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一、现实需要:新时代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时代将面临更多的风险与挑战,给我们提出更多新的历史性课题。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一)立足世情:回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需要斗争
首先,从世界格局变化看。在“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背景下,以少数国家为主导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危及大多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世界并不太平,局势风云变幻,在可以预见的时段内,中国越是希望实现由大向强的迈进,遇到战略冲撞、战略挤压、战略干扰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不能理清世界变局,把握变化规律,不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就有被扰乱被阻断的危险。
其次,从逆全球化趋势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但近十余年,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双重压力下,世界经济版图产生了巨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率先走出衰退并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量。但同时,这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带来的挑战,承受着国际经济秩序不公平产生的消极影响。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情况,中国必须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在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把握主动。
再次,从科技革命看。以人工智能、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等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对传统发展模式、全球科技格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领域发起挑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科技垄断势力,不断阻挠以中国为代表的科技后起之秀的“弯道超车”。因此,不仅为了中国自身发展的利益,也为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整体利益,中国必须以战胜困难挑战的决心,不断斗争,克服技术封锁。
最后,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看。2014年,党中央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直面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推进伟大斗争的现实依据在于我国周边安全最突出的特点是安全挑战复杂多元、内外安全问题相互交织、陆海方向威胁并存、历史与现实矛盾叠加,而从应对危机的角度来看,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提高应对各种威胁的能力。
如在海洋领域,如何谋定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挑战,如岛屿、海洋划界、海洋资源争夺、海洋安全、深远海战略利益拓展等现实问题;在传统安全领域,传统安全问题与新的安全问题叠加且频繁发生,以大国军备竞争、核扩散和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与“颜色革命”为代表的安全威胁一日未决,国家安全风险集中爆发的可能性不仅不会消退反而会随之增大。
当前,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这一系列风险挑战,都需要中国以弘扬斗争精神、增进斗争本领的气魄加以应对。
(二)立足国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伟大斗争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指出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这10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国情来看,新时代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不会递减,这其中会有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和以敌我形式出现的对抗性矛盾,这就需要党做好斗争的准备,以清醒判断寻找适当的方式予以化解。
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首先,从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来看。改革发展稳定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其次,从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从国家经济发展最为直接的数据来看,过去10年中国自贸试验区数量从0增加到21;自贸协定数量从10个增加到19个;负面清单从93项压减到31项。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10年跃升了65位、位居第31位。可见中国发展大有潜力。认清历史前进的“分叉口”,把握历史机遇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炼就把握历史机遇的能力与要求,必须继续坚持推进新时代的伟大斗争。
再次,从化解风险挑战来看,我国面临的各种斗争具有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国风险挑战如经济双重转型、时空压缩效应、超大人口规模的客观现实,外源性风险向内源性传导,与内生性风险相互作用以及各种风险挑战有演变成为一个风险综合体的可能,以及系列风险、人们存在的“太平惯性”思维、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累积的风险化解难度,共同决定了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的必要性,剧烈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是党的事业大局的迫切需要。
最后,从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来看,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社会矛盾变化这一关系历史性全局的变化,面临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迎来新挑战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必须继续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二、内生动力:锻造更加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发展历程的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执政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带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伟大斗争奠定了基础、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赋予了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不但没有消退,还有更趋复杂的表现。如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以斗争精神引领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路”,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与之展开斗争的紧迫性、艰巨性、必要性都对执政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虽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但是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部分党员、干部仍然存在思想、行为上的不适应、不配合,消极腐败现象依然易发多发,党内仍然存在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码头文化等不良作风,党组织软弱涣散、管理监督缺位等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老问题和新问题,就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勇于面对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随时做好进行伟大斗争的准备;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践行初心使命,为国为民谋利益。
可见,在党建领域,在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斗争不但绝不能松懈,还要更加以持久战的精神去推进。
综上,下一步国家“强起来”必然面临伟大斗争、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导致伟大斗争、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必然呼吁伟大斗争,躲不过,绕不开,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为什么需要斗争,并永葆敢于战胜任何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敢于同任何强大敌人作斗争而不为任何强大敌人所吓阻的志气、底气、骨气,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切实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力量,才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取得新的伟大胜利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根据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祝志男《发扬斗争精神 提高斗争本领》摘编整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