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赋能电力高质量发展

2023-06-21 09:49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赋能电力高质量发展

  6月20日,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举办的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赋能电力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凝聚行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除了电力建设发展大会主论坛外,另设置电力建设科技创新、国际电力工程可持续发展、电力建设职工健康提升、电力建设质量安全、电力建设数智化发展、风光大基地创新发展、电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以及电力企业ESG等8个专题论坛。

  首届诺贝尔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会长王思强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徐树彪,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贺晓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树臣等企业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演讲。原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国家公务员局原副部长级副局长杨春光,以及各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建设集团的领导和专家共计25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

  解振华在致辞中表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当前,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电力建设行业碳排放在能源行业中的占比超过40%,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力建设是排头兵。过去十年来,电力建设领域积极推动行业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解振华表示,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体,未来随着这一比例的逐渐增加,能源结构将日趋完善,新能源将代替煤炭成为新的翘楚,未来电力将更加绿色和低碳。电力建设行业包括勘察设计、施工、调试、监理等环节,电力建设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转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前提和核心,对整个工程的节能降碳起到基础和全局的作用,要不断吸纳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搞好电力建设工程的绿色低碳设计,才有可能实现源头降碳。所以在发展路径上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全面提升电力工程低碳设计水平,大力推动低碳施工工艺及方法应用,不断提高电力建设的智能化水平,持续加大绿色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强新材料、新装备碳减排功效研发及应用,加强电力建设全周期的生态保护,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前瞻性能源技术创新力度,持续加强低碳人才能力建设,加强低碳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电力建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努力探索电力建设行业节能降碳空间。

  余兵在致辞中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历史进程已全面启动并加速推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电力建设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电力建设质量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目前,全国在建规模以上电力工程近6000个,包括大量电源、电网项目,没有过硬的建设质量,投产后必将影响电力设施甚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二是电力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是快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保障,当前电力建设工程更多使用盾构机、无人机放线等先进装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电力工程建设进度。三是电力建设降本增效有助于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战略目标,施工的工艺改进、方法优化、方案完善,减少了原材料消耗,降低了碳排放。

  余兵提出,电力建设行业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多元赋能持续提升电力建设安全水平,助推电力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来电力建设行业应注重,一是强化落实电力企业主体责任。各企业要紧紧抓住安全生产“牛鼻子”,不断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拧紧责任链条,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加强检查指导和监督考核,倒逼主体责任落实落地。二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各企业要持续完善安全质量制度体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并结合工程实际,及时制定发布安全质量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加大制度宣贯力度,将规章制度作为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全体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一线人员遵章守纪的意识。是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各企业要根据建设施工管理需求,认真制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科学设置培训科目内容,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四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各单位要加快推进“互联网+电力建设”工作,推动建立覆盖全行业建设施工人员的信息管理平台,记录培训内容、技能水平、从业经历、信用信息等;要积极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广泛应用安全视频监控、沉浸式安全教育体验、安全隐患和违章智能识别等技术;要按照“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的要求,有效发挥高危作业机械替代技术作用,减少人员暴露风险,防范人身事故发生。

  赵鹏高在致辞中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向大会表示祝贺。他表示,近三年来中国的“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我们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政策措施,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我们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 4.8 亿千瓦,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 50.9%,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装机。我们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树立重点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标杆,引导传统行业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我们稳步夯实“双碳”工作基础,推动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我们完善支持政策和市场化机制,深化能源领域价格改革,推动出台碳减排支持工具。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赵鹏高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抓好4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能源革命。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票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有序推进新旧能源转换替代。二是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引导传统行业改造升级、产品设备更新换代。推进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三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全链条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路径。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激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培育经济增长绿色新动能。四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出台重点行业和产品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优化能耗双控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杨昆表示,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电力建设的关键支撑。经过全体电力建设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实现了发电装机容量10年翻一番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实现了电力技术和装备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135万千瓦高低位布置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投入运行,煤电超低排放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投入运行,水电工程建设能力和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成套制造能力领跑全球;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1100千伏直流等级的输电技术,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成功投运,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世界领先;全球单机容量、风轮直径最大的18MW海上风电机组完成研发并下线;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创造26.8%的世界最高纪录;全球首个具有四代技术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核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主要技术和安全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杨昆表示,未来电力建设行业一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助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形成以电为核心,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新型能源体系。二要践行 “忠诚担当、求实创新、追求卓越、奉献光明”的电力精神,用更多凝聚中国创造、体现中国质量、代表中国品牌的大国重器、大国工程,为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再立新功。三要持续提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以“追求卓越 铸就经典”的国优精神和“安全、适用、精细、创新”的鲁班精神,持续激发磅礴电建作为,形成强大生态合力,开创电力工程建设新局面。

  王思强表示,中国电力建设行业始终坚持把质量提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十年来,共有315个电力工程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含金奖69项),年均约32个,占所有工程奖项的比例超过10%,为各行业之最;共有49个电力工程项目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205个项目获得中国安装之星;去年首个电力优质工程参评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并获奖,对推动电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行业引领作用。

  王思强强调,电力建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我们要聚焦主要矛盾,推动创新发展,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思维,从提高要素流动性以及空间配置效率出发,发挥产业链建设的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要建立数据市场,推动共享发展,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之后,努力实现从1到N的裂变。

  王思强指出,现在全国正掀起高质量发展热潮,我们电力建设行业绝不能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大潮中作壁上观,要主动出击、团结奋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比起来、学起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电力建设企业要与国家要求、其他行业和其他一流企业比对,时常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牢牢把握工作正确方向和主动权,全力推动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及政策措施在电力建设行业落地落细落实,促进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及时跟进学习国家政策文件,掌握最新的形势判断、工作规范、任务目标、方法路径,保障工作有序开展。要多学先进工作理念、宝贵经验、有效做法,立足电力建设行业实际,科学合理借鉴,以他山之石、攻“电建”之玉。

  邓建玲在演讲中表示,能源电力是人类活动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当前,能源领域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8%,而电力建设行业碳排放占能源领域排放总量的40%以上。随着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持续提升,电力替代稳步推进,部分碳排放将从其他终端用能领域转移至能源电力建设行业,同时,我国95%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因此,能源电力建设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

  邓建玲说,我国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坚实步伐。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长2.8倍、占比超过5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7.8个百分点、达到17.5%。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3年超过1亿千瓦,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年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同时,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70%。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折算的碳减排量、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少的碳排放量,合计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可以说,我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处在了全球能源转型的最前沿。

  邓建玲表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作为一个经济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和油气消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大型经济体,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些年来发生的国外能源危机和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现象,要求能源电力建设行业转型既要锚定长远保持定力,又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兼顾好“三个目标”。一是安全稳定。立足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底线思维,先立后破,推进化石能源有序减少和非化石能源可靠替代,加强能源电力综合保障,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二是低碳清洁。优化能源电力结构,做好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的“加法”和传统能源碳排放的“减法”,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三是经济高效。坚持节能优先、提高能效,在各方面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通过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更低成本带来更大产出,以可支付的价格供应更充足可靠的能源电力。

  贺晓柏表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重点在于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格局、以绿色高效为导向的能源消费生态、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能源技术变革、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的能源治理体系。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力生产绿色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生产消费数字化的平台枢纽。数字化绿色化“两化”协同是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两型”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两型”建设效能的关键所在。数字电网是“两化协同”的集中体现,在“两型建设”中正在发挥关键载体作用。

  徐树彪表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要勇于担当起“三大责任”,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见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在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在部分社会资本看不到、不敢做、不想做的关键领域,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攻关“卡脖子”技术,布局战略性前沿技术。国有龙头企业应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加主动作为,共同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徐树彪表示,国家电投始终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牵头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型燃气轮机”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勇当产业链链长。以核能重大专项“国和一号”产业链为例,通过核电重大专项,我国建立了八大体系,产业链整体实现从“二代”到“三代”跨越式发展。再比如重燃重大专项,国家电投直面行业困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高效统筹全国60余家单位、5000余名技术人员参与专项攻关,以“小核心、大协作”的方式,初步打造出支撑正向研制的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引领技术研发。正在建设上海临港重型燃气轮机试验电站,支撑自主研制走完零件级、部件/系统级、整机级再到联合循环的试验验证全过程。

  冯树臣表示,国家能源集团在国家和人民能源电力安全底线思维下通盘谋划,主动担当能源基石、经济标兵、转型主力、创新先锋、改革中坚和党建示范,坚决扛牢“能源供应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公司使命。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实施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电保电力稳定、以多元快速保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以一体化数字化保公司综合实力提升、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四保一大”发展路径。

  冯树臣介绍,国家能源集团致力于煤电化路港航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布局煤炭绿色开发、煤电清洁高效、运输物流协同一体、现代煤化工高端多元化、新能源创新发展。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销量占全国约18%,以不到全国 11% 装机贡献全国约 14% 发电量,供热总量全国第一,创造了国能特色能源保供新路径。世界500 强排名升至第 85 位,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引擎强劲,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国家能源集团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开发,煤矿智能化技术及建设覆盖率达100%,攻克了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技术,煤矿开采全员工效达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会上,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发布首期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简称CEPI)和中国电力建设发展指数(简称PCDI),这是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首次发布,也是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历史上首次对外发布电力建设相关指数,填补了行业在清洁能源景气和电力建设发展指数信息方面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秘书长祝慧萍对首期发布的CEPI和PCDI进行了介绍。其中,CEPI在报告期内指数呈总体上升态势,2020年一季度CEPI为101.21,2023年一季度CEPI为109.14,期间增长7.93点,景气指数始终处于较景气区间,中国清洁能源建设状态持续发出“向好”信号。PCDI方面,综合2020年一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的指数变化趋势,PCDI四个分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电力建设增量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加大,电力建设绿色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规模有序发展,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据了解,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是通过对我国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和核电)建设的季度采集数据信息经过相应模型研究计算出来的指数,具体分析研判清洁能源投资、建设和投运等要素对宏观经济、对社会低碳发展的贡献作用,反映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所处的状态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力建设发展指数是通过对我国电力建设行业的季度统计采集数据经过相应模型计算出来的指数,具体包括宏观经济影响分指数、绿色发展分指数、产业规模分指数和经济效益分指数等四个分指数,用以反映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状态以及发展趋势。PCDI的取值范围为0-100之间,越接近于100表明电力建设行业发展状态越好。

  此外,为践行碳中和理念,本次大会承诺实现碳中和。大会特别邀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依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对本次大会活动的碳排放进行核查并进行碳中和评价,这也是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在业内率先开展“零碳”会议的具体实践。

  同时,大会公布了电力建设绿色建造水平评价结果。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原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国家公务员局原副部长级副局长杨春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会长王思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潘敬东,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贺晓柏,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许晓斌为绿色建造三星工程代表颁发证书。

  中国电力建设发展技术装备展同期举办,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南方电网等40多家电力建设企业参展。


点赞()
上一条:2023中国智能体雕学术高峰论坛在南京美莱隆重召开2023-06-20
下一条:2021~2022(第七、八届)人民好医生典礼 暨《2021~2022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发布仪式在京举行2023-06-21

相关稿件

晏志勇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9-12-24
中国电力发布新战略 到2023年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70% 2021-10-25
中国电建:牢记使命担当 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2022-10-15
中国电建:牢记使命担当 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2022-10-09
李小琳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2015-02-03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