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振兴先进村,这些成功模式为全国乡村振兴建立了数个范本。目前,不少先进村的经验不容易扩散,各地农村如何从众多的先进村中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学习?
一、先进村的经验不容易扩散的原因是什么?
全国各地都不乏先进村,但是先进村的经验往往不容易扩散,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先进村经验确实好,但是学不了,主要原因是这些先进村的区位条件比较好,上级扶持资源比较多。这样的看法导致人们在学习和传播一些经验时,首先产生质疑,认为可能是上级重金打造出来的,比如学习塘约道路。塘约是贵州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典型。在洪水冲毁基础设施,整个村子陷入绝境时,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带领大家重走集体经济道路,将村庄发展起来了。
塘约道路成功最根本的经验是什么?上级扶持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最关键的还是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创新能够符合塘约村群众愿望,也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的行之有效的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从而把村庄的内部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对接外部市场主体和上级政策扶持资源。密切联系农村群众,创新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塘约道路经验的核心,而不是上级的扶持资源。
从外面看这些先进村的经验,往往容易从发展的规模、上级的扶持等表象上总结。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于村庄发展思路的片面想法,认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只有资金,把资金和产业项目视为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条件。这样对于先进村经验的了解和分析就是不全面、不深入的,阻碍了人们对先进村经验的学习。
还有一种比较片面的看法,完全把先进村的发展归结到某个人身上,归结到一个不可复制的带头人身上,认为这些先进村都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但是这个支部书记的能力是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不是在发展这个村庄的第一步就具备了足够的、完全的能力?如果深入到先进村的发展历程中认真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多数先进村带头人的能力素质恰恰是在带领这个村庄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带头人不是一开始就是带头人,而是在带领群众发展村庄的过程中逐步具备了带头人能力的。简单归结成一句话就是带头人是在带头中成长起来的。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带头人能力成长的过程,就会更加客观地理解先进村的先行经验,也就能够推动先进村经验向这些普通村庄扩散,引导这些普通村庄的村支部书记在学习先进村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村带头人。
把先进村的经验仅仅归结为外部支持的力量,尤其是政府的支持,把先进村的经验归结为一个能力不可复制、能力超凡的带头人身上,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客观的,也没有揭示出先进村的先行经验。
先进村的先行经验没有更好得到复制与这两种思想认识有关,也与其导致的一些片面做法有关。比如,把先进村的发展理解为就是要给足扶持资金和产业项目,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发展过程中过于依赖资金,甚至招商引资,向上争取资金项目。但是汇集一定规模的资金和产业项目的做法并没有起到普遍成效。
现在大家认识到带头人对于乡村振兴很重要,但是又感觉乡村带头人的能力很难培养。这时候就会出现一种不良趋势,会千方百计地要从农村外部找带头人,要从本村出去创业的人当中把这些能人劝回村,甚至从企业当中选聘带头人回村工作。
这个是解决带头人能力素质的一种办法,但是如果大多数村庄都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带头人的能力素质问题,又是不可实现的。就像要从资金项目的角度一下子就让村庄发生重大变化一样困难,要普遍从村庄外部向村庄输出特别有能力的带头人,一方面这样的目标很难达到,另一方面即使有这样的带头人也会面临着新的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对于村带头人的培养要立足于对现有农村带头人的培养,要立足于提升现有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只有把现有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上来,才能够切实推进农村人才振兴。
既然在发展中不乏先进村的经验,且现有的农村带头人的能力素质可以通过学习先进加以提高,那为什么不通过切实组织好对现存乡村振兴先行经验的学习来提升村带头人的素质?
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要学那些“远在天边”,即与当地农村发展实际差别很大的经验,而是要学习在我们身边、在本土已经走出一定路子,显示出一定发展前景的先行经验;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即来自上级政府的大量投入,而是要立足本地资源,在村带头人的组织下认真地充分发挥利用好自身资源优势。
对于农村发展先行经验的学习,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本土经验的话,就给我们开拓出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即要开发乡村振兴的深度案例。
二、什么是乡村振兴的深度案例?什么样的先行经验适合传递给村带头人?
第一,我们要立足于学习本土乡村振兴先行经验。很多地方在乡村振兴培训中,首先介绍了欧洲、日本的做法。为什么讲这些经验?他们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乡村振兴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部分做法中有值得我们吸收借鉴的经验。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我们国家农村发展的政策思路也需要学习这些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汲取某些有益的部分并体现在相关政策和法律中。但是把这些经验直接传递给村支书,效果一定不好。这些国家发展乡村的经验产生于其本国的实际情况,而这些实际情况往往和中国有不一样的地方。而且要能够理解好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要求是很高的,同时要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进行转化,使其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其中需要做很多工作。两个小时或半天的培训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不太现实。对于村支书来说,整体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达一二十年中发展乡村的主要政策,对实际工作的启发性也比较弱。
有些培训也具体到一个村、一个乡的范围。比如,某些专家学者到日本某个村或某个町学习农协经验、发展六次产业的经验。虽然这些经验更加具体化,但是和我们村庄面临的土地状况、农民素质和结构、市场状况也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样的产品,比如,日本发展稻米品牌的经验,能不能完全用到我们国家的稻米产区并创出品牌。虽然有一定启发,但是我们必须辨析大量具体的差别,徒增学习的难度。
所以,最需要学的不是这些非本国的经验。
我们把眼光转向国内,优先要学哪些经验?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数时候,乡村发展通过中央部署来推进,这是我们国家的优势。由此带来的现象是,会从国家层面推出乡村振兴的示范乡镇、示范村。这些典型会被媒体重点宣传,这些经验普遍为人所关注。当各地组织乡村振兴培训时,也会优先想到这些示范村,但是这些村子的经验只是一村一乡的经验,和具体组织培训的某个乡、某个村的情况可能有很大差别,这个时候仍然存在需要结合本地实践学习的问题。
另外,目前对全国先进经验的学习还做不到深度理解。授予先进,更多的是从工作业绩的大小,从与原来情况的变化幅度来肯定工作成绩。比如,塘约村的变化幅度非常大,成为全国瞩目的典型。
同时,这些先进典型在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也给正面临具体问题的各村带头人的学习带来一定难度。他们需要在先进村的成就背后深度理解其发展的核心经验。
这些典型村在得到普遍宣传以后,形成了一套固定说法,恰恰增加了对其发展历程、具体机制等挖掘的难度。即使能到实地参观学习,也往往不能得其要领。也就是说,先进经验得到普遍推广后,要学习到一些具体做法的难度还相对提高了。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客观情况。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更加深度地挖掘全国先进典型的经验;另一方面,转向对身边经验的学习。
这里说的就是本土案例。对于要参加培训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带头人来说,这些本土经验有面对情况的相似性、可以调用的资源和条件的相似性,以及在本地农民群众思想状态和能力要求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相似性。在具有这么多相似性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先进村,对于村带头人的启发性更加明显。如果我们把和普通村庄面临相似条件的先进村的发展思路总结好,对于这些普通村庄的带头人来说就有了非常强的启发性。
深度案例首先要选择这样的本土案例,利于激发普通村庄带头人的学习欲望,也易于通过探讨得出与事实相接近的具有启发性的经验。
第二,聚焦本土案例应该有正确解读的方法,要能展现其探路过程。
乡村振兴是非常难的工作,要面临各类具体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在展示和分析时,一定要揭示出这些先进村面对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尤其是他们解决某类问题最核心的办法是什么,要把这些展示好、分析好,传达给普通村庄的带头人,要有问题、有过程、有办法,这样的案例才能够作为深度案例在培训当中使用。
这就对培训的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这些深度案例做成探路案例,才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对于先进村的案例开发就要求培训的组织者要深入到案例村庄进行大量访谈,要认真查阅历年来的发展资料,也要同先进村的带头人以及带头人带领的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组成人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进行深入了解,把他们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尤其是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内容加以挖掘。换一种形象的说法是,要把对先行经验的分析变成一个有故事的深度案例。故事可以呈现具体解决问题的情节,这样的探路案例更容易学习和模仿。
第三,深度案例要具有深入的启发性,要有人物、有思考、有启示。要把在先进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展现出来,首先是村带头人。在他周围也有其他关键人物,比如,启发他思路的上级领导、带动他去解决某个问题的市场上的创业者、和村里发展有市场合作关系的外部市场主体等。通过带头人和周边关键人物的互动,展现其在具体解决问题中的作为,有利于深入学习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当我们这样分析并能再现出上述过程时,这个分析就非常到位也非常可信了。
有了关键人物和关键选择,还要对其背后的思考过程做展示,要告诉培训对象,这些先进村的支书在面临一些难题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思考、判断、分析的。他们也不是一下子就提出一套健全的方法和思路的,也是经过了试错,经过了对不同解决方案的比对分析。展现这样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会对普通村庄的带头人产生较强的启发性。
同时,还要做出恰如其分的总结。要在经过大量案例分析和展示后,形成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使用当地语言表达,具有当地特色的经验总结。当这样的案例被推广传播后,才可能符合当地村带头人的理解习惯,才是适合传递给村带头人的。这样形成的先进经验,才真正成为先进经验。因为无论是形成过程还是传播过程,都具有先进性。
这里举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陕西西安附近的袁家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村,一年客流量接近六百万。一个原来没有旅游资源,距离西安的交通优势也不是很明显,自身也没有特色鲜明的旅游景观的普通村庄,通过发展小吃、旅游住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旅游产业链,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标杆村庄。
正是因为看到袁家村起点普通,周边就有很多要学袁家村的村庄,但是成功的寥寥无几。我举的例子不是学袁家村成功的例子,而是举学袁家村经验而不得的例子。这样一个不是很让人感到振奋的例子说明,对于先进经验要进行深度剖析,把真正的经验总结出来,这样才能方便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复制。
看到学袁家村经验而不得的现象,有人又得出了结论,认为袁家村的经验不可复制。
一般来讲,一个村子的经验被别的村子完整复制是不可能的。袁家村经过十多年的奋斗,从没有旅游资源变成一个发展乡村旅游的标杆村庄,一定有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办法蕴含其中。这个办法适用于和袁家村条件类似的村庄。但是这个产业的特点决定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如果要在离袁家村很近的地方复制出另一个袁家村,把客流都吸引过去肯定不可能。但是在具有相似条件、一定资源、周边还没有袁家村这样做法的地方,能不能复制袁家村的经验?我想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找到袁家村解决同样问题的方法,并分析得出方法路径,以此来学习袁家村经验当中与本村情况相符的部分,从而一定程度上复制袁家村的经验。
不同人讲就有不同的袁家村,什么是真正的袁家村?这是乡村振兴深度案例所要解决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看,传递好乡村振兴的先行经验最重要的是深度理解先行经验,才能将其开发成乡村振兴的深度案例,并为培训所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