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肩负着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生态屏障持续筑牢,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地位不断夯实,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奠定了扎实基础。
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住东北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动能新优势。对于黑龙江来说,关键是要从短板中发现潜力,在优势中增强信心,为维护战略安全稳定大局、开创龙江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
以资源优势筑牢国家安全底线。广袤的黑土资源和富集的矿产资源是黑龙江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物质基础。为此,要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业创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打造更加稳固、可靠、坚实、安全的大粮仓,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能源原材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黑龙江是资源大省,石油、天然气、钼等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石墨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长期以来向国家输送了大量的煤木粮油等资源。新征程上,要继续保障好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供给,强化能源、矿产、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保供能力,以更强担当筑牢国家发展的安全底线。
以生态优势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黑龙江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森林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森林植被碳储量9.6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0.44%;湿地面积5.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湿地面积近9.1%,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游、湿地游、草原游、边境游,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与此同时,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运用好丰富的边境生态优势和冰雪资源优势带动周边产业,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讲好地域特色与冰雪文化的故事,加强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和附加值。
以科研优势撬动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黑龙江科教资源丰富,有78所高等院校、120家独立科研院所,拥有众多创新平台。新征程上,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高校、院所、企业成果转化支持力度,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以《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落细为抓手,整合和优化科教创新资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
以产业优势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工业化进程较早,制造业产业规模大、门类齐全的省份,黑龙江重型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在航空航天、电力装备、船舶动力、国防军工等领域优势显著,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要着力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部署未来产业。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部署创新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更好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更加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大力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适度超前谋划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发展布局。
以区位优势加速向北开放。自2019年中国最北自贸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通过与周边邻国开展经济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对内不断加快建设重要陆路通道、河海航道、能源管道等基础设施,为实现各类资源要素流通和配置提供载体和物质保障,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显著增强。新征程上,要继续发挥出关快、运输成本低等优势,加快形成以跨境电商及物流、跨境机电制造、跨境农产品加工、进口能源综合利用的跨境产业集群建设。更广更深参与国际分工,进一步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全方位展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的最新成果。
(陈肖舒 作者系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