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产自苏州昆山,每3辆电动两轮车就有1辆来自无锡……江苏省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强、全球4%。
连日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江苏省多个城市探访发现,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江苏正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走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记者见证了一朵棉花的“神奇之旅”——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后纺等工序,一根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纱线均匀缠绕到筒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赟介绍,300支纯棉纱线,意味着需要将1克棉花拉长500米,其直径仅有头发丝的三分之一,是目前全球量产最细的纱线。
在这条极细的纱线上做出大文章,基于百年技艺积淀,更离不开数智赋能和技术创新。“我们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广泛采用设备直联技术、机器人技术,建立监控中心,创建‘ERP+MES+物联网+大数据’管控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数智赋能带来切实的变化,不仅生产效率提升了15%,运行成本还降低了11%。”蔡赟说。
研发一款特殊钢铁新品需要多长时间?5.9天!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的兴澄特钢,是全球特钢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在这里,通过100多个算法模型,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参与研发设计,精确满足用户订单需求,将一款新品的研发时间从13.6天缩短至5.9天。兴澄特钢党委书记、总经理白云说:“特钢是科技炼成的!”
专注一条锚链的创新研发,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坚持了43年。“这是全球最大规格的R4海洋系泊锚链,不仅块头大,还耐腐蚀、强度大、韧性足,目前国内外具备研制能力的企业只有亚星锚链一家。”公司董事长陶兴指着一堆巨大的船用锚链说,从村办企业起步,亚星锚链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锚链制造和出口基地。
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正成长为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突出、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
在江苏苏盐阀门机械有限公司车间,球阀直径1.4米的红色“大肚子”阀门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首套通过国产化测试的电动全焊接球阀。国产化后,它的价格降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苏盐阀门总经理韩文豪说,苏盐阀门坚持走“高、大、难、新、特”的产品开发路线,累计授权有效专利406件,16项产品成功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高端阀门空白。
传统产业“不传统”,让记者对传统制造业有了新认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标表示:“江苏的实践表明,传统领域经历要素重塑、转型升级,同样会产生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如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如果把传统产业比作江苏的基本盘、老家底,新兴产业就是增长点、增长极。
在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一栋两层小楼中,晶圆加工、封装、测试、镀膜,一颗光子芯片从流片完成到封装成板,在国外可能需要两三周,在这里最快只需两三天。
去年,江苏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1.3%、49.9%,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额达1949亿元、居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关键增量。
突出新业态、新模式,江苏积极抢抓未来产业“新风口”,布局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戴上一副AR眼镜,便可瞬间“穿越”回恐龙世界,还可根据工单提示完成工作任务……在江苏昆山的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记者感受到数字孪生世界的全新体验。
“元宇宙”是具有代表性的未来产业之一。2023年10月8日,昆山元宇宙产业园正式开园。“这里是江苏元宇宙产业最集中的一个园区,已有硅基智能、亮风台、蓝色宇宙等50余家元宇宙企业入驻。未来3年,入驻企业有望超200家。”苏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书记周伟说,曾经“拆开笔记本造产业链”的昆山,如今以元宇宙产业园为原点,不断延伸拓展上下游协同贯通的元宇宙产业链,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元宇宙产业生态圈。
锻强制造业“看家本领”,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正是江苏制造向新发展的密钥。“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过整合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形成高水平高能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向着未来进发,江苏已按下‘加速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蔡笑天说。(顾 阳 徐 达 崔国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