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2023-03-15 14:23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 次阅读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3月6日

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

(2023-2027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聚焦建设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惠民富民,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坚持全球视野、创新思维,以建设现代化旅游强省为统领,着力构建“一体两翼五带”(构建一体:对接京津共同打造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发展协同体,形成两翼:以雄安新区为核心的南翼、以张北地区为核心的北翼,打造五带: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太行山旅游带、渤海滨海旅游带)、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发展新格局,旅游综合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实现倍增,产业规模和质量进入全国前列。

  2023年,旅游强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效益不断增强。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70家,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35个,建成河北旅游名县10个,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500个以上,建设重点项目400个以上,全省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8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9300亿元,全面恢复到2019年水平。

  到2025年,旅游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产品体系、产业结构、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化、数字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更加丰富。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200家,建成河北旅游名县30个,世界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取得进展,全省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3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

  到2027年,现代化旅游强省基本建成,现代旅游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产业规模和质量进入全国前列。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230家,建成河北旅游名县50个,世界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3.6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高质量旅游目的地培育行动。

  1.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京津共同推进京津冀旅游发展协同体建设,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积极融入后奥运经济,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把崇礼打造成世界冰雪爱好者首选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秦皇岛、承德、雄安新区等地的品牌影响力,推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依托世界文化遗产等优势资源,推进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与清东陵、清西陵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2.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闲首选目的地。高标准开发京津周末游旅游产品,做强自然深呼吸、文化漫步者、潮流畅玩家、康养微度假4类拳头产品,精心打造冰雪运动、海滨度假、温泉康养、乡村游乐、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特色旅游产品。坚持市场化思维,为京津游客提供人性化、精准化服务,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

  3.打造河北旅游名城名县。以打造旅游名城为引领,辐射带动区域旅游。结合城市职能定位和县(市、区)旅游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实现错位发展,抓点连线成面,大力支持核心项目建设升级,畅通县域旅游交通,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盘活区域旅游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名城。以打造旅游名县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河北旅游名县创建行动,利用5年时间,每年创建10个河北旅游名县,省、市分别制定要素保障支持政策,让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变成旅游名县、强县,构建以名城带名县、以名县耀名城的整体格局。

  (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二)实施高品质旅游产品打造行动。

  1.着力创建高等级景区度假区。按照“成功创建一批、建设提升一批、重点培育一批”的原则,梯次化推进高等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动唐山南湖·开滦、衡水湖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唐山国际旅游岛、中国马镇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五带”旅游布局中打造一批高品质4A级景区和主题型省级旅游度假区。

  2.精心培育新业态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一批旅游街区、文化和旅游小镇、主题乐园、旅游综合体等新业态产品,鼓励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积极引入帐篷露营、天文观测、户外运动、非遗课堂、创意餐厅等创新型产品,推出沉浸式音乐、戏剧、演艺剧目,增强游览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3.全力打造旅游主题线路。重点推出彰显河北优势资源特色的八大主题线路品牌,即以西柏坡等红色经典景区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之旅、以白石山等自然生态景区为代表的绿色生态之旅、以北戴河等滨海度假景区为代表的蓝色滨海之旅、以崇礼等滑雪度假地为代表的银色冰雪之旅、以避暑山庄等文化遗产为代表的金色文化之旅、以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民俗休闲体验景区为代表的多彩民俗之旅、以唐山开滦等工业旅游景区为代表的工业文明之旅、以“河北游礼”品牌体系为代表的文创精品之旅。

  4.打造旅游餐饮产品集群。构建“冀菜”餐饮品牌体系,打造塞外宫廷宴、直隶官府宴等一批特色文化餐饮品牌。打造旅游美食线路,推出“河北美食地图”,串联代表性景点、人文古迹和地方特色美食、非遗美食,形成一批主题性旅游美食线路产品,提高旅游与美食的融合度和伴随度。高标准打造一批旅游美食地标、示范店、特色店,培育特色餐饮网红打卡地,形成文化浓郁、多业态融合的特色商业街、美食集聚区。在龙头景区,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餐饮名店、中华老字号,支持经典冀菜非遗传承人进驻景区开设美食店,形成一批高品质餐饮旅游景区。

  5.大力提升重点旅游要素品质。围绕河北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冰雪文化、草原文化等度假酒店和主题酒店,培育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和客栈,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住宿体系。培育一批文创和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一批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旅游商品离境退税品牌购物店,培育高品质文化和旅游商品消费集聚区。培育引进旅游演艺龙头企业,开发中小型、主题性特色演艺项目,打造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演艺精品。

  (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三)实施高标准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1.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借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打造“三地四场”(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天津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世界级航空机场群,畅通境外游客入冀交通。优化省内航线网络结构,推进重点旅游地区、交通节点建设通用机场。以北京、雄安新区、石家庄等高铁枢纽为核心,培育京广、京沪、京沈、京雄、石太、石津等高铁旅游线路。推动秦皇岛邮轮码头加快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发展培育海上旅游客运和邮轮航线。完善公路路网布局,实施通景公路质量提升工程,推动旅游客运线路覆盖3A级以上景区。建设提升张承坝上、长城、太行山、大运河、滹沱河、渤海沿线等旅游风景道,构建“三横三纵”环京津旅游风景道体系。

  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观景平台、停车场、驿站、旅游功能服务区、应急救援等配套服务设施,构建功能完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公铁空海客运交通枢纽和城乡重要旅游节点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开通运游线路,完善旅游集散体系。推动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品质提升,做好C级营地品牌推广。实施旅游厕所质量提升工程,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

  3.强化智慧旅游建设。增强旅游科技支撑力,推动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培育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示范项目,引导云旅游、云直播等新业态发展。大力推进旅游服务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我省旅游重点县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统筹推进省内各级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强化旅游大数据研究应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旅游信息服务、市场运营、管理决策等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推动全省“互联网+旅游”服务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4.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和水平,推动旅游企业开展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实施导游专业素养提升计划,构建导游服务综合评价体系。严格依法对旅游经营服务实施监督检查,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诚信经营。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规范游客出游行为,开展文明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升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水平,优化旅游环境。

  (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四)实施高能级项目引领产业提升行动。

  1.抓实项目建设。围绕国家战略和“五带”建设,高标准谋划、引进、建设、竣工一批优质文化和旅游项目。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及后奥运经济发展等重点任务,谋划引进建设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旅游项目。深入推进中国古动物馆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张家口堡文化保护发展等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翠云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融合标杆项目建设,聚焦温泉康养产业谋划落地一批旅游休闲业态项目。优化项目服务管理,深化包联机制,实施观摩拉练,强化督导考核。

  2.大力招商引资。优化政银企文化和旅游项目合作平台,积极引导各类基金投资旅游项目。依托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平台,开展百强企业河北行、投融资峰会等产业链招商。面向京津苏浙鲁等重点地区开展专题招商,围绕外省知名商会、工商联以及央企、国内龙头企业开展小团组招商、以商招商,依托各类招商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招商,全方位引入战略投资,推动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全面提升和盘活存量旅游资产。

  3.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国有和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战略重组,支持龙头企业跨领域发展。扶持“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推动新业态企业创新发展。实施文化和旅游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行动,支持重点企业加快主板上市。加大总部文化企业引进力度,推进央企落户河北。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积极为文化和旅游企业送服务促发展。

  (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五)实施高水平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行动。

  1.打造融合发展平台。高标准办好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统筹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旅游区域合作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深圳文博会等大型活动对推动“旅游+”的平台聚合作用,通过“活动搭台、旅游唱戏”,孵化打造新产品、新业态、新项目。

  2.推进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旅游城市、景区、村镇、街区文化内涵,推动“文化进景区”和“景区秀文化”双向发力。统筹保护与利用,推进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暂定名)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衡水内画、曲阳雕塑、大城红木等文化产业完善提升、做大做强,打造具有旅游功能的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

  3.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挥我省革命文物资源优势,推出革命文物展览精品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片区化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利用重要节日和节点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红色氛围。开展红色讲解素质提升行动,提高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的本领。

  4.积极拓展“旅游+”广度深度。以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农事体验、乡村休闲、民俗文化等高品位乡村旅游。在环京津区域开发集高端医疗、康复疗养、休闲养生、户外运动为一体的健康旅游产品,构建“医、养、游、食、研”全链条康养旅游体系。围绕崇礼冰雪、秦唐沧滨海、坝上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沧州武术、邯郸太极拳等特色文化,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充分利用5G、大数据、元宇宙等新技术,开发智慧旅游新产品、新模式、新场景,推动数字旅游发展。同时,推动旅游与工业、商贸、研学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融合发展新产品。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文物局,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六)实施高效能旅游综合消费促进行动。

  1.优化旅游消费结构。繁荣假日旅游经济,开发设计“一日游”“周末游”“微度假”等假日旅游精品线路。繁荣发展夜间旅游经济,依托城市商业综合体、街区、重点景区等,开发特色鲜明、高附加值的夜经济旅游产品体系,培育打造一批“不夜城区”和“夜色景区”。促进线上旅游消费,发展虚拟景区、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消费新业态,开发线上营销、线上预订、线上购物等功能,加快数字文旅发展。促进淡季旅游消费,鼓励各地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季节特点的冬季旅游优质产品,做热冬季旅游市场。

  2.培育旅游消费热点。加强对旅游消费场所的引导扶持,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为文体商旅综合体,鼓励地方特色商品购物区建设,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步行街和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定制旅游、医疗旅游等健康旅游业态,引导旅游环保消费和绿色消费行为。促进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有机结合,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增强旅游休闲消费功能。抢抓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4个河北自贸试验区发展机遇,积极引进免税购物、文化餐饮、医疗养颜等国际品牌和机构,引导出境旅游消费向国内转化,做大做强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3.加大旅游促消费力度。设计推出“京津冀文化旅游一卡通”,进一步激发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市场活力。鼓励各地推出旅游惠民卡,组织举办旅游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支持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激活旅游消费能力。指导各地组织开展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培育打造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引爆点”和“增长点”。

  (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七)实施高精准旅游市场营销宣传推广行动。

  1.精准策划宣传营销内容。持续扩大“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品牌影响力,聚焦京津核心客源市场,突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主题,开展品牌形象、精品线路、优惠措施等宣传,梳理推选“十大必游”网红打卡地、周末休闲目的地、最美自驾线路等畅销产品。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中远途客源市场,大力推介激情冰雪、锦绣长城、风情运河、壮美太行、浪漫海滨、红色胜地等特色产品。针对境外客源市场,加大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力度。

  2.拓展立体化营销推广渠道。完善河北文化和旅游融媒体宣传机制,深化与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合作,推出一批影响力大的宣传精品。用好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营销。利用在线旅游平台打造河北文化和旅游旗舰店,集中展销热点旅游产品,加强大数据分析,细分客群精准推送。在重点客源市场的火车站、地铁、商圈等开展宣传营销。发挥省外、境外旅游推广中心作用,加强营销推广。借助国内外重大活动和赛事平台,多角度展示推介河北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产品。

  3.强化全维度营销方式创新。加强原创IP营销,引导扶持主题创作与创意植入相结合,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影视等多种形式打造河北旅游热点IP。加强消费体验营销,精准策划营销卖点,通过邀请网红打卡体验、设置互动话题等方式开展互动式兴趣营销。加强科技场景营销,借助元宇宙、XR(扩展现实)等新技术新形式,打造河北旅游虚拟体验馆,推出系列数字文化和旅游体验产品,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的体验营销。

  (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落实。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构建政府主导,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实施体系。统筹省、市、县三级力量,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实施方案,建立推进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分年度制定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加强实施情况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二)创新完善政策,夯实发展基础。推动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积极保障省、市重点旅游项目用地。优化经营性旅游项目用地政策,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业,鼓励村集体和居民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住宅依法依规发展旅游业。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针对文化和旅游项目的特色金融产品。精准制定针对研学旅游、体育旅游、邮轮旅游、康养旅游、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支持政策。实施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加强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建设,推进旅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三)优化发展环境,守牢安全底线。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文化和旅游市场稳定有序。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展览、导游、解说、宣传等方面的内容指导审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行业监管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点赞()
上一条: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激发企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23-03-07
下一条: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2023-03-25

相关稿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企业上市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3-02-23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2-08-15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若干措施的通知 2022-04-14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 2022-11-15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2-06-09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