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调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如何发力?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明确而坚定的稳增长信号,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需要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实现。为此,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首先需要制定具有稳定预期、鼓舞信心作用的经济增长目标。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2022年财政预算报告指出,考虑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下降了0.4%,今年我国赤字规模为3.37万亿元。根据赤字规模和赤字率,参照2021年GDP,我们可知2022年名义GDP增速为5.5%。对比实际GDP的5.5%,可知2022年消除通货膨胀指数几乎为0。因此,在CPI提高、消除通货膨胀指数为0的背景下,2022年的PPI要整体上趋近于0。对此,需要做出一系列政策安排,比如纠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快、保供稳价等。
第二,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2022年,我国新增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此外还有新增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压力。对此,我们要在就业政策上全力以赴,一方面稳定现有就业,另一方面大力促进新就业空间的形成;既要稳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又要支持小微企业的恢复发展;同时还要对新兴就业业态予以支持和鼓励,比如更好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等。
第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将居民消费价格锁定在3%,就是要拒绝采用美国那样的“用通货膨胀来换经济增长”模式,也就是要高质量发展。所以,今年没有安排通货膨胀的相关政策,也不容忍市场产生过度的通货膨胀压力。
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框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关于连续性,我国一直坚持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多年来,政策的边际效用愈发明显。对此,我们要在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市场,做好减税降费等相关工作;二是创新政策手段与政策思路。
2022年,创新政策手段与政策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对于解决预期转弱导致的市场形成低水平均衡问题,我们的政策必须要提前。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并不是一种前后关系。既然政策要提前发力,我们的政府就必须做到:一是确保政策的前瞻性战略性,并引导市场来实现政策;二是要顺应市场规律,实现政策效应和市场作用更好的融合;三是要坚持平衡市场,最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同时,2022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一定是“稳”,即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客观上,政府支撑经济稳中求进的方式主要是更大幅度、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与稳杠杆。
第二,盘活存量。在既没多“收”又没多“借”的前提下,我们的政策资源从何而来?盘活存量,即把盘活出来的存量拿出来,投入到经济发展当中,比如“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盘活存量,有的盘活的是政府资金本身,有的盘活的是政府所拥有的收益权利。
第三,政府支持企业扩大融资。对于能够创造又好又多的新增价值的实体企业,包括制造业、小微企业,要尽可能地提供经济贷款,支持其发展。为了让企业能够更便宜地借到更多的钱,除金融端的努力之外,政府端也要做出相应的努力,比如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担保,为企业的债务提供一定程度的利息分担等。对此,2022年,我们将在政府体系中自上而下地推动构建融资担保基金与风险补偿基金。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创新实施宏观政策,顶住新的下行压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