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作为进入太空的运载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决定了中国太空探索舞台的高度和大小。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接近500次,飞行成功率超过96.6%,实现了从常温到低温、从串联到捆绑、从单星到多星、从无人到载人、从陆上到海上、从国内走向国际的渐进式发展,形成了能力全面、梯度合理、优质高效的运载火箭家族,在可靠性、成功率、入轨精度等方面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让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53年前,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起飞,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开启了我国进入太空的新纪元。奋进新时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提升的能力和发射频次,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远。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全部北斗导航发射卫星的任务,以100%的发射成功率助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长征五号火箭相继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精度。
载人航天工程“三箭客”——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接力发射,筑“天宫”、运“天舟”、送“神舟”,为我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八号火箭创新“拼火箭”的发射模式,以“1箭22星”打开了商业航天发射的新局面;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日趋成熟,我国火箭海上发射将逐步实现常态化。
在不断的自我演进中,长征系列火箭有力支撑了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的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为探索浩瀚宇宙搭建了“天梯”。
新一代运载火箭悉数亮相
立足未来国际航天发展趋势,为保持航天运输系统先进水平,我国规划了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目前,采用环保燃料的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相继集体亮相,逐渐在密集、复杂的航天任务中担当重任,运载能力跨入世界一流水平。
2016年6月25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成功,作为我国首个采用全数字化手段研制的火箭,能够满足向载人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的需求。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全部采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清洁燃料,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的空白,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也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020年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新技术验证七号等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火箭将我国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转移轨道(SSO)运载能力从3吨提升至4.5吨,可以满足未来中低轨卫星旺盛的发射需求。
在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还有一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其于2015年9月25日首飞成功,同时具备陆上发射和海上发射能力,可以实现小时级的快速响应。
随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相继亮相,中国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正在加速实现,将为中国航天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商业航天发展稳步推进
2019年8月17日,捷龙一号火箭首飞成功,该型火箭是面向小卫星发射市场专门研制的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世界上单位载荷入轨成本最低的火箭之一,将为微小卫星的验证、星座组网和补网提供更加灵活、经济、迅速的渠道。2022年12月9日,捷龙三号火箭在海上成功完成首次发射,将14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作为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特点的商业火箭,捷龙三号火箭可同时适应海上、陆地两种发射方式。
为满足不同发射需求,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开发了有助推、无助推两种构型,并可重复使用。同时,长征八号火箭还将采用脉动式生产方式,增加火箭年产量,预计年发射次数可达到20次。
随着商业航天市场需求的不断涌现,以长征八号火箭、“捷龙”系列火箭为代表的商业火箭,将进入发射的高峰期和发展的加速期,推动建立适应商业化发展的星箭研制模式和项目运营机制,打造一流商业航天品牌。
质量管理能力稳步提升
面对高强密度发射任务,火箭院提出火箭“去型号化、去任务化”的管理理念。通过增加产品的通用化水平,从设计上变“定制火箭”为“通用火箭”,提高火箭对不同任务的适应性。目前,一发火箭的任务准备周期缩短为4至5个月。
同时,转变原有小批量单件生产、单一供方和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组织实施运载火箭百发批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积极响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求,在元器件、原材料及传感器等电气产品方面加大民营公司的参与力度,充分发挥其灵活、快速的优势。目前常规火箭已可实现40发/年总装总测和发射能力,新一代运载火箭可实现5至8发/年总装总测和发射能力。此外,通过不断优化运输流程、发射场流程和整星发射服务流程,将常温液体火箭的发射场流程从原35天精简至15天,大幅提升了我国快速进入空间的能力。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质量管理能力也在稳步提升,火箭平均单发次质量问题数持续下降,客户满意度达99.21%。同时,通过发射场精细化流程管理,减少低层次重复性质量问题,将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和逐步落实,将管理要求、个人技能和知识经验等,转化为具体、明确、可检可测、易操作的措施,打通设计、生产、总装、总测、发射场发射的全任务周期,实现设计与生产、制造与装配、测试与发射的一体化,让数据成为打通火箭研制全流程的“通行证”。
中国航天的“长征”永远在路上
面向未来,为进一步提升长征系列火箭满足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和发射市场竞争的双重需求的能力,需要在能力跨越、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三方面同步发力,向着更大运载能力、可重复使用、智慧火箭、航班化运输系统等方向发展,为中国航天事业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载人登月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而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的载人运载火箭,可将27吨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或将70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预计2027年具备首飞条件。拓展的两级串联构型火箭,可实现垂直起降一子级重复使用,满足我国空间站运营与发展工程任务需要,将快速推动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的再次跨越和载人火箭的更新换代。
重型运载火箭,箭体直径达10米级,采用三级串联构型,可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和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规模和能力。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15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35吨,具备重复使用、智能飞行、测发高效等特征,预计2030年前后完成首飞,将成为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