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青岛市经济学会牵头组织的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座谈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作为聚焦“第一资源”、持续优化人才生态与赋能特色产业发展重要平台,该活动已多次邀请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研讨,此次,青岛农业大学许秀梅教授的受邀出席,为这场聚焦经济发展的对话注入了学术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新视角。
许秀梅教授是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博士、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深耕资本运营与数字赋能领域二十余年。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直指企业融资、绿色转型及乡村振兴等现实痛点,在核心期刊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不仅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更成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学术支撑。
在企业技术融资领域,许秀梅教授的研究为破解中小企业发展瓶颈提供了关键思路。其承担的人文社科基金《技术资本配置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项目中的一项成果,通过梳理二十余年国内外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技术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机理。并基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的方式,分析了企业在不同方式下的技术融资约束力。研究发现,企业在技术融资中更倾向于选择内部现金流与外部权益资金,而营运资金凭借低调整成本和强流动性可有效平滑技术投资,技术许可权亦成为缓解融资压力的重要途径。这一成果不仅为中小企业技术融资提供了实操建议,更从宏观层面为国家完善金融改革指明方向 —— 通过优化证券发行机制、培育机构投资者、制定灵活税制等措施,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宽松融资环境,相关研究成果已收录于《会计之友》期刊。
除此之外,许秀梅还重视中小企业的绿色转型难题。她在《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环境法规与数字化作为催化剂》中提出了创新性观点。她的研究揭示,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法规与企业绿色创新呈U型关系,市场激励型法则呈倒U型,而数字化能加速这些影响的显现。
基于此,政策制定者在完善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政策时,就可以充分考虑不同法规的特点和数字化的作用。对命令控制型法规,政府用数字化手段让监管更灵活,方便企业适应;对市场激励型法规,定期调整激励措施,避免企业太依赖补贴;对公众参与型法规,搭建平台让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多交流。政府还出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激励、补贴和培训,提升企业的合规能力和绿色创新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许秀梅教授的研究同样展现出强大实践价值。其《数据资本能提升农户收入吗?》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上千户农民的实地调研证实,数据资本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拓展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助力农民增收,而当农户人力资本投入超过特定门槛后,增收效果将显著提升。
她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帮助政府制定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时,更重视农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网络覆盖、数字设备普及的投入,让农民能更好地接触数字技术。同时,通过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和宣传活动,激发农民用数字工具获取农业信息的兴趣,提高他们搜索、运用农业大数据的能力。政策还鼓励农民搭建线上线下的社交网络,减少农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农业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共享。这些都让乡村振兴在数字经济时代走得更稳。
从破解企业融资困境到推动绿色转型,从赋能乡村振兴到助力政策优化,许秀梅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术追求,用扎实的研究成果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此次青岛国际邮轮港区的座谈交流,不仅是对其学术贡献的认可,更凸显了学术界与产业界、政策制定者深度对话的重要意义,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智力动能。(覃梦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