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经开区着力优化流程、健全机制、细化措施——
2023年12月24日,晶澳科技曲靖基地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举行投产仪式。该项目总投资超55亿元,是打造硅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的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关键项目。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市场主体成长的沃土。近年来,曲靖市坚持以营商环境之优促高质量发展,一个个重点项目在曲靖市经开区汇聚,为全市经济增长构建了牢固的“稳定器”。2023年,曲靖经开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94.79亿元,同比增长11.9%;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246.93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产值158.56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2.57%、47.62%。
“先建后验”让项目高效落地
曲靖鑫达加气站建设项目位于曲靖经开区西城工业园区瑞和西路北侧,项目占地面积7亩,总投资2400万元。为助推该项目尽快落地,经开区对其实施“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
“如果没有‘先建后验’这个政策,我们现在还处在办理手续的过程当中。‘先建后验’让我们赢得了时间,对企业来说,赢得时间就赢得了效益。”曲靖鑫达加气站负责人吴锋云说。
曲靖经开区先行先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于2020年1月在全省率先推出投资项目“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按照宽审批、严监管、优服务的改革思路对产业项目审批流程进行改革,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有效促进投资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通过优化、整合,经开区将“先建后验”建设管理程序优化为申请与受理、承诺与公开、建设与监管、发证与验收4个阶段11个环节,简化了审批环节,压缩了审批时间。先后将投资总额为435亿元的30个项目纳入“先建后验”管理,项目开工时间平均缩短180天以上,5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容缺审批”让企业少跑快办
2018年10月,德方纳米首个曲靖项目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基地项目启动,2019年2月开工建设,仅用10个月时间建成投产。投产当日,德方纳米二期年产3.3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同时开工,于11个月后建成投产,德方纳米三期年产7.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接连入驻,并在相同周期建成投产。目前,德方纳米已在曲靖连投13个项目,总额超过300亿元。
“我们之所以可以这么快地入驻、建设、投产,得益于‘保姆式’服务以及‘容缺审批’服务。”曲靖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昭沛感慨地说。
经开区结合容缺受理及告知承诺制度,在涉企审批、为民服务、城市管理和项目落地等领域,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实行“承诺预办”和“告知+承诺”的“容缺审批”服务。在审批过程中凡是符合“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行政审批事项外,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可以纠正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行政审批事项”都可实行容缺审批。
目前,曲靖经开区在办理企业登记、个体登记、城建管理审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备案等审批事项上已全面推开“容缺审批”服务,公布容缺受理事项清单38项,打破了原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再受理”的传统,变为“边补正材料,边受理审核”,为办事群众和企业开辟了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大幅度提高了审批效率,可容缺事项审批时限平均提速达70%以上,年平均实行容缺审批办件量200余件。
纾困解难让企业增强信心
“疫情期间,我通过网上递交材料,2个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这么高的办事效率让我创业的信心倍增。”在外打拼多年回乡创业的肖先生发出感慨。
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便利办……在曲靖经开区,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
为助企业纾困解难,曲靖经开区实施“项目管家”服务,成立产业服务中心,每个重点项目明确“一名项目管家、一套服务方案、一支服务团队”,形成一名项目管家联系N个职能部门、解决N个困难问题的工作机制,实行“一企一策”全周期定制化服务。同时开展“全程代办”服务,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包保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专班代办、一套机制管理”的项目代办模式,提供从签约到投产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目前,曲靖经开区已累计为31个重大项目包保代办服务事项328项,办理审批时间平均缩短40%。搭建“审管联动”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与政务服务融合,将108项审批事项划转到行政审批局开展实质审批,累计办理划转集中审批事项9.6万件,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提速60%以上。
“我们将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目标,牢固树立‘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探索和优化先建后验、区域评估、模拟审批、一件事一次办等务实举措,持续提质培优营商环境,服务和保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曲靖经开区主要负责同志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