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财富,也是中国民族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表示,彝族是我国第七大民族,总人数达到293.65万,彝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但在发展与传承中却面临一系列问题。
耿福能介绍,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是我国彝族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其彝族总人数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彝族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彝族是我国拥有丰富漆器文化的民族,有属于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彝族每一个语言区的传统服饰款式也有不同。此外,彝族还有自己的传统宗教和祭师--毕摩。其中,漆器、彝族服饰和彝族年都被收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耿福能表示,凉山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区域。以当地彝族文化底蕴打造文化产业,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向产业化转变优势明显。在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催生文化新业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走出一条民族特色产业“致富路”。
耿福能建议围绕彝族传统的工艺制品、文创产品、民族服饰、民族特色饮食、表演艺术、传统节日等内容,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统筹抓好文化企业、重点项目培育和建设。以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城与特色村镇为重点,确定一批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
耿福能强调,要为彝族文化发展营造更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国家相关部门要指导凉山彝族聚居区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从财税扶持、服务平台、发展环境、人才吸引和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支持民族地区突出地域特色,善于保护和传承,打造特色文旅和传承民俗融合精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再普查、再梳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加快文旅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完善旅游干线交通网络的同时,加快乡村旅游公路建设,重点打通和扩建一批旅游环线公路,把凉山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