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永远是创业者心态,我永远都是个年轻人。”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邓双琳
编辑|李薇
采访聊到一半,赵依芳示意暂停,让助理去办公室取西瓜霜。她拧开盖子,熟练地将药粉涂到舌侧的溃疡上,“最近太忙了,有点上火。”赵依芳解释。
赵依芳的时间表被排得满满当当。刚从香港国际影视展回来,她又要准备启程去新疆,中间还塞满了数场会议和接待,下属临时有工作要汇报,只能堵在会议室门口,抓住她散会的几分钟迅速沟通。
“忙是好事,忙起来说明行业在复苏,又有活力了。”赵依芳感慨。身为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在影视圈里一直是“铁娘子”一般的存在。
30年前,时任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的赵依芳果断“下海”创业,跳离体制,成为国内文化产业最早一批创业者,一手打造了华策影视。2010年,华策影视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
在赵依芳带领下,华策爆款不断,出品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亲爱的,热爱的》《去有风的地方》等多部现象级热剧。赵依芳之女傅斌星进入华策后,挑起电影业务大梁,出品了《刺杀小说家》《万里归途》,联合出品了《流浪地球2》等多部爆款电影。
如今的华策,可谓“左手电视剧、右手电影”,同时开展动漫、艺人经纪、音乐等领域的多元赛道,协同增长,这是许多影视公司理想中的状态。
如果说,早年的华策成绩不断是乘上时代东风,近几年华策依旧能保持爆款频出,背后则下了许多苦功夫——这几年,影视行业处于提质升级的“阵痛期”,叠加疫情和内容消费模式变革影响,让包括华策在内的影视公司都遭受了不小的冲击。
在坚持内容为王、产业为基、华流出海的战略基础上,赵依芳把稳舵向,在内容上坚持头部战略,坚持创意领先,同时探索海外发行、科技创新等多条增长路线,让华策发展稳中有序。在管理上做到了降本增效,坚持“不预售,不开机”。
已经64周岁的“铁娘子”赵依芳宝刀未老——处理工作事务之外,她还挤出大量时间组织学习会,学习最新的前沿科技。她手机里的工作群经常到深夜12点还滴滴作响。
“疫情后科技爆炸式增长,影视行业是一个创新驱动的行业,如果对行业趋势不敏感,一定会掉队。”赵依芳很兴奋,她认为拥抱新技术是华策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注脚。
2023年3月,60岁的杨紫琼一举夺下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成为奥斯卡历史首位华裔影后。杨紫琼曾说过,年纪从不会成为困扰她的问题,年龄的增长只会帮助她更自信。
赵依芳身上同样有这种不惧岁月的力量,对她而言,年龄从不是拼搏的门槛。“有一句话叫革命者是年轻的,我觉得现在应该改成奋斗者是年轻的,只要我永远是创业者心态,我永远都是个年轻人。”赵依芳说。
浙商底色
赵依芳身上有着强烈的“浙商精神”底色——敢想、敢干、能吃苦、善学习。
在“下海”创业前,赵依芳在体制内已经坐上了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的位置,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
1992年,各式各样的创业春风吹来,35岁、已成家生子的赵依芳毅然决定跳出体制,从头开始创业。很多人说她傻,放着“铁饭碗”不要,跑出去创什么业。只有赵依芳自己清楚,她不想过一眼望到老的日子,而是想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无论成败。
“既然熟悉广电,又热爱影视,那就做电视剧好了。”赵依芳想。收拾了几件衣服,她从家乡东阳来到杭州,在浙江电视台西边的一条小巷子里,创建了华新影视公司(华策影视集团前身)。
30年前,民营电视剧公司做片子很难卖出去,赵依芳的公司只有5个人,每天大家都在外面跑业务,脚不沾地,一天只睡几个小时。
华策的第一部作品是由茅盾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子夜》,投资几百万元,拍了14集,1995年播出后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5年,华策影视完成改制,随后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在2010年于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此后十年,更是优质爆款作品频出。
2020年,华策影视集团发布“新十年”规划。赵依芳表示,未来十年,华策立志成为全球最好的华语内容供应商,影视作品要坚定地聚焦头部内容创作,做强影视主营业务。
体制内外的两段经历,也让赵依芳多了一种视角。她时常把“家国情怀”挂在嘴边,在她看来,企业要先讲“文化”再讲“企业”,如果只做企业,文化层面的社会责任和核心价值不能贡献、不能坚守,那这个企业是没有价值的。
赵依芳格外青睐在体制内浸润过的人才——“我们的管理层会议上,有20多个人都是体制内跳出来的。”赵依芳告诉《中国企业家》。她认为体制内容易培养出有责任、有情怀的人。
传承
2022年1月,华策影视集团调整组织架构,由傅斌星担任华策影视集团总裁,赵依芳担任华策影视集团董事长。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斌星能当CEO,真的。”赵依芳坦言,“以前就觉得她是一个小姑娘,没想到能够独当一面。”
聊起傅斌星的成长,赵依芳感慨甚多。“我当时在体制内很忙,出来创业也很忙,所以没什么时间管她。我经常和她讲,妈妈有三种,一种是贤妻良母、尽心尽责的妈妈;一种是不管家庭、不管孩子、不管事业,只爱自己的妈妈;我说我是第三种,榜样妈妈,我拼自己的事业,给你做榜样,你慢慢就会懂的。”
正是因为如此,傅斌星自小便很独立。18岁,傅斌星独自一人奔赴英国留学,先后获得会计和管理学学士、电影商业硕士学位。在很多人看来,傅斌星是最省心的“二代”——读相关专业,学成归来后接手家族企业,一切顺理成章。只有赵依芳知道,女儿是经历过一段“蜕变期”,才成长为今天的掌门人。
“她毕业以后死活不愿意回来接手企业,还去应聘国外其他公司,我和她爸给她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最后是她爸把她‘拖’回来的。”赵依芳笑道,“回来进公司以后她还哭过,觉得妈妈给她的工作压力太大了。”
2007年回国以后,傅斌星从最基层的业务做起。赵依芳让她跟着学习海外发行,当时去海外发行都是带着DVD,傅斌星默默扛着大包小包的物料,坐长途飞机背到国外,再背回来。
接触集团业务久了,傅斌星成长迅速。由于她学的是电影专业,便考虑在华策内部启动电影项目。彼时,华策还未涉足过电影产业。
“当时我们在北京虽然有分驻,但几乎是没人的状态。斌星自告奋勇要去把北京事业部做起来,我就交给她了,没想到才几年时间,北京就成了华策最重要的中心之一。”赵依芳回忆。
成为集团总裁之前,傅斌星已经在华策工作了十余年,一手将华策的电影业务从0到1建立起来,出品了《刺杀小说家》《万里归途》等众多电影,牵头出品了《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我们这十年》《去有风的地方》等近年大热的原创剧集。
“华策的人才机制跟军队管理一样,你要拿战绩回来,才能证明自己。”赵依芳说,“这十几年斌星也是用成绩向我证明,她是可以担当大任的。”
傅斌星对于传承有着自己的理解,她曾说,“民营企业的代际传承就是坚守使命,爱惜羽毛、基业长青,不断为行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押注未来
作为亚洲首要的影视界盛事,香港国际影视展的线下展会因疫情已暌违三年。这次去香港,赵依芳见到了众多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大家聊产业、聊趋势、谈合作,影视行业久违的“人气儿”又回来了。
行业复苏的迹象越来越多。横店塞满了开工的剧组,影视投资人也重新进场,赵依芳明显感觉到,整个行业的信心都在重新建立。
“虽然行业这些年很有压力,但我们的路线始终很清晰,就是紧跟国家方针,走高质量发展路线。”赵依芳认为,这轮调整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
在资本助推下,过去行业发展太快,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估值泡沫化、演员不够扎实、作品粗制滥造、行业哄抬价格、制作上过度娱乐化、集数过长注水等,从行业长远来看,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如果企业不自己主动去适应调整,势必会被淘汰。
赵依芳认为,文化产业要有更大的未来,一定要借助科技和数字化,以及实现中国影视内容的全球化表达。
赵依芳将华策的未来定位在“科技文化影视集团”:“通常人们讲的文化就是说一个故事、拍一个电影,其实它的科技含量是非常高的。近期,ChatGPT引发高度关注。所以,华策影视创办30多年来,一路上除了讲好中国故事,还用了很多的资源和精力去探索影视拍摄的新技术、新未来。”
为此,华策内部也做了很多调整,过去华策的大数据中心一直被定位成职能部门,今年该部门的级别调整为一级战略部门,更名为“科技数字增长中心”,由董事长、总裁亲自带队。
“出海”一直是华策发展的重头戏。
“就影视行业而言,现在在亚洲市场还是韩剧领先,中国的电视剧在海外市场的价格只有他们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亚洲本来就是一个主流文化,所以在下一轮竞争中最最重要的其实是让中国影视文化内容被全世界观众认可、喜欢。”赵依芳说。
华策坚持内容为王和积聚国际国内优质资源打造平台:内容为王,创制精品影视内容,打好产业基础,才能实现全球化发展;打造平台,就是以数字化手段,搭建属于中国影视内容的一站式交易平台,让全世界在这个平台里做华语优质影视的生意。
华策建设运营的中国(浙江)影视国际合作区搭建了全球化的B2B云交易平台C-Dramarights,为全球用户提供最精准化的影视内容服务,让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买家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易。
年前,赵依芳的母亲突然过世,让她思考了许久工作与家庭的意义。当问及假如有第二人生,想成为怎样的自己时,赵依芳沉默良久。
“我还是会创业,我的性格、我热爱的事情,都是事业。但我会多回家,把家庭兼顾得更好,企业家也要常回家吃饭。”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