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
10月29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黔南专场在贵阳举行。黔南州政府副州长潘建辉出席发布会并介绍过渡期以来,黔南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所取得的进展。

黔南州政府副州长潘建辉
过渡期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认真抓好各项工作,10个脱贫县整体发展水平极大提高,特别是三都、罗甸国家重点帮扶县脱贫成果更加巩固。
一是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构建 “七问七算七看”排查方法和“四看七不消”工作模式,形成精准有温度的监测帮扶高效闭环机制,为每户监测家庭量身打造3-5项“帮扶政策”,七成以上的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常态化清零,农村住房保障问题实现“动态清零”,规范化行政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脱贫人口医疗保障实现“应保尽保”,94.71%的农村家庭用上自来水。全省首创“七条措施”破解易地搬迁家庭住房困难,安置区分类治理融入新型城镇化等经验全国推广,推动搬迁群众从“物理搬迁”迈向“心理归属”。
二是促进农民群众钱袋子越鼓越实。抓住产业、就业“两个引擎”,立足黔南生态禀赋,坚持工业化理念深耕生猪、蔬菜等富民产业,通过入股分红、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仅财政衔接与东西部协作资金便投入产业67.67亿元,带动88.25万户(次)脱贫群众收获 “真金白银”。深化与广州、浙江等地劳务协作,强化人岗匹配、技能培训与交通补助,年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稳定在44.09万人以上。有效盘活闲置资产568个,发放惠农补贴156.8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14237元增至2024年17624元,实现稳步攀升。
三是增强地区发展动力活力。以县域经济“4233”发展格局为蓝图,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化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还出台支持三都县加快高质量发展措施,增强脱贫县发展动力。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农民主体,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建设行动,新(改)建农村厕所12.3万户、美丽农村路1411公里;如今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53.89%,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90.8%,供电可靠率达99.9%,行政村5G、光纤、快递 “全覆盖”,和美乡村让幸福触手可及。更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 “三治融合” 乡村治理体系,创新运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积分制”等载体,深入推动移风易俗,成功创建15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3个全国文明村镇,让乡村既有“颜值” 更有“活力” 。
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紧扣“三个转向”,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将脱贫攻坚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持续优化、迭代升级,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做强都匀毛尖、龙里刺梨、罗甸火龙果等品牌影响力,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机制,持续向1197个村(社区)精准选派3500余名驻村干部,确保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等接得上、接得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潘建辉表示,下一步,黔南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确保平稳有序衔接过渡到常态化帮扶,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