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十四五”规划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面对国际上的一些高科技“脱钩”的复杂环境时,我们必须要能够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进行攻关,坚持自强自立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对此,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和重要措施。其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排在第一位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则是确保我国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要做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是很不容易的,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工业化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发展新能源,也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水平。
科技创新“四个面向”
关于科技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嫦娥五号的成功返回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方面的杰出成绩;面向经济主战场指的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加快应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支撑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创新药物、先进诊疗技术等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对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攻关“卡脖子”核心技术;强化国家战略技术力量,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等等。十八大以来,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第12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任务全面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683家企业位列2021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
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我们要使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一是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如在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设了众多大学、学院;二是要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如在留学生归国发展方面逆转了曾经的人才输送形势,为人才发展落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即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广大企业家要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根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孙小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讲稿摘编整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