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顷农田中,农业无人机仔细收集土壤和农作物的实时信息,帮农户“科学作业”;在火灾现场,消防无人机在空中喷出高压水柱,扑灭十几层楼上的大火……随着无人机的应用普及,“低空经济”正在走进大众视野,为各行各业不断赋能。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十分关注低空经济领域。今年全国两会,她带来了一份关于推动开展低空空域利用,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的提案。张英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通过对低空空域这一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的转化,未来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资源,必将成为我国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
张英认为,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制定《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政策文件,加快规范低空航空器飞行安全管理。然而,培育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强化政策法规、空域开放、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关键要素协同,尤其是亟须加大低空空域开放利用,提升低空空域管理水平,打造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更好支撑壮大“低空经济”发展规模。在她看来,目前低空空域利用和“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政策法规尚不健全、管理机制缺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关键技术亟须攻关以及场景开发缺乏动力等。为此,她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统筹制定“低空经济”产业政策规划,加快研究低空空域管理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因地制宜,推进具体政策落实,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和标准体系,明确参与方责任与权利,试点支持上海联动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家级培育发展低空经济试验区。
二是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以安全为底线、红线和生命线,国家部门加大对地方相应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指导,建立地方低空空域专业运行服务中心,优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加大改革试点,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积极探索有人与无人空域融合运行模式,提高低空空域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是试点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低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规划通信导航、充电储能等新型专用基础设施,聚焦建设低空飞行“四张网”:设施网包含分布式起降点等,空联网包含低空感知与通信等,航路网包含空域航路、3D数字地图等,服务网包含低空飞行服务与监管系统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提高空域资源供给能力,支撑具有“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特征的低空飞行活动。
四是加大低空航空器研发力度。加快培育研发、制造、服务相关领军企业,聚焦发展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通航飞机等重点整机产品,强化产品到服务的端到端数字化建设,抢占低空经济产业链高地;加强科研机构、企业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创新解决科研人员激励、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加快打通工程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五是打造低空特色应用场景。以上海部分区域为试点,加快开通城市陆上航线、城际陆上航线、江河湖海水上航线,逐步推广社区配送、城际物流、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联动长三角区域,规划覆盖华东的“100公里30分钟”低空智慧网络群,打造常态化海岛无人机物流等商业航线,建设国家级民用低空海岛物流场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