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从红手印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蜕变

2025-08-30 11:14 来源:搜狐网 次阅读
 
从红手印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蜕变

1978 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的 18 户农民在茅草屋里按下红手印,一份 “坐牢割头也甘心” 的生死契约,竟成了改变中国命运的 “第一声惊雷”;同年 12 月,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天时间便将中国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拉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轨道。这两个看似遥远的事件,实则共同标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坐标它既是一份份具体的政策、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更是中华民族从困顿走向腾飞的时代转折点。

1.jpg

1978年12月的 “历史拐点”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场为期五天的会议,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此时的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仅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不足2%;按2010年标准,农村贫困人口达7.7亿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7.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 67.7%,意味着老百姓大半收入都要花在 “吃饭” 上。

会议的核心决策,彻底扭转了中国的发展方向:确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将全党工作重心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移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转变并非偶然,此前五个月,《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 “两个凡是” 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是明确 “一切从实际出发”,为这场 “历史拐点” 的会议筑牢了思想根基。

2.jpg

内外交困下的 “破局之路”

改革开放的启动,是中国在 “内外压力” 下的必然选择,从三个维度可看清这场变革的紧迫性。

国内:计划经济的 “穷局” “文化大革命” 留下的创伤触目惊心。1976年钢产量仅2046万吨,1978年人均钢产量仅66.5公斤,远低于美国的 264 公斤;农村更是陷入绝境,安徽小岗村彼时是有名的 “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农民人均年收入仅22元,人均口粮不足 50 公斤,“自留地里使劲干,集体田里养精神” 成了普遍现象,计划经济的僵化让农村生产力濒临崩溃。

国际:全球化浪潮的 “倒逼” 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悄然变化:苏联与阿富汗签署合作条约,冷战紧张局势加剧,中国需缓和中美关系以制衡威胁;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革命浪潮席卷,亚洲 “四小龙” 崛起。1978 年邓小平出访日本,参观新日铁、松下电器时感慨:“不改革不行,否则现代化事业会被葬送”国际差距的冲击,成了改革开放的 “外部推力”。

思想:真理标准的 “破冰” 1977 年 “两个凡是” 的提出,让中国陷入思想停滞。直到 1978 年 5 月,真理标准大讨论展开,这场 “第二次延安整风” 明确: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搬经典,也不能模仿苏联模式。正如邓小平所言,“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解放,为改革开放打开了第一扇门。

3.jpg

从农村到城市的 “破冰实践”

改革开放的初期实践,是 “从泥土里长出来” 的创新,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城市的经济特区,一南一北,共同奏响了 “破冰曲”。

小岗村的 “生死契约”:农村改革的第一声雷 1978 年冬,小岗村 18 户农民在严立华家秘密聚会,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写下契约:“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和公粮,如不成,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社员养活我们的小孩到十八岁。” 这份 “托孤式” 契约,是农民对饥饿的反抗,更是对改革的渴望。

奇迹很快发生: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从3万斤跃升至12万斤,人均收入从 22 元涨到 300 多元。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视察时拍板 “批准你们试5年”,邓小平更是肯定 “包产到户是农民发明的,效果很好”。1982年,中央首个 “一号文件” 明确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农村改革从此从 “地下” 走向 “地上”。

4.jpg

深圳的 “开山炮”: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 “办对外加工贸易区”,邓小平一句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特区”,让深圳成了改革开放的 “前沿阵地”。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炸响 “开山第一炮”,拉开了建设序幕,这里率先搞 “四分钱奖金制”,打破 “大锅饭”;率先实行招聘制,砸掉 “铁饭碗”;甚至探索 “土地有偿使用”,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

1980 年《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出台,给足优惠:外资设厂免征进口税,企业所得税仅15%,利润可自由汇出。政策红利下,深圳从边陲小镇崛起:1980 年GDP仅2.7亿元,2022 年达 3.2 万亿元,增长超 1.2 万倍,成了 “中国速度” 的代名词。

5.jpg

从中国崛起到全球贡献

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更重塑了全球格局,其时代意义体现在 “内外双重突破”。

国内:从 “贫困大国” 到 “世界第二” 1978年至2023年,中国GDP从3679亿元突破126万亿元,年均增长超9%;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 30% 左右,从 “吃饱” 到 “吃好”;减贫超 8 亿人,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 70% 以上,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减贫目标。中国从 “制造业小国” 变成 “世界工厂”,200 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实现了从 “封闭半封闭” 到 “全方位开放” 的跨越。

6.jpg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更是注入新活力,“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 标准,彻底解开了思想束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突破。

全球:从 “融入者” 到 “贡献者” 中国的开放,是 “共赢” 的开放:2001-2017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 13.5%,高出全球平均水平 6.9个百分点;自2009年起,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其五分之一出口。“一带一路” 倡议更成了全球合作平台,截至2022年,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累计投资超 1.4 万亿美元,创造 42 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还提供了 “新发展模式”: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吸收市场经济优势,为发展中国家探索 “非西方现代化道路” 提供了参考,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7.jpg

既是具体事件,更是时代转折

改革开放在于它的 “双重属性”:既是一个个具体的政策与故事,更是中国发展的 “时代分水岭”。

从 “具体事件” 看,它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靠小岗村的红手印、蛇口的开山炮落地,用 “一号文件”“特区条例” 固化,每一步都是可触摸的实践。从 “时代转折” 看,它让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封闭转向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华民族迎来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飞跃。

8.jpg

正如书记所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多年后,小岗村的红手印仍在见证变迁,深圳的摩天大楼依旧书写传奇。这场变革早已超越了时间,成了中国发展的 “永恒坐标” 它告诉我们:唯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历史逻辑中前进、在时代潮流中发展,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强国之路。站在新起点,改革开放永不停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9.jpg

点赞()
上一条:2025 十大黄金交易平台排名榜,选对平台才更放心2025-08-29
下一条:制造业向好基础继续巩固 景气水平有所改善2025-09-01

相关稿件

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2021-10-22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与自然资源部第二大地测量队共建现代学徒制示范点 2024-09-23
​中国石化建成投产世界第二大页岩气田 2016-02-02
沙特阿拉伯计划将利雅得打造成世界十大城市经济体之一 2021-01-29
在世界第二大空调制造国,见证美的全球化的本土化深耕 2023-07-19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