块钱,我们更多的是鼓励有更高的层次,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价值。所以这块怎样在企业创新里,科学的应用方法,包括应用创新的资源、工具。这也是在创新过程中非常好的一种思路。当然,在这里边像昆船的企业来讲,刚才讲到资源的问题,我们也引进人才,这点可能和民营企业不一样,我们也算是国家队吧,过去由于国防各方面政府的支持,有很多资源还是属于沉淀,所以国家也提倡军民融合、军民结合,我们包括人才、装备、研发、平台,现在都是能够做到完全的互动、完全的集成,这样真正实现更好的企业价值。所以国家投入非常大,但在充分使用这方面的资源,应该说取得很好的成绩。现在我们主要的民用产品,像昆船在民用方面,物流装备这块是属于行业领头羊、排头兵的地位,在整个物流装备是处于第一位,接下来大家比较,像上市公司沈阳的机器股份等等,我们大概是他们5倍的产量,虽然我们是云南的一个地方企业,我们的产品、技术是面向全国,也面向全世界,去年在巴西、南美也拿了很多项目,包括欧洲的一些国家。所以在这方面怎样发挥自身的优势,怎样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勤劳的智慧,所以在制造业装备这块,做好了以后完全是可以得到国际的认可。这块我们也相当与是一个开放的题。今天在座的企业也比较多,到云南来也给我们宣传。
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总,他提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关于创新的方法论问题。特别讲了要遵循创新的内在规律。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整个企业是面临巨大挑战的问题,全球也是有很大的挑战性问题。刚才四川的杨总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类文明的主题,是发展的主题。其实整个工业革命200多年走到今天,全球经济转型从制造经济,从以物的经济转为以知识的经济,这个问题对各个国家都是挑战,刚才有一句话非常重要,美国贡献了一个创新的制度。就是怎么研究创新、怎么推动创新、怎样实现创新,是大有学问的,把握创新的价值,认识创新的风险,等等是很有学问的,最近我们去中铁调研,把整个创新价值,从研发一直到产业化过程,分13级,第一级从科学技术概念开始,每一级都是经济价值,这些东西应该是整个产业界、企业界真正需要去面对的问题。所以专门给我们提出一个重大的问题,其实在推动创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讲创新的实质,是新技术、新知识引领的经济,这是它最本质的东西。新技术、新机制出来以后就是保护的问题,我们有大量的知识产权和新的技术出现以后,怎么保护?怎么应用这种有效的知识产权,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问题,也是企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们请中外知识产权网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总监傅耀先生,给我们介绍这往来的问题。
傅 耀:今天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跟在座的企业家作探讨,我个人是来自联瑞集团,是本次500强峰会的主席单位之一,我们这家机构在全国有70多家的分支机构,从规模和网络上来说,是目前中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的第一名。另外我想回到今天在探讨创新的问题,我必须说在探讨创新问题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不可避免,就是资本问题。资本本身是具有天然所谓主力性,其实我们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发现资本会在两个特别显著的领域,有爆发性的增长。一个是典型的泡沫型经济的领域,看过去欧洲曾经发生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个领域,就是创新领域,在历史中间,诞生了伏特,到计算机时代,诞生了IBM、微软这样的公司,到互联网诞生了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创新是很赚钱的,但为什么似乎中国目前在创新领域大家不是很愿意把资本投入进去,我个人感觉这中间与知识产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然,可能也有些企业家说中国知识产权似乎已经发展的不错了,在2012年无论是商标还是专利申请两都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在知识产权链上刚才所说的申请步骤,只是第一各环节,就是所谓的确权环节,但在后面两个环节,比如说维权和为权的领域,中国实际上做的不够,在维权领域现在遇到一个问题,需要从60分推进到80分的一个情况,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但我们做的还不够,我今天想探讨和各位一起来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在用权的领域,我们到底怎么去应用知识产权,怎么应用我们的创新成果,来给企业创造最大价值市场经济上的收益。我必须要说中国目前在用权领域,几乎可以说是需要从0分走到80分的情况。目前,在这块缺乏的实在是太严重了,这就是为什么目前联瑞集团需要联瑞知识产权交易融资与服务的平台,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将我们创新成果与资本之间形成非常密切的结合。
我们在看到整个创新成果,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中,我想借用佛家说自我修炼的三个阶段,叫发心、振心、用心三个阶段。发心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必须说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具有随机性,或者不见得是可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可以预测真正所谓全新的ID业到底在什么地方发现。第二个阶段是振心,是把创新的思维转为真正能够实现我们的产品化、产业化,有具体产品出现的过程。这时候就带来一个问题,资本到底要在什么样介入到创新成果中间,比如说在座的大企业,我们有很充足的资本,使得我们从第一阶段就开始进行投入,但事实上中国现在真正能够做这件事情的企业,确实是很少,我们是不是考虑从第二个阶段开始投入?同时还要告诉各位,事实上中国现在有很多创新的机构,既有能力,并且能投入第二阶段,还能产生成果。那我们再进行到第三个阶段再投入呢?不能说你投入每一块钱未来都会有10块、5块这样的收益。第三个阶段我们说所谓的用心成本,就是拿到目前真正具有创新的成果,我们去将它进行市场化的操作、产业化的操作,最后这一个阶段,我们目前正在着力全力推动的就是这样一个阶段过程,希望企业能够更多节省成本,将之前的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节省下来,用到最后的阶段去,比如说我们平台上目前有些大量创新成果,来源于地方。我们可能来源于很多民间发明人。其实在这个阶段中就涉及到前面所说的,我们发心的阶段,创新思维的阶段是不可控,有很多是来自民间。
第二,站在中国的角度会有大量来自于中国的高校和可研机构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是能够投入到企业间转化。
第三,我们有大量来自海外的成果。当然这点大家也了解,现在出现经济问题的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很多发达国家,现在经济增长也很缓慢,比如说最近收到一家韩国公司的委托,已经做了很多年,在20年前就开始进行自己在全国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在美国申请一千多项专利,在中国申请了400多项,过去整个经营情况,利润率也很低高,这几年不是那么的理想。所以想把它除了在韩国本地所具有的知识产权之外,在中国、美国、欧盟整体知识产权都可以直接转让给另外一家机构,我们就在推动这样一件事情,在推动它与中国对应的一家行业大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在与中国这家企业沟通中他们也感觉到能够成套直接将海外过去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成果转移到中国,这对中国的企业帮助是非常大。
另外我还想说第四个主要的来源,是在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大家知道硅谷创新梦和美国梦,有很多实现途径是技术人员做很长时间的开发,小公司被大公司并购了,于是就变成了一个股东,中国事实上看到这样的成果或者说这样的过程太少了,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像我们联瑞集团中外知识产权网也帮助过一家中小企业通过18个专利权来进行出资,同时合资方出了两个亿的现金,把这18个专利权评估到三个亿,双方合资,中小企业通过专利权的出资就占到一家5个亿注册的公司,60%的股份,整个中外知识产权网目前希望的是通过中国知识产权的应用,同时,我们联瑞集团又提供大量的律师事务所,专业的法律机构来保证知识产权在应用中的维权问题。我们真正希望做的是通过保障创新成果,能够实现经济价值。从而使得中国的企业家在拥有一定资本之后,更加愿意在创新领域进行投入。一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到底在不同创新时间点来进行投入都没有问题,但我们希望在选择泡沫领域和创新领域之间,或许我们的企业家会更加愿意投入创新领域的投入,所以我个人曾经开玩笑跟公司的人说,如果我们真的把中外知识产权网做好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也就被我们解决了。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傅总,站在当今技术创新非常前沿的问题上,给我们讲述技术交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应用中的重大问题。
刚才我们前沿讲怎么了解创新、认识创新、把握创新,都是面临我们中国企业很大的问题。感谢上述六位嘉宾围绕创新谈了很多重要的想法,分享他们很好的成功和经验,也提出应该思考的很多重大问题。按照预定时间我们已经到了,我们能不能延迟五分钟,请台下各位来宾,咱们再提两个问题。
提问:我提三个建议,问一个问题。在路径上建立连欧连欧的抗衡性,我建议徐工发起抵制日本。这是一个建议,可以不听。
第二,向宏达的杨主席,3000千亿的资产怎么激活,未来产融结合一定会成为宏达根本性的创新,而是用金融产品、技术、人才、服务激活你的工业链、产业链,乃至生态链。这恐怕是要探讨的关键,而且从国际上来看。
第三,向悦达提的,咱们中国玩的一个二百五概念,创新出来了,不归我,应用归他们,产业链的核心收费端被鬼子控制。而且应用广泛的不得了,可能会引起一场革命,要特别注意,不仅要创新,还要进行与创新相匹配的产业控制力量建设。正如,三大矿不是靠矿在运作,是靠矿链控制在运作一样。这是三个建议。
我最后钟相环的由董提一个问题,你们是否考虑过把创新当成一个管理体系,融合了却没有预算,质量管理、投资管理、战略管理以及运作,创新能不能拜托文科就文字口号面的探讨,能不能把创新打造成一套一个管理体系,这方面你们有什么思考?
由华东:谢谢白老师的问题。
从中环来讲,我刚才说的创新是四个入手点,应该说内部的关联是有的,但操作层面还没有形成整体,后面我们也想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效果,特别是您提到要把我们创新的结果,充分应用出来。这可能是中环后面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我非常感谢您提的这个问题,也希望您帮助我化解这个问题。
谢谢。
提问:我今天看到我们的主题是创新成就大企业,我发现台上的六位嘉宾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前面五位老总,都是创新性的企业,在他们的企业,技术创新也好,科技创新也好,都是比较重视。而最后一位嘉宾是我们傅耀先生,是知识产权的从业者,所以我想让傅耀先生对前面的几个企业,从知识产权方面进行评价,或者说傅耀先生觉得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个企业可能稍微会差一点?
傅 耀:这个问题很直接,我不敢说评价,前面听到过几个数据,像中国500强的企业,可能拥有的专利,或者有效专利,有500件的成果,我觉得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在整个企业知识产权架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之间彼此的配合问题,比如说有些专门是核心专利权,有些专门是外围专利权,有些专利仅仅用于控制我们市场竞争对手的,有些是我们真正用来自己创造自己的产出。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中国目前在企业的专利申请来说,仅仅在申请这个层面,需要做的是一个由大量积累专利申请,也就是量的积累,逐渐走向质的提升阶段,这中间涉及到我刚才说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之间的配合问题,在座各位都是大企业,我不敢说哪一家做的好,做的不好,我只是说整个中国企业未来需要做的方向,中国目前在知识产权从申请到维权,到最后使用的过程中,我个人作为从业者的感觉,我觉得是行政氛围偏重,市场应用的氛围偏浅,什么时候中国企业真的是为了市场来做知识产权,而不是为了政府来做知识产权,我相信我们就实现了一个真正质上的飞跃。
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最后一个提问。
提问:谢谢主持人最后一个机会让给了我。我刚才听了大家都在讲创新,我们台上都是六位非常大的企业,我代表一个中小型的企业提一个问题,其实创新现在是所有企业界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并且对于我们相对中型的企业来讲,我们也在制定科技创新的战略,毕竟我们战略也结合知识产权的东西,因为科技成本必须是要经过保护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刚才我听我们的傅总提到一个话题,三阶段的理论,在制定科技创新的时候也发现一个问题,有一定自主研发的能力,但资本投入其实不太可能像大型的国企,或者说大型的企业投入那么强,我们希望在傅总说的三个阶段,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取得平衡,通过自主研发的能力,快速吸收,形成我们竞争的优势,现在市场讲究快。我们在这里遇到一些问题,希望您给我们解答一下,在战略制定上有些什么好的思路?或者有哪些好的成功实践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谢谢。
傅 耀:很感谢,没想到两个问题都连续问到我这边,可能大家对知识产权比较关心。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我们研发经费受限的情况下,在创新战略过程中就需要更考虑知识产权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问题。我们过去服务过的一些企业中,表现出典型的轻资产,可能我们开玩笑说,那家企业最值钱的就是老板自己的脑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这个老板本身创新能力很强,能够产生大量的创新成果,后续会有资本的介入,当然介入过程目前在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的投资环境下,会发现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说中国目前的天使基金似乎做的存在一些问题,在风投会要求我们中小企业本身是需要进行前期投资,创造稳定的价值之后才会考虑给你做这样的投资。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更加希望说的是,我们能够实现说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相对紧密的合作,我们相信通过相对小一些的企业,与在座大企业的合作,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入股也好,技术也好,对中小企业帮助都很大。
关于您的问题,我就回答道这里,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最后几位嘉宾的提问,也感谢六位嘉宾,我们耽误了几分钟,这证明创新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在当今中国有各种各样的话题,但引起共识、引起高度的话题是创新,只是说搞得不好,方法要研究,没有说创新要不要搞,少有取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另外创新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话题,我们会谈到前瞻、结构调整、当下企业生存和发展,会谈到全球产业变革,或者成为全球领先级的企业,全球性的企业,等这些的重要目标。
另外创新又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话题,你看白老师一两分钟的发言,一口气提出四个问题。既是产业控制权的问题,像这样重大的问题,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都是我们企业界、产业界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其实对于创新的概念,刚才白老师讲了非常好的话,要从概念上落到实处。这是中国经济学界,中国企业管理界,要研究的学术问题,也是产业界、企业界研究实践的问题,也是政府有关部门要研究的战略和政策问题。我们最近也有一个研究,我们分析当今各种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经济政策,有一个大体的感觉,当今基本政策管理制度大体上是适应传统经济的模式,而不适应创新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不是我们搞错了,我们现在有人批评政府这儿错了,那儿错了,其实是这样,全球转型刚刚开始,提出创新经济发展也就最近几年,十年的事,欧洲大体上2007年提出来,中国2004年提出来,都是这个时间,而这种转型发展富有全球性的挑战,说自己干的不好,其实欧洲人干的也不好,英国人就找不着出路,西班牙人也不知道干什么,美国是创新的国家,大体好的是硅谷,纽约还不错,我想说这个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人类面临的挑战,从过去200年仅仅关注物质生产,物质投入转向以知识的投入为主要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人类面临的大挑战。所以不会、不了解、不熟悉是正常的,有问题是正常的,但是有今天这么多领先企业在思考,有这么多参与的企业也是全国优秀的企业参与,我相信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提高,中国产业发展的前景一定非常美好。
我们上午的讨论,到这里结束,谢谢各位参加者,谢谢各位来宾。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