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年国内外形势复杂,很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加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积极主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然而据《半月谈》报道,时至今日,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仍在滋生变了味儿的政商关系:有的政府官员精通“空手道”,企业给钱送礼就“亲”,不给不送就“清”,亲疏关系明码标价;有的政府官员擅长“金钟罩”,与圈子内的企业相处亲密,与圈子外的企业分得格外清楚;有的政府官员习惯“打太极”“踢皮球”,对企业表面态度亲切,办事却推诿拖拉……
政商关系古已有之。从百姓的角度看,政,无外乎政府机构,掌握权力;商,也就是商贾企业,拥有资金——简单来说,政商关系就是“权”和“钱”的关系。有人所说,能否处理好政商关系,往小处说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往大处说则影响到民族兴亡、国运盛衰。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使用“亲”“清”二字系统阐述了新型政商关系。亲,本意为感情深厚,关系密切;清,一般是没有混杂之物,引申为廉洁等意。总书记用这两个字,为政商关系明确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那么如何理解“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简单来说,“亲”是有底线的“亲”,“清”是有原则的“清”。
所谓“亲”,就需要各级部门、党员干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以好朋友的姿态真正了解企业所想、所需,并及时提供精准到位的服务。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企业家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用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而“亲”的底线就是依法依规、公平公开,决不能毫无顾忌、不分彼此,甚至私相授受, 形成“利益同盟”“圈子文化”。
怎样才能不逾越“亲”的底线?“清”至关重要。秉持“清”的原则,要求政商二者在“亲”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距离,真诚坦荡在桌面上讨论问题、解决困难。然而在报道中说,一些党员干部面对企业“油盐不进”,以“甩手掌柜”“软拒绝”等方式将企业的一些正常诉求拒之门外,该见的人不见、该办的事不办。这样的做法“清”是“清”了,但完全是一种“置身事外”的“清”,对企业诉求、地方发展完全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从根子上说,属于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
送钱“亲”,不送“清”;圈内“亲”,圈外“清”;只求“清”,从不“亲”——从报道来看,这里面所提到的现象无非是以“亲”为借口,谋一己私利;以“清”为理由,行“不为”之实。这不但与新型政商关系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更违背了党纪国法。
让政商关系回归本真,关键在于各级职能部门和党员领导干部严格守好政治底线,做到既不逾越制度红线,不以“权”逐“利”;又要强化担当作为意识,秉承公心为企业办实事。做到这一点,必须扎紧制度笼子,既要坚决查处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也要对不作为、慢作为等“独善其身”的做法予以及时查处、纠偏。唯有如此,才能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奠定坚实基础,引导、规范各级政府部门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