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与音乐内容创作、规模化自动化生产、消费场景打造等维度融合,对音乐的创作、生产、传播与消费产生积极影响,助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前不久,号称“音乐版ChatGPT”的音乐生成大模型Suno V3向公众免费开放,掀起了AI音乐创作热潮。音乐与人工智能结合已成为音乐领域发展的一个趋势,对音乐产业的革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生成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的又一个重要体现,是技术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突破的又一个赛道。音乐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多、渗透力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2023年,2000人以上大中型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201.71亿元,较2019年增长373.60%。近年来,AI音乐发展步入快车道,国内外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AI音乐生成大模型赛道,如OpenAI的MuseNet、谷歌的MusicLM等项目。我国AI音乐生成大模型“天工SkyMusic”也正式发布,降低了音乐创作门槛,提高了音乐创作效率。
早在2017年,音乐产业就被列入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要求“加快音乐与科技融合发展”“实施网络音乐产业扶持计划”。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与音乐内容创作、规模化自动化生产、消费场景打造等维度融合,对音乐的创作、生产、传播与消费产生积极影响,助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同时要看到,我国AI音乐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AI音乐在版权保护、标准、规则制定方面仍显不足,尚未形成高质量产业体系,高素质人才缺乏、音乐原创能力不强、技术赋能不够等问题,制约着人工智能在音乐产业中的深度应用。下一阶段,应充分把握产业特点,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抓住产业制度完善、核心技术攻坚、应用场景创新、高端人才培养等关键点,引导AI音乐产业规范、有序、创新发展。
完善AI音乐产业发展指引、技术标准和监管规则。AI音乐产业是伴随人工智能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生态,相关制度体系还远未健全。应适时制定出台AI音乐发展指引,明确相关主体的行为责任和行为规范。重点对AI音乐的版权归属、使用范围、利益分配等作出明确规定,保护音乐家、视觉艺术家、程序员和任何其他相关创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和合理利益。制定完善与AI音乐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数据使用,避免产生数据安全、偏见歧视等技术问题,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测和评估机制,确保AI音乐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
强化技术攻关和技术体系建设,突出AI音乐产业新场景构建。技术发展是AI音乐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要强化音乐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音乐行业领军企业、大型音乐集团公司在旋律识别、智能作曲、乐器仿真、虚拟演奏、音乐可视化等方面强化创新,开展前沿技术突破性探索。加快AI音乐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建设,以提升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加强共性技术的开放共享。布局建设AI音乐创新基地,依托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艺术传媒类高校,搭建专业创新平台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建设一批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AI音乐众创空间。
布局高端人才培养,打造AI音乐产业发展生力军。音乐人才队伍建设是AI音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产业发展中最能动的要素。要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AI音乐科普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投身AI音乐事业,形成良好发展氛围,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加强相关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音乐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鼓励音乐企业设立AI音乐实践基地。增强AI音乐相关学科建设能力,支持艺术传媒类高校率先探索成立音乐、人工智能、脑科学、神经科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机构,提升学生AI音乐的创新素养和综合水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琛伟 庄甲坤)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