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速融合

2025-07-07 14: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阅读
 
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速融合

一台机器人化身“银色舞者”,现场跳起了电影《功夫》里的“斧头舞”,亮相、跨步、挥手、转身……一整套动作节奏准确、铿锵有力。

近日,记者来到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数个直立的人形机器人映入眼帘,它们被天花板吊架垂下的一根根缆绳牵引着双肩,如同木偶戏中准备登场的演员。

随着缆绳解绑,其中一个身高1.38米、体重40多公斤的机器人被工作人员“唤醒”,它先站稳脚跟,然后开始原地踱步,等待下一步指令。

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这个产品代号为PM01的机器人配合着摆臂一步步前行,“身体”始终保持着平衡。

在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都凝聚着具身智能、运控算法、动力关节等一系列技术突破。

PM01机器人在2024年12月发布,全身拥有24个自由度,腰部配备320度自由旋转电机,这使其能够胜任大量“高难度”动作,在今年2月完成了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这套舞蹈,机器人经历了跌倒、被扶起、再跌倒、再被扶起……对于研发团队而言,跌倒并不意味着失败,因为他们相信,每次跌倒都是在为下一次“站稳脚跟”打牢基础。

“我们致力于通用智能机器人及行业场景方案,人形机器人是主攻方向,目前已实现从核心算法研发到关节驱动的全面自主设计。”众擎机器人科技联合创始人姚淇元说,目前正在加快攻关机器人自主“跌倒爬起、灵活避障”等能力,为日后在更多场景的应用创造条件。

勇做尖端科技弄潮儿的“底气”,来源于誓把关键核心技术攥在手里的“心气”。

在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个白色的立式送餐机器人在展示区里来回穿梭,迎宾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产品也陈列其中,“忙碌”的送餐机器人时而绕过它们,时而穿过其间,总能灵巧地避开障碍。

“身法灵活”的关键在于这台机器人拥有三组足够灵敏的“眼睛”——3D视觉传感器。

记者凑近展台仔细端详,一颗“机器人之眼”被拆解为一个个细小的零件,呈现出精巧的内部结构。这是一款由该公司推出的3D摄像头,由镜头、传感器等部件构成,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一块大小仅9毫米见方的“MX6600”芯片。

MX系列芯片是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用于3D视觉感知的深度引擎芯片,它在3D视觉技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处理从传感器获取的深度数据,实现高精度3D图像重建。2015年,该公司研制成功该系列第一代产品,一举破解了国内3D视觉感知领域“缺芯少核”的难题。

“专注”是攻坚科技难题的不二法门。多年来,团队一心扑在研发各类机器人“眼睛”的工作上,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单项冠军”。

如今,国内市场上平均每10台服务机器人里,就有7台拥有奥比中光的“眼睛”。“我们注重钻研核心底层技术,芯片产品经历了多次迭代,目前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主流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公司之一。”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说。

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来自不同学科、针对不同需求的机器人研发团队共享场地,面向未来科技发起攻关:从大型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到微纳米医疗机器人……在这里,机器人的模样和价值被赋予广阔想象空间。

陈列台上,工作人员拿起一个拇指大小的透明瓶子进行展示。乍一看,瓶内只是装有一些深色浑浊液体,但当它被放到显微镜下后,记者才看到它的“真容”——一个个形如“颗粒”的磁性微纳米医疗机器人。

这些微纳米机器人设计用于通过栓塞术等操作,对早期肿瘤进行辅助治疗。研究人员将它们注射到患者血管里,机器人形成集群,可在体外磁力的控制下移动到肿瘤所在的区域,通过在肿瘤周围的血管内形成栓塞,将肿瘤的各条供血通路堵死,从而令肿瘤缺血“饿死”,以此探索治疗早期肿瘤。目前,该研究已开展大动物活体实验,有望在未来用于肿瘤精准治疗。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说,研究院重点关注技术在能源、交通、智能制造、城市运维、医疗康复等领域的落地应用,联合多家头部企业持续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力争成为相关产业的推进器。

良好的创新氛围,让机器人产业生根发芽。数据显示,近年来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底,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00余家,2024年新增企业14000余家,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

从深圳放眼全国,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正加速融合,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建立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触摸机器人的“钢筋铁骨”,创新脉搏强劲有力。

点赞()
上一条:“数智融合,协同赋能”——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在京举办2025-07-04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稿件

机器人全产业链加快创新发展 2023-09-17
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速融合 2025-07-07
抓住“机器人+”产业重大机遇 2023-09-23
预计2026年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2024-10-20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机器人产业加快升级 2023-08-18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