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科技与绿色并进:北汽福田如何把 ‘双碳’目标转化为商用车新质生产力

2025-09-30 11:32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科技与绿色并进:北汽福田如何把 ‘双碳’目标转化为商用车新质生产力

在2025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向世界宣布了到2035年的自主贡献目标:温室气体比峰值降低7%-10%、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30%、风光装机达2020年6倍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

20c7b3417b9944ec872b30c4401fb823.jpg

这一宏伟蓝图背后,是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决心。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之一,汽车行业尤其是商用车的绿色转型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战场之一。把国家目标转为“可交付”的商业路径,北汽福田已展现出了商用车头部企业的执行效率。2025年4月,北汽福田发布首份ESG报告,系统呈现了企业在环境、社会与治理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到2028年实现碳达峰、2035年实现核心工厂碳中和、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目前北汽福田已有6款车型获商用车首批碳足迹标识认证,这一认证不仅体现了产品的环保性能,更为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了“绿色通行证”。

绿色转型不能仅靠口号,而要靠技术、标准和生态体系的建设来支撑。

其发展须深度融入国家战略,肩负推动社会进步、创造长期价值的使命,坚决摒弃低质低效的“内卷”。这不仅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国家实现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历史性跨越的战略核心。

技术路径:三线并举攻克新能源核心技术

推进电动化并非“单一路径的换代游戏”,而是要在不同运营场景中实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匹配。国家的产业规划也强调要以融合创新和跨界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在这一导向下,北汽福田选择并行推进纯电、混动与氢燃料等多路线方案,并通过与电池、充换电企业的合作来完善补能生态。例如,公司与宁德时代(CATL)达成长期合作框架,共同在商用车动力电池、出海电池服务及电池租赁等方面展开协同,旨在用“技术+服务”降低车主转型风险并优化TCO。此外,多款新能源车型通过了严格的欧洲WVTA认证并已进入欧洲、拉美等市场,从技术验证层面说明企业在高标准市场的适配能力。

国家的底层逻辑很清晰:绿色转型不能仅靠口号,而要靠技术、标准和生态体系的建设来支撑。针对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国务院和相关部委明确提出要突破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共性技术、建立面向未来的产学研用平台,并提升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检测与认证能力。正如北汽福田爱易科电池技术,创新性地将航天级仿生结构、分子级密封工艺、高精度氢探预警等前沿科技首次规模化应用于商用车电池领域,在深水密封效能、烈火抑制速度、热失控预警精度等多个维度创造了行业新纪录,其表现为即将实施的2025版国标(GB38031-2025)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证样板。

3cfa1dd8b6d346e7ad00a7d1a8b0c7fa.jpg

智能化生态赋能:把节能、安全与效率转化为用户可见收益

新能源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已成为行业共识。

在智能网联层面,政策鼓励建立虚拟仿真与测试验证平台、推广车联网与智能驾驶等关键能力。北汽福田在车联网、智能调度、预防性维护等方面的投入,使得技术可以直接转化为车队的运营效率与安全收益:空驶率、预防性检修率、事故率等关键指标在试点客户处出现可量化改善,从而为企业将技术投入转化为合理的价格溢价提供了依据。

目前北汽福田车联网平台已接入车辆超过290万辆,覆盖全系品牌及全部动力类型。基于智能网联技术,在实现入网车辆预见性服务、远程诊断等功能的同时,北汽福田将智能驾驶技术作为服务能力的升级,围绕客户需求,从高速干线、港口/矿山,到城市开放场景,再到园区“最后一公里”,其智能驾驶产品序列已经打通物流运输全链条。其高速干线物流、港口无人集卡、城市接驳等商业化产品,可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全场景的矩阵式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与数据服务把“技术投入”转化为“客户可见的收益”,助力客户在智慧物流转型中实现效率跃升与价值重构。

140776f6404e4d2e8763ff1cb259a559.jpg

绿色转型不止于科技产品,更是绿色生态系统的顶层布局与生动实践。2024年北汽福田发布了“爱易科”全域智慧生态品牌,其中 “电·驱动”通过自主掌控“三电”核心关键技术,确保北汽福田新能源产品的动力性能、续航里程以及能效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智·生态”整合能源、租赁、数智、修养配、二手车等多方面业务,构建一个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汽车产业大生态体系。同时北汽福田已与生态合作伙伴中化石油、特来电、蔚能、宁德时代等企业签约,共同推进重卡换电、电池经营性租赁、电池全周期管理、充电场站建设等全生态业务搭建,不仅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更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减碳效率。

面对全球能源与产业格局重塑,如何把“绿色与科技”变成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是摆在每一家制造企业面前的命题。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北汽福田的实践表明,只有把“绿色—科技—生态”三者结合,才能把国家的宏观目标转化为客户可见的收益,进而让合理的价格成为对长期投入的价值回收,而非短视逐利的借口。国家的政策方向为企业指明了“赛道”,企业的务实做法则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在绿色与科技并举中,实现制造强国的稳步推进。


点赞()
上一条:报告解读|产业支撑 环境保障 多城市新能源汽车跑出加速度2025-09-30
下一条:深圳博豪超跑中心正式开业,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布局2025-09-30

相关稿件

商用车产业擘画低碳智能新未来 2024-04-19
刘汉如:推进新能源商用车“双碳”目标需要多方探索 2021-10-29
商用车低碳发展路在何方 2023-06-15
“双碳”目标加快氢能应用 商用车或成“急先锋” 2021-06-11
北汽福田新能源深化价值创造体系 2023-04-1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