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对话贾少谦:海信需要更多“不听话”的干部

2024-02-22 10:08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次阅读
 
对话贾少谦:海信需要更多“不听话”的干部

  “不行就看个喜剧,听个相声。”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梁宵

  上任海信集团董事长后,贾少谦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

  他走访了海信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北美洲的市场,花了很多时间拜访国内外企业——制造业、新能源、互联网领域的都有,与其他家电同行的关系也热络起来。一次,在拜访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时——后者正在福耀科技大学建设工地办公,他顺势推销了海信的空调,事后他打趣道:“曹总做了十分正确的选择,选了海信空调,后来还采购了我们的校园管理系统。”

  贾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有着山东人典型的真诚谦逊,偶尔也不乏质朴的幽默——同是山东老乡的作家莫言就有着类似的“标签”。拍摄的时候有一个小花絮,摄影师提醒他“是否要摘下手表”,他一下子反应过来,大方回应,“没关系,这表不值钱。”

  这也决定了,他不是那种激进冲动的改革者,但这不妨碍他的改革决心。

  他揭开了海信低调的幕布,从幕后走到台前,是海信第一个开通个人公众号的高管,也是唯一的一个。一次,由于相关负责人对后台投诉处理延误,他还发了脾气——这不常见。大多数情况下,他给员工的印象都是人如其名——谦谦君子,愿意放权,甚至鼓励下属敢于争论,“管理权威是通过领导力、包容度、带领团队打胜仗赢来的,不是靠高高在上,容不得别人讲难听的话得来的。”

  眼下,他正带领十万海信人打一场硬仗。

  以下为贾少谦与《中国企业家》的对话内容(有删减):

  “领导要警惕被需要的满足感”

  《中国企业家》:海信营收超过2000亿元,员工超过10万人,如何治理可能的“大企业病”?

  贾少谦:应该这样讲,大企业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责权利的不协同产生的,所以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可能存在大企业病。

  当大企业病出现时,一定是已经成为企业的共性问题了,在某一个子公司出现,在另一个产业板块也会有,所以不要企图只去解决单一问题,那是抓病状,而没有找到病灶。真正解决大企业病还是要在顶层上做文章,不断对标,不断自我检视。

  我们的变革主要是在顶层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抓根本,而不是抓末端。当然,这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中国企业家》:海信正处于这个变革中,痛苦具体来自于哪些方面?

  贾少谦:因为有大量的既得利益者,这个“利益”未必是指金钱。一个旧的体系和规则之下,一定会产生很多旧的习惯和方法,人最难的就是改变自己,这是逆人性的事情,但是企业家往往要做的就是逆人性的事情。

  所以大量的变革真的是从变思想开始,比如说授权分权,上面的人未必愿意放这个权,因为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下面的干部也很习惯有问题就问领导,这样自己不用担什么风险,上面的领导还乐此不疲,满足于那种被需要的感觉。

  《中国企业家》:你也会有这种心理吗?

  贾少谦:都有,天性都是一样的。被需要的感觉会让自己踏实,自己有成就感。但是想想,100人时,这样做是可以的,1000人——处理起来很麻烦了,1万人就更不可能了,海信10万人了——要还是这种文化,就等于制约了组织的活力和发展,就像家长紧盯着孩子,孩子就只能是温室花朵,长不成参天大树。

  《中国企业家》:你自己改变的一个习惯是什么?

  贾少谦:最近刚刚下了两个新要求。

  过去海信的干部给领导出的很多是问答题:拿着问题过来,领导作答完,他拿着答案走了;稍微有一点“良心”的干部,出一个填空题,大部分东西都有了,关键的空让领导填;我现在告诉他们,不要给我出填空题,更不要问答题,而是要有答案的选择题,就是告诉我有ABCD四个方案,你的选择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我可以就此给建议。这样的话,以后每个人都能成为一节动车车厢,而不是说我一个火车头,不断加煤,拽着大家往前走。

  第二个是汇报要更简短,用5分钟、500个字说清楚,写太多PPT,都是废话,说明根本没有弄清楚本质,一个干部如果抓不住实质,就成为不了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要用所谓的勤奋来证明敬业。

  “我喜欢不听话的干部”

  《中国企业家》:作为千亿集团的掌舵人,如何避免决策失误?

  贾少谦:谁都会犯错误,因为决策决的是未来不确定的事情,错误无法避免。但重要的一点是决策一定要有底线意识,就是要想清楚:如果失败了,我个人也好,企业也好,能不能承受得住这种失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说明大方向是没错的。如果压根都不想底线和风险,在决策流程里是缺少一个重要环节的,靠的就是一厢情愿了。

  所以一定要有底线意识,要有风险意识,企业要冒险,但企业不能冒生死风险,只要没有生死风险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来讲都是可以考虑的。

  《中国企业家》:你遇到过“生死考验”的决策场景吗?

  贾少谦:我讲一个负责业务板块时的事情。记得在七八年前,当时有合作伙伴不太讲道理,采取一些强迫式手段逼海信接受一个条件,那时我是产业板块总经理,我就跟团队商量:第一,假如退出合作,海信损失多大?对方损失多大?第二,这个损失我能不能承受得住?第三,有没有办法找到一块其他的增量来弥补?

  这三个问题考虑好,最后我就采取了一个相对激进的措施,全面退出了合作。当时很多人说,“你胆挺大的,在海信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做过,行业里也没有人敢这么做,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中国企业家》:相当于也没有跟集团领导商量,就决定了?

  贾少谦:没有。因为跟他们商量反而会更难决策,很可能会造成一些尴尬——不过后来双方高层都介入了,毕竟不愿意两败俱伤,双方又都退了一步,恢复了合作。

  我确实不是一个特听话的干部。人要听话,但是要言听计从的话,恐怕就有点机械,任何事情都要因时、因地、因人进行调整。上面一句话本意都是好的,但是到做的时候就发现,如果生搬硬套这句话,反而完全背离了这个指令的发行初衷,那就不是一个好干部,只能是一个听话的干部。

  《中国企业家》:现在你是董事长了,会喜欢这样的下属吗?

  贾少谦:我乐意他们不听话,我管的干部,很多确实也不听话。

  作为一个企业最高领导者,必须要包容,要用员工的优点,就要包容他的缺点,不是要某一个干部努力弥补他的短板,更多是要通过机制发挥他的长处,无数人的长处就能够成就海信;反之,不能容忍缺点,你把他缺点拿走的同时把长处也拿走了,最终损失的是企业。

  所以除非涉及到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比如在海信,报了假数、欠供应商的钱等行为,这些肯定是零容忍的,涉及到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的问题不能争论,我不能让你拆了这堵墙,但你吆喝两声,墙又不会有损坏。所以只要想明白这个道理,有干部没有按照你的意见去办,或者他当众顶撞你,或者你给他布置三件事就干一件事,这些都不重要。

  《中国企业家》:遇到这种情况,你心里会觉得不舒服吗?

  贾少谦:那太正常了,没有谁特舒服,但道理想明白了就没有什么包容不了的,包括有一些干部的缺点很明显,可能没有一个人喜欢他——管理干部里面有,专业型人员里就更多了,但是他能干事,海信需要的是事和事的组合,不是简单的人和人的组合,人组合的目的是为了事业。

  《中国企业家》:但这样的话,是否会影响管理权威,甚至管理效率?

  贾少谦:我不需要管理权威,我需要办好事就好了。所以是个人脸面重要,还是企业未来重要?如果只是为了让我一个人舒服,都点头哈腰的,很快这个企业就完了。

  当然,管理权威的缺失会影响效率,但权威性怎么产生?要通过你的领导力、包容度,带领团队打胜仗赢得的,不是靠自己高高在上,容不得别人讲难听的话——不是靠这个得来的。

  最终还是要回到经营本质上来。当然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逻辑,但就我来看,只要每个人发挥好自己的长处,不出现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个团队就是好团队,组织就是好组织。

  而大家角度不同,意见不一致,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有生命力的组织,一言九鼎,不是企业家该干的事。

  《中国企业家》:基于这样的管理风格,而且你自己也是海信的老人,激励上好说,处罚上是不是就会有顾虑?

  贾少谦:不会的,企业的宽厚管理和严格要求这两个之间没矛盾,而且一个好的组织,就应该把看似矛盾的两端有效融合在一起。

  举一个例子,我们每年会对后面5%的干部进行末位淘汰,不光是下面的中层干部,集团级的领导、副总裁,考评不合格一样降职。

  “不行就看个喜剧,听个相声”

  《中国企业家》:刚刚说海信的干部都是能上能下的,你有过这个经历吗?

  贾少谦:我勉强还好。在整个过程中总是要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情,碰到了就要去克服。有一句话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还是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

  但另一方面,也一定要有自我意志,人既不能把自己看得过于渺小——那样就会看不清大势,提升不了格局,发散不了思维,很难成大事;也不能妄自尊大,这样就会陷入自我迷失。

  《中国企业家》:你也有过迷失的时候?

  贾少谦:谁也不敢讲没有过。有时候会觉得“沾沾自喜,我这么厉害”,但很快我就感知到这是不对的——不需要别人提醒我,我就会发现这个苗头。

  我习惯反思,很多年以来都这样,对一些事情进行复盘。但人总是会犯错误,一定不能把这件事当成巨大的负担。

  《中国企业家》:海信董事长这个新身份会让你压力很大吗?有情绪相对失控的时候吗?

  贾少谦: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的;有时候会情绪上来,大概10分钟左右我就能调整过来;特别不高兴时,因为有一些话也不能跟同事、跟家人讲——不能把烦扰甩给人家,这种时候就看看电视,看个喜剧,听个相声。

  《中国企业家》:会跟周董或者一些前辈请教吗?

  贾少谦:也很少,因为这种情况下遇到的问题一般是相对沉重的——不沉重就过去了。但是告诉别人,就相当于一个沉重的包袱甩给别人,不太好;而且这里还牵扯一个问题,是事就会涉及到人,而到人的层面,就更难说清了,也许当事人没有恶意,是你自己想象的恶意,跟别人说,反而就成了“传小话”了。

  《中国企业家》:所以,企业家是挺孤独的一群人。

  贾少谦:实际上不光企业家,在往上攀登的过程当中,哪个层面的人都要学会做一个孤独者。要学会自己理解自己,而不要去要求别人理解——那是他们的选择。我不敢讲已经到了享受的程度,但现在已经到了接受的程度。

点赞()
上一条:国雄资本姚尚坤:创新推动发展,展望科技产业新机遇2024-02-21
下一条:对话昆药集团总裁颜炜:重塑昆药 锚定银发健康产业的引领者2024-02-22

相关稿件

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海信将长期以制造业为重心 2021-10-22
贾少谦: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做“零碳制造”的引领者 2022-11-04
家电企业接班,海信向左格力向右 2023-02-15
于芝涛任海信集团总裁,拉开新一轮转型变革序幕 2023-07-19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贾少谦:坚持创新,坚守主业,坚定信心 2022-09-1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