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加深及科技信息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环境正面临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GDP增速将保持在4%-5%,企业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2024年中国人力资源市场报告》显示,约20%的企业在经济困难时裁员,15%实施降薪。单纯的裁员或降薪已不足以应对当前形势,企业亟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提升组织韧性和市场适应能力。
经济波动、疫情后不确定性和技术变革加剧了企业在人才配置、绩效管理和灵活用工模式方面的挑战。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成为行业广泛关注的议题。业内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在探索系统化、战略化的管理路径,旨在既优化成本和效率,又增强组织对外部波动的应对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中鼎集团副总裁、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袁见2023年发表的论文《金融危机下企业人事管理的转型与升级》引起了业内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论文提出企业应将传统“人事关系式”管理向“能力素质式”转型,从“经验型”向“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升级,并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演进。这一系统思路不仅为企业应对经济波动提供可行路径,也被多家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在实践中引用和借鉴。业内专家、专业协会以及行业媒体普遍认为,袁见的论文提出的系统化管理方法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对企业管理模式转型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浪潮海岳HCMCloud通过其数字化系统帮助某股份制银行实现从静态、单维管理向动态、多维协同管理的转变。系统通过数据校验、线上审批和动态预警功能,使企业能够实时监控人力资源状况,优化工作流程,及时调整人力配置。结果显示,银行在提升人力效率和实时管控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改善,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和系统化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
中鼎控股集团则通过推行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看板,结合RPA自动化技术优化管理流程,实现数据驱动的效能监控。在仅半年时间内,人力成本率下降7%,员工工作效率提升20%。这一实践验证了论文提出的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显示数字化与自动化工具在提升组织应变能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增强整体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案例也被行业内培训、咨询机构和学术研讨广泛引用,进一步证明论文在实践中的影响力。
从本人过往项目经验来看,袁见所倡导的“灵活用工与优化配置”已成为许多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策略。尤其是在供应链和服务业,通过核心员工+外部专家+弹性用工的组合模式,企业能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持应对市场波动的敏捷性。这一点在多个案例中得到验证,也成为行业共识。实践表明,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不仅是工具或流程的更新,而是文化、机制和技术的系统重构,最终实现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在数字经济加速推进、人口结构持续变化的宏观背景下,传统人力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高频波动、高竞争强度的市场环境。结合金融行业实践经验,企业在转型中发现,将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人事事务管理升级为战略性的人力资本运营,能够有效提升组织韧性和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尤其是在人才配置、绩效管理和灵活用工模式上,通过精细化、科学化和多维协同的系统实践,企业不仅改善了内部效率,也增强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这表明,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正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与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作者:许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