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擦亮改革“金名片” 打造亳州新优势

作者:本报记者 刘海洋 江金骐 2023-03-08 21:34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擦亮改革“金名片” 打造亳州新优势

微信截图_20230308213321.png


  亳州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安徽中医药的特色、品牌和名片,享有“中华药都”和“北华佗”的美誉。


  近年来,亳州市坚持“以药立市、以药强市”不动摇,奋力推动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0%,中药材交易额占全国的50%,中医药产业规模已达1664.1亿元,形成了千亿级市场的产业布局。

  “未来,我们将持续强化战略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而形成后发优势。”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亳州市将立足于品牌城市建设,将中央、省赋予的发展定位,具化成城市发展战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中国企业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向改革要动力、活力,是以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经验。请问亳州市在持续深化改革、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秦凤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近年来,亳州市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通过深化改革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连续5年有案例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每年均有案例入选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免申即享、税信通、退休一次办等一批改革经验走向全国,改革已成为亳州的“金名片”。

  一是围绕“群众所盼”抓改革,坚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围绕“企业所需”,探索实施的“税信通”联合激励措施,把纳税信用的潜在价值转为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让A级纳税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被评为“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三是围绕“治理有效”抓改革,比如,2020年全市推行的“一镇一委一站”农村基层火灾防控新模式,就受到了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中国企业报》: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战略与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当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方面之一。请问亳州市在强化区域经济优势方面有哪些具体打算?

  秦凤玉:
亳州素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称,自古就是商家必争之地。近年来,亳州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政策、区位、资源等方面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101.5亿元,首次进入全省前八位。

  步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市将进一步细化举措、强化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亳州力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战略优势。从国家层面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在亳州形成叠加优势。与此同时,安徽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南北合作、皖北地区“两个加快”,有效激发了亳州发展势能。我市将充分利用中央、省赋予亳州的发展定位,全力把战略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红利。

  二是强化区位优势。亳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的纽带,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桥头堡,是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市场空间巨大,200公里半径内覆盖1.2亿人口,境内路网发达,亳州机场预计2024年通航,商合杭高铁连南接北,涡河航道通江达海,有利于更多资源向亳州集聚。

  三是强化资源优势。亳州文化厚重,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先哲名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五禽戏之乡。亳州物产丰富,有药、酒、农、旅“四大品牌”,尤其中药产业,药材种植面积、专业市场贸易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0%和50%。与之相应,亳州新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绿色装配式建筑、汽车及装备制造、轻纺服饰等特色产业集群,这些优势,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四是强化后发优势。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亳州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够,但也为亳州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后发潜力,当前,亳州正在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狠抓招大引强,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全市至此已打造出3条千亿级和6条百亿级的产业链。

  《中国企业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直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不懈追求。亳州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还有哪些亟须提高的地方?

  秦凤玉: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环境优则实体旺。亳州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健全机制,营商便利度和企业获得感大幅提高,市场主体活力加速释放。2022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0.8万户、增长16.1%,总量居安徽省第3位。

  一是强化法治建设。出台《亳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法律层面为企业在亳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坚持顶格推进,成立亳州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配套设置各指标领域工作专班,打造具有亳州特色的营商环境“单项冠军”。三是创新服务举措,积极改革创新,推出了免申即享、税信通、事务代表、码上监督、一键申报等一批便企利民的改革举措。四是畅通政企交流,持续完善“五级包保”机制,开展市长接待日、“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集中办公接访活动,全力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效。2022年,通过省为企服务平台收集企业反映诉求9510个,办结率达99.6%、满意率达96.99%。

  当然,与市场主体的期盼相比,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还存在亟须提高的地方,比如,我市免申即享平台已累计上线惠企政策1193项,但惠企政策事项还不全面,部分政策仍存在线下审批现象。

  《中国企业报》:在招商引资方面,2023年亳州市有哪些具体需求及计划?

  秦凤玉: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亳州市多年来紧抓在手、紧盯不放,去年全市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5个、总投资541.1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1.2%。但客观来说,有影响力、有牵动性的大项目依然偏少。进入2023年,我们将下更大功夫招大引强,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一是紧盯目标抓机制。我们提出“两个50”目标,即每个载体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新引进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至少1个,力争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市从机制入手,建立招商引资“赛马”机制,每月对各载体招商引资情况进行排名,逐项通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建立双月集中签约制度,今年2月份举行了第一次集中签约,共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700.9亿元。截至目前,已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9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5个。

  二是紧盯产业抓专班。围绕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建立十大产业招商专班,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发展路径,重点突出现代中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面向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细化十大产业招商指南,建立招商日志,全力招引制造业项目,推动招大引强提速提质提效。

  三是紧盯落地抓服务。亳州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解决落地企业遇到的困难,积极推进“五找一对接”,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见效快。实行全程代办制,各载体把最强干部派到开发区和招商一线,自签订投资协议开始,第一时间为企业免费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坚持全市一盘棋,引导各载体错位发展、共同招商,把资源统筹起来,发挥最大效益。

点赞()
上一条:全国人大代表、盘锦市市长邢鹏:坚持创新型驱动 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03-08
下一条:宿州:坚持把绿色高质量作为产业发展之本2023-03-09

相关稿件

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杜延安: 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搭上高质量发展“快车” 2021-03-10
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杜延安: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2019-03-19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刘志仁: 聚焦九大优势产业 打造六大产业集群 2020-05-24
全国人大代表、来宾市市长雷应敏:放大门户优势,做高质量发展支点 2021-03-10
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委书记杜延安:设立“华佗中医药奖” 树“良医良药”典范 2022-03-11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