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设备一直以来走的是低价竞争战略,但是过低的定价,无疑是一种严重的“自虐行为”,不利于国产医疗设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改变国产医疗设备定价的自虐行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势头强劲。
据介绍,2014年至今,国内201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一些产品性能质量已比肩同类进口产品。但是在产品定价上,国产医疗设备明显低于进口产品,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价格仅为同类进口产品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以联影医疗的MRI和CT为例,从医招采的分析看,与全球三大厂商“GPS”(即GE、飞利浦、西门子)相比,MRI价格为GPS的七五折(1200万/1600万),CT价格接近于GPS的半价(430万/810万);国内朗视公司的站式三合一和座式大视野口腔CBCT价格为同等性能的卡瓦公司进口产品的60%左右。
刘忠范通过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世纪坛医院、三博脑科医院等6家医院的调研发现,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采购金额占比非常低,基本都在20%以下。6家医院中,CT、核磁设备共33台,国产只有2台,占比仅为6%;其中2家三甲医院全部采用进口设备。进口医疗设备是公立医院的优先选择,国产设备缺乏用武之地。刘忠范表示,定价过低、市场占有率过低是制约国产医疗设备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所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刘忠范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医保部门要营造国产和进口设备同质同价的公平竞争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国产医疗设备“物美价廉”的观念,提高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市场定位,提振企业创新研发信心。产品定价时要参考同类进口产品国内外市场定价,尤其针对创新产品,允许企业申报价格时充分体现创新研发成本。
二是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对国产医疗设备的优先选择率。卫健部门核准公立医疗机构年度医疗设备采购指标时,应提高国产设备数量占比。改革公立医疗机构招标制度,对国产设备给予政策倾斜,对国家认证的创新医疗设备,可采取先试用、再采购的特殊支持政策。与此同时,改革传统的最低价中标做法,避免恶性价格战,确保国产医疗设备的利润空间。
三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政策支持。对国产医疗设备进行专项研发补贴,鼓励企业持续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设立国产医疗设备专项推广基金,对优质国产医疗设备按销量进行补贴,提升我国医疗设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